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農民種地還有奔頭嗎?從土地政策到外部環境前景如何?

作為中國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2012級本科畢業生,這個問題我們的前校長陳章良曾為農大莘莘學子鞭辟入裡的分析過,給您分享一下。


現行土地政策“制約”


其實原因很簡單。根源上講是我們國家現行的土地政策有待改進,自改革開放以來,包產到戶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讓中國人民填飽了肚子,但是我們的十八億畝耕地也被切成一條條大小不同的土地,星羅棋佈在華夏廣袤的秀美河山。


咱們農民種地還有奔頭嗎?從土地政策到外部環境前景如何?

圖:國內星羅棋佈的農田 Via:網絡


在農業機械化和工廠化的栽培技術發展的今天,已經不需要那麼多的農民去種地。


然而土地所有權依然在每家每戶的頭上,零散的土地無法使用大型的農業機械。我們所學的先進、成本低廉農業集約化種植技術和農業原理毫無用武之地。小片的土地只能依靠人力完成農業產量指標。

日益昂貴的勞動力


眾所周知,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化的進程日益加快,人民的消費水平日益提高,勞動力在中國已經成為昂貴的成本。


所有行業都在儘量的減少勞動力,然而零散的土地不得不倚靠大量的勞動力來支撐我國糧食產量十二年連增的壯舉


咱們農民種地還有奔頭嗎?從土地政策到外部環境前景如何?

圖:辛苦耕作的農民 Via:網絡


玉米等糧食作物是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基本保障,縱觀歷史上的數次動盪,大多與糧食供給不足休慼相關。


國家的糧食完全自給也是中國作為一個強國在國際社會上發聲的底氣。


為了保證糧食的產量,必須著手製定新的農業土地政策,但同時也要促進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因此國家不得不定製農產品收購保護價。譬如玉米,保護價平均1.1元每斤,以此保障農民種地有收入。


物美價廉的外來農產品


但是美國憑藉其集約化的種植和工廠化的植保方針,使得其玉米價格可以降到很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如果無故拒絕加盟國商品輸入,人家是有權投訴我們的,所以我們無法拒絕其輸入。

而其玉米經過集約化的種植和統一的作物病害管理,品質反而比國內良莠不齊的玉米更高,而且別人的玉米乘坐遠洋貨輪穿越太平洋到我們的遼寧港價格僅僅0.6~0.8元每斤,所以我們的價格要比別人高得多。


咱們農民種地還有奔頭嗎?從土地政策到外部環境前景如何?

圖:美國機械化農業生產 Via:網絡


盡力協調各方的政府


還有為什麼2015年底國內的玉米價格不景氣,因為國家也承擔不住了。


自2012年以來,我們國家各地都在建糧食庫。做什麼呢?當然是存糧食了!


因為為了保護農民利益,我們國家將農民辛辛苦糧苦種植的食全都以高於世界均價的價格收購回來


這些糧食想要消化肯定要依賴出售給一些企業,品質稍次的加工成酒精澱粉等工業品,品質好的製作食品或動物飼料等。


咱們農民種地還有奔頭嗎?從土地政策到外部環境前景如何?

圖:加工玉米 Via:網絡


但是我國收購的玉米往往是魚目混珠,好的差的摻雜在一起。


現在很多企業是講效益的,國外進口的玉米價格低廉,品質好

,他們不可能高價購買國產的品質稍次的玉米,所以玉米長期只進不出,不得已國家要逐漸的降低保護價以減少財政虧損,同時也能緩解一下庫存問題。


同時將保護價改為直接進行農業補貼,一定程度上降低農民種植成本,提高國際競爭力。不僅玉米,棉花也是這樣。所以玉米棉花的價格會出現低迷的情況。


還有前面提到的土地政策亟待改革。在經濟發展的今天,農業集約化勢在必行。


農業領域的很多專家學者很早就已經開始研究和探討符合我國國情的土地政策,也開展了很多試點。

在逐步放開土地流轉政策的同時,有人曾試圖通過政府出面將農民手中的零散土地集中起來,交給懂得農業技術的專業人士進行種植。但是這期間產生了很多問題。


例如:


1、我們國家每年的農業補貼是發放給擁有土地使用權的農民的,然而這些農民把地租給了別人,最後導致真正種地的人沒有拿到任何補貼,而將地租出去的農民既拿到了租金又拿到了農業補貼,是非常缺乏公平性的。


2、集中基層農民土地,在發放租金的時候容易滋生腐敗問題,出現多報土地,徇私舞弊的行為。極大的損害了國家的利益


3、在丈量完土地以後,比如說農民老王擁有五畝地,政府要收購其土地使用權十年,假如每畝地每年租金1000元,一年租金5000元,十年租金50000元。基層很多農民對我們的政府缺乏信任,一般要求一次性以現金付清租金才可安心。


然而很多農民一下拿到這麼多的錢,缺乏理財的意識,因為很多人都有窮什麼都不能窮了孩子的思想,所以不惜重金將自己的孩子送去城裡接受所謂的更好的教育,在城裡三口之家租一個小房子,五萬元可能兩三年就花完了,又沒了土地,讓他們去幹什麼?


更有甚者據說某鄉鎮有個村的村民在發完租金高興得家都沒回,在會場久久不散,開始擺起桌子聚眾賭博,有些人當晚就把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租金全輸完了。因此還差點兒鬧出人命。這些人沒了土地,沒有收入,他們以後何去何從?


如果國家不考慮這些人的安置問題,可能更會加速社會的動盪。


咱們農民種地還有奔頭嗎?從土地政策到外部環境前景如何?

圖 Via:網絡


很多的農業政策在決策前都會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在不損害農民利益的前提下提出可行性的建議,然後不斷的思考和嘗試,否則會產生很多很多的社會問題。


我們正是在這種摸索和實踐中不斷前行的,所以有人談論的我們比起國外技術不夠,缺乏人才,缺乏栽培技術,氣候不如國外等都是缺乏依據性的,我認為這些都不是主導因素。


希望大家一定要對我們中國的農業抱有希望,胸懷家國之心。


因為有一大批專家學者和有為青年,在為這個國家未來農業的道路思考和探索著!相信我們的國家將一步步的在探索中走向富強!


文章來源於知乎,向原作者致敬,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