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產業協作補鏈成群 川渝企業攜手高質量發展

推進產業協作補鏈成群 川渝企業攜手高質量發展

南川工業園區龍巖組團一企業的員工正有序地工作

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如何搶抓這一重大發展機遇?對兩地工業企業而言,推進產業協作補鏈成群,已有不少務實之舉。他們正通過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提高兩地產業配套協同程度,共同實現高質量發展。

兩地企業聯姻

共同研發產品為車企配套

昨日,記者瞭解到,位於江津珞璜工業園的重慶凡久隆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與瀘州市高新區瀘州容大智能變速器有限公司密切合作,共同研發了RDC15、RDC18和RDC27等產品,配套長安汽車、東風小康、東風日產、奇瑞等國內知名車企。

“我們與瀘州容大智能變速器有限公司的合作要追溯到去年1月。”凡久隆汽車負責人介紹,今年為進一步增強企業在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公司又投資100萬元,用於一款變速器的開發。企業訂單目前已排至7月,年產汽車變速器“劍指”20萬臺。

其實,像凡久隆汽車這樣積極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企業在江津還有很多,以珞璜工業園為例,該園區面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機遇,加快推進產業企業項目協作,幫助兩地產業企業協同發展,截至目前,已有九能控股、沃亞機械、航天世源、工具廠等21家企業與四川30餘家企業達成相關合作協議。

大數據智能化

重新定位,工業發展謀變

“2019年園區企業總數達到204家,企業在增多,質量也在提高,智造版圖擴大,發展後勁不斷增強。”日前,南川區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李夢華介紹。

在南川工業園區龍巖組團,重慶朗鉑光電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玻璃面板精加工和智能解決方案,主打汽車導航智能觸摸屏和智能家居。

“公司成立之初主要生產手機蓋板,面對逐漸飽和的市場步履維艱,通過重新定位,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力爭在5G時代有一番作為。”朗鉑光電負責人介紹,在硬件上,公司建成“離散型智能製造車間”,實現自動化生產線、自動化物流線和生產管理信息的無縫集成和業務協同,服務於八個大類的3C數碼產品,實現智能製造的“兩提升,三降低”。在軟件上,則擁有20餘人的專業研發團隊,與同濟大學建立校企合作關係,研發能力位於行業前列。

目前,南川區聚焦雙城經濟圈建設和“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圍繞六大產業,以承接轉移、強化配套為目標,引導企業開展智能診斷、智能改造、上雲上平臺、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創建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等,通過大數據智能化“武裝”工業,2020年力爭完成工業技改投資24億元。

推進產業協作補鏈成群 川渝企業攜手高質量發展

重慶科技館

加快補鏈成群

攜手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

“2019年以來,我們相繼出臺了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以及平臺經濟、智能製造專項政策等。”重慶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透露,一年多來,全市實施了1280個智能改造項目,建成115個數字化車間和25個智能工廠,近萬家中小企業實現“上雲”,“5G+智能製造”、遠程運維等也應運而生。

重慶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加強成渝兩地產業規劃對接,增強產業鏈優勢互補、產業集群協同聯動,促進產業政策共建共享,著力打造2到3個世界級產業集群;推進“一區兩群”協同發展,“一區”重點發展高端製造和服務型製造,實現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兩群”重點構築特色化、綠色化產業體系,著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原料庫”和高品質生活“產品庫”。

另一方面則是持續實施大數據智能化發展戰略。以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為重點,加速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全力打造“智造重鎮”“智慧名城”。搶抓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大發展重大機遇,持續壯大“芯屏器核網”產業集群;紮實推進智能製造,突出試點示範和標杆項目引領,加速產業轉型升級步伐。

新聞多一點>>

加碼交通建設

成渝中線高鐵力爭今年開工 兩地車程將進一步縮短

記者從重慶市交通局瞭解到,目前,連接成都與重慶的鐵路有成渝鐵路、成遂渝鐵路、成渝高鐵,其中成渝高鐵為時速300公里高速鐵路。今年力爭開工的成渝中線高鐵將是成渝間第四條鐵路通道,成渝中線高鐵時速將更快,兩地車程將進一步縮短。

此外,成渝鐵路重慶至江津站段改造工程作為2020年重慶重大項目之一,也將在今年開工。該工程項目起於江津站,經江津、九龍坡、大渡口至重慶渝中區,止於重慶站,該線路既有車站10個,增建二線後合計設站13個。

在高速公路建設方面,重慶永川至四川瀘州高速公路(重慶段)將於今年內建成,這一項目起於永川區王家堰三環高速公路永川至江津段雙鳳樞紐互通,止於寶峰鎮五家村與四川毗盧鎮中鋒村省界處,與永瀘高速四川段相接。

建成後,將進一步完善重慶市高速公路網,與在建九龍坡至永川高速公路形成主城至瀘州便捷大通道,縮短重慶永川至四川瀘州距離。此外,重慶江津至四川瀘州北線高速公路將於今年開工建設,其中重慶段已進入施工勘察設計部分。重慶江津至四川瀘州北線高速公路項目起於江津區陶家立交(二縱線與一縱線交叉)末端,向西沿江津濱江新城規劃邊緣至德感工業園區附近向西穿越臨峰山後與合璧津高速公路相交,經江津區吳灘、油溪、石門、朱楊附近進入永川境內,在重慶三環高速公路永川至江津段的何埂互通與松溉互通之間與其相交,於永川區上屋基附近進入四川境。項目將於今年開工建設,2024年完工。

此外,市級重大交通項目之一的重慶銅梁至四川安嶽(重慶段)也將在今年內開工。路線全長約50公里,銅梁境內約40公里。路基寬34.5米,採用設計時速120公里、雙向6車道高速公路標準。銅安高速在安嶽縣境內實現與渝蓉高速、合安高速的互聯互通,項目計劃2024年完工。

2020年市級重大前期規劃研究項目中,有不少內容涉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其中,計劃2021年開工建設的重慶貨運機場建設項目落地重慶榮昌,該項目一期建設1條3600米×45米跑道,建設20萬平方米貨站,50萬平方米停機坪,滿足年貨郵吞吐量100萬噸。

據瞭解,重慶貨運機場建設項目計劃2026年完工,項目將彌補成渝三大機場白天時刻無法滿足國際大型貨機起降的要求,為成渝地區筆電和高端製造業發展提供快捷航空物流服務。

打好科技牌

加快打造區域科協共同體 共建智慧科協區域樣板

近日,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與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在四川省成都市簽署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兩地科協將把助力唱好“雙城記”作為編制兩地科協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內容,加強前瞻性、戰略性科學謀劃,加快打造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區域科協共同體。並將對接梳理重大活動、重大項目、重大課題等,聯手向中國科協爭取支持。

將打造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智慧科協區域樣板。其中包括共享整合“天府科技雲服務”和“重慶科技服務雲(易智網)”資源,共同建設巴蜀科技雲服務平臺,共同組織川渝科技工作者(團隊)、企事業單位和城鄉群眾自主、便捷上傳科技成果、科技項目和科普需求等,促進川渝兩地科技工作者“所能”和社會“所需”相互共享、相融互通。

將共同加強一流科技社團建設,推動成立學會聯盟、學會聯合體、跨學科聯盟、“兩學一產”聯合體,共建共享科技服務團,釋放科技社團在促進科技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中的活力。將加強現代科技館體系建設合作,並將依託“天府科技雲服務”平臺和“科普重慶”的科普資源,構建一體化的智慧科普平臺,建立多渠道生產和傳播手段,實現“智慧科普、精準科普、直達科普”。

將依託“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協同創新研究中心,爭取成立中國科協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研究中心,圍繞川渝高質量發展設置若干重大課題,組織開展聯合攻關,形成高水平諮政報告。

雙方將成立川渝科協黨校聯盟,創新各類科技人才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的體制機制,吸引更多頂尖團隊和優秀人才落戶川渝。還將建設川渝高層次人才庫、後備人才庫,有針對性地開展精準服務,促成兩地人才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面開展合作。

此外,四川省科技協同創新促進會與重慶市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四川科技館與重慶科技館等也分別簽訂協議,將立足各自領域開展深入合作。

奏好生態曲

推動生態共建環境共保 實現經濟綠色發展

4月14日,重慶梁平區和四川開江縣兩地的生態環境部門聯合開展新盛河(任市河)流域聯防聯控現場檢查,進一步推進跨區域的流域治理和聯動執法,更好保護新盛河(任市河)流域生態環境,實現經濟綠色發展。

在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過程中,兩地的生態環境部門立即行動起來,交往更加密切,達成了一系列合作協議,積極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共建環境共保。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多年來,川渝兩地積極進行生態環境合作,共同應對環境風險,已取得一些積極進展和成果。早在2006年,兩地環保部門就簽訂地區環境保護合作協定,對跨省汙染,兩地環保部門成立聯合調查組進行調查。2019年7月,兩地簽訂了《推進成渝城市群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治2019年重點工作方案》,明確從加強跨區域水汙染聯防聯治,到加強環保科研合作等8個方面。

在此大背景下,梁平、開江兩地也加大生態環境聯防聯治的力度,新盛河(任市河)水質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升。

4月1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與四川省生態環境廳通過視頻方式,召開了第一次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生態環境保護聯席會議,取得了一系列合作成果,雙方簽訂《深化川渝兩地大氣汙染聯合防治協議》《危險廢物跨省市轉移“白名單”合作機制》和《聯合執法工作機制》。

重慶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封毅表示,下一步兩地將共同爭取財政部支持,將成渝大氣汙染防治納入中央財政汙染防治重點區域支持範圍、建立長江上游及嘉陵江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推動成渝地區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工作再上新臺階。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劉翰書 李舒 張皓 韓政 通訊員 黃柏添 袁治衛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