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有五不怨,三不責

五不怨:

不怨自己的無能

能力有大小,術業有專攻。現在比別人差,不代表未來就比別人差。看到了差距,不要自甘墮落,捶胸嘆氣,而是要奮起直追,補齊短板。

不怨社會的不公

公平是相對的,天底下沒有絕對的公平。面對自己遇到的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不要心生怨氣,亂髮牢騷。環境就是這樣,你怨來怨去也改變不了,只能坦然面對現實,看開一點,也許“不公”也就變得相對公平了,心自然也就舒坦了。

不怨自己的父母

出身不是父母決定的。一代人只能對一代人負責,父母給不了的,只能靠自己去打拼。自己沒有本事的人,總愛抱怨自己的出身,感嘆所謂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爹媽。自己不為自己打拼,怨父母再多,也是白搭,對人生沒有一點幫助,反而有害。

做人,要有五不怨,三不責


不怨他人的勢利

勢利心,很多人都有。這個社會,充滿了躁動。身邊的朋友,為利而聚,為勢而集。一旦倒黴了,沒勢沒利了,盤心就散了,對別人就沒有凝聚力了。人心就是這樣,不要怨他人,也不要怨自己運氣不佳,局勢至少讓你看清了,誰假誰真,誰可以一輩子值得依賴。留下點精力,期待東山再起,讓離開了你的人慾哭無淚。

不怨孩子的淘氣

當父母的,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其實,太聽話的孩子,真的沒有什麼出息。不要抹殺孩子好動的天性。童年是天真無邪的,面對孩子的淘氣,父母不要覺得煩惱。你的煩惱,主要來自你耐心的缺乏。理解孩子,包容孩子,允許孩子自我發展,不要給孩子套上一個模版,設計一條成長路線,這樣只有百害而無一利。

做人,要有五不怨,三不責

三不責:

對眾不責

身邊的人做了壞事、損了公德,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指責對方,這樣會讓對方下不來臺,激化矛盾,達不到教育和批評的效果,要給對方留下點尊嚴,找個對方能接受的方式,私底下扯扯對方的袖子,給對方提個醒,這樣對方更容易改過自新。

愧悔不責

得饒人處且饒人,當別人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事,心中感到慚愧後悔了,就不要再去責備了。別人經受良心譴責的時候,不休不止的說教,可能適得其反。

失敗不責

天下沒有常勝將軍。一時的失敗,雖對大局有所影響,但不要體罰和謾罵當事人。失敗了,誰的心情也不好受。要多替當事人想想。與其指責,不如靜下心來,幫助當事人分析失敗的問題,找到癥結,調整好思路,一起想辦法扭轉不利局面,化不利為有利,爭取下一次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