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寬鬆、估值便宜疊加外資迴流!公募看好A股配置價值

昨日(4月16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收漲,創業板指時隔一月再次站上2000點。

站在當前時點,公募預計後續貨幣政策將維持寬鬆。疊加估值便宜和外資開始迴流,A股配置價值提升。板塊上,消費和科技依舊是公募基金心頭好!

市場流動性維持寬鬆

隨著疫情朝著常態化發展,市場開始企穩,樂觀情緒在增加。

不過,國聯安基金指出,疫情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已經不再侷限於短期的消費衝擊,而是從勞動力供應鏈斷裂、中小企業生產停滯、總需求萎縮等多個方面對經濟造成深遠影響,中國不能獨善其身。

2016年以來的去槓桿為中國預留了寶貴的政策空間,未來中國的應對策略,應參考1998的政策組合,以財政政策為主,貨幣政策為輔,不太可能出現2008年以後的大水漫灌。國內流動性會持續寬鬆。

對於政策面,中信保誠基金認為,貨幣政策仍有放鬆空間。目前的利率曲線較為陡峭,中美利差保持高位,利率仍有進一步創新低的可能性。但鑑於收益率水平已經接近歷史最低位,且全年經濟大概率將呈現前低後高的走勢,因此,利率創新低後進一步下行的空間也比較有限。

此外,華夏基金從估值角度分析稱,wind 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上證綜指估值(PE-TTM)位於近十年三分之一以下的較低分位。經過這一輪調整,A股配置價值提升。

外資方面,本週前四日淨流入超200億元。

前海開源基金楊德龍表示,北向資金持續加倉,外資重回A股市場。外資此前流出屬於暫時性的,等到全球流動性開始改善之後,這些外資還會重新流回A股市場。且外資對A股市場的配置將來會不斷地增加。

消費、科技被看好

配置上,消費和科技板塊備受關注。

華寶基金表示,經過市場的大幅調整,消費板塊的估值已經回到歷史低位,長期投資價值凸顯,消費龍頭投資機遇值得關注。

而創金合信基金周志敏則認為,市場的主導因素可能會從流動性因素變為基本面因素,疫情過後如果海外經濟受損不是很嚴重,5G終端、消費電子等新興產業的需求和供給的趨勢不會改變,

可持續關注長期邏輯不變、短期因為系統性風險而下跌的科技“核心資產”。

泰達宏利基金張勳指出,新冠疫情對經濟擾動將持續存在,全球經濟陷入1-2個季度的衰退不可避免;但伴隨著各國為應對疫情持續的貨幣寬鬆出臺,充裕的流動性將使得全球資產荒進一步加劇。

站在3個月維度,週期品資產有較好的性價比;

而站在6個月的維度,優質消費品公司進入了價值投資區間;

站在1年的維度,科技大週期繼續,優質科技公司,包括新能源汽車,進入了佈局區間。

(絕對值 柯清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