黑哥一笑,生死難料,喪葬的風俗可以娛樂化嗎?

近日被人們關注的“黑哥抬棺”事件引起人們的熱議,事實上這則視頻最早來源於2017年BBC和美聯社的報道。主人公爆火後,不少人用豐厚的報酬(數千美金)邀約他去進行商業表演,可他卻拒絕了。


親人離世是一件悲傷的事,人們為了排解這種悲傷舉行盛大的葬禮活動,既緬懷死者,也關懷生人,換句話說:葬禮既寄寓著結束也孕育著希望的開始。

和大多地方喪事的悲傷肅穆不同,他們的葬禮花樣繁多,人們紛紛追問這種風俗的更多細節。

事實上,這種起源於非洲加納的喪葬形式也是新生事物,它的誕生離不開一位重量級人物:本傑明·阿多(Banjamin Aidoo)。

黑哥一笑,生死難料,喪葬的風俗可以娛樂化嗎?


你可能想不到,這樣一個成功人士並非如大眾想象中出生在一個“成功”的家庭,只讀到高中的本傑明是五個兄弟姐妹中最高的學歷。

從小就千方百計為家庭減少負擔的本傑明一直做著各種兼職,偶然的機會他開始接觸到喪葬行業。

和中國一樣,非洲加納這個國家也給予婚慶與葬禮以高度的重視。加納人有古話:死了就知道有多少人愛你了。因此,不少人為了讓逝去的親人享受到這一生最風光的一刻,即使耗盡家財也要辦上一場。

就連棺材的形式也五花八門,迎合著死者生前的美好願景。

黑哥一笑,生死難料,喪葬的風俗可以娛樂化嗎?


葬禮這個行業看起來十分賺錢,但這對於像本傑明這樣打下手的人只是有份收入而已。年紀輕輕的本傑明卻為這份兼職付出了被同學孤立的代價。

吃飯時,同學們不願意坐在他身邊,握手時,他永遠等不來另一雙友好的手,而加納人說,只有對敵人才不願意握手。

本傑明因為從事喪葬活動而被他的朋友和同學們視為“敵人”,然而生活的負累卻讓他無法脫離這項能減輕家庭負擔的行業。

黑哥一笑,生死難料,喪葬的風俗可以娛樂化嗎?


從高中畢業後就選擇在社會上打拼的他並非一帆風順,由於喪葬這種活動有著巨大的利益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這一行。

說起來,這份事業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技術含量,因此本傑明很快就被新生的從業者擠佔了生存空間。

這麼多幹這一行的人,都是幫人抬下棺材,打下下手,憑什麼別人就應該認定你呢?這一現實衝擊沒有向本傑明打一聲招呼就向他碾壓過來。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本傑明在這一行幹了有不少時間,也積累了些名聲和人脈,有一天他得知一位酋長的兒女正在尋找能抬著棺材跳舞的喪葬隊伍時,才19歲,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本傑明就跳出來接手了這件事。

黑哥一笑,生死難料,喪葬的風俗可以娛樂化嗎?


怕什麼?風險意味著機遇!本傑明成功的秘訣在於:敢想就敢做,目標明確!

學生時期即使冒著被人排擠的風險也堅持自己的事業,從業後哪怕可能因為辦砸酋長的喪宴而付出巨大代價也沒有要退縮,因為他的“大膽”,這才初步拉開了他“喜樂派”的喪葬表演之路。

人們羨慕他成功後的風光,卻忘記了本傑明之前眾多鎩羽而歸的喪葬隊伍,本傑明幸運在他的堅守與努力。

抬著棺材跳舞是一種新的喪葬方式,當時並沒有成功的經驗,一切都要靠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摸著石頭過河,而本傑明克服困難做到了。

換一句話說:不是成功被動選擇了本傑明,而是他主動選擇了成功!

中國有句話叫做: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這句話反應了事物是不斷運動變化發展的真理。

黑哥一笑,生死難料,喪葬的風俗可以娛樂化嗎?


第一個吃了螃蟹的人固然偉大,但螃蟹在大海中到處都是,你怎麼能讓客人都喜歡吃你店裡賣的螃蟹呢?

這就是一種本事了!

抬著棺材跳舞這種事對於大多數加納男人並不難,他們大多喜愛歌舞,最多排除些體弱與身體不健全的男人,所以被人模仿也顯得十分容易。

怎麼辦呢?

他想到了酋長的葬禮——人們被歌舞沖淡憂傷後的笑容給他帶來的啟發,一個大膽的想法跳進了他的腦海。

黑哥一笑,生死難料,喪葬的風俗可以娛樂化嗎?


為什麼不改變一下喪葬的風格呢?葬禮,人們就要在這上面痛哭流涕,一臉肅穆嗎?

本傑明說,葬禮這個詞(funeral),前三個是快樂(fun),我在喪禮上給人們帶去快樂,又何嘗不可呢?

現在聽來,人們贊同他的創新,事實上,這是一個極其大膽又突破常規的嘗試,過去的加納人習慣了葬禮嚴肅的氣氛,怎麼也不會想到辦葬禮與喜樂會有什麼聯繫。

不過這並沒有妨礙到本傑明的計劃。

說幹就幹!正在創業的本傑明急需打出自己的特色招牌,藉機在喪葬行業佔據有利地位,所以他出擊了。

黑哥一笑,生死難料,喪葬的風俗可以娛樂化嗎?


甩出自己兩萬塊的全部身家,迅速的找到裁縫製作好西服,然後再從中國進口來一些皮鞋、眼鏡之類的道具。

要做出特色,還推出特別定製服務,想要皇家級別的待遇,沒問題,想要浪漫少女風,也行,通通沒問題,服務水準、風格特色、一條龍服務,絕對讓逝者和逝者家屬倍有面子。

黑哥一笑,生死難料,喪葬的風俗可以娛樂化嗎?


身穿統一定製黑西裝,戴上酷氣十足的墨鏡,不拉風不吸睛沒排位嗎?

一字擺開的黑衣人,出場即高潮,搭配動感十足的旋律,一起將前人失去的悲傷化成後人的對未來歡樂的憧憬。

向死而生,這才是人們舉辦喪禮的意義:直面死亡,擁抱新生。

這恰恰與加納人相信人死亡後靈魂會升入古阿散蒂王朝的天國,死亡並不是結束,而是開啟死者另一種生活的信念不謀而合。

莊子在《齊物論》中說:“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他對於死亡的議論頗多,從容之態並不只是說說而已。就連對待妻子的死也鼓盆而歌,認為死亡並非消失,只是換了另一種形式存在。

可見這種對待死亡以喜樂心態應對並非加納獨有。

我國的土家族施行的送葬文化也別具一格。“熱熱鬧鬧送亡人,歡歡喜喜辦喪事”是土家族葬禮的特點,喪禮上所唱的歌曲曲調不見晦暗的傷語哀情,反倒明快歡樂,一派豁達。

黑哥一笑,生死難料,喪葬的風俗可以娛樂化嗎?


土家族人不僅音樂樂,在葬禮上踏著節奏歡快起舞也十分尋常,據說有時能吸引上千人觀看,輪流跳舞直至天明。

如今的本傑明已經30來歲,成功創業的他回憶過去顯得淡然,事業方面也開始轉向於幕後,一般只有重要人物的葬禮他才會親自出場,多年的堅守有了美好的結局。

值得一提的是,拒絕為娛樂而娛樂的商業化演出是正確的決定,保持當初對葬禮而發美好的初心,我想,這才是本傑明創立Nana Otafrija長盛至今的原因所在。


黑哥一笑,生死難料,為死者圓夢,為生者送去歡樂,將思念化為新生的祝福,喪葬文化嗨嗨又何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