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相見易得好,久處難為人。”是什麼道理?你怎麼看?

伊人間


隨著人生經歷和社會經驗的增加,經過人生路上許多溝溝坎坎,對於人生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許多的感悟和體會,就會發現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感受,有很多自己身邊的人和事,讓自己心亂如麻,折磨得心神不寧。

人大多數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用自己的感受和感情基礎思考對待別人。感同身受很多時候只是種語言文字而已,而世界上的事情永遠不會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身體病痛每個人都會不一樣,病長在自己的身上,只有自己知道多痛!所以感同身受只是安慰自己的詞語,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去比較別人。拿自己的喜怒哀樂去比較別人的心情好壞,其實這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

在農村老話“相見易得好,久處難為人"是古人經過千百年的總結,得出的警句。無論是血緣的親情還是沒有血緣關係親朋好友,在時間面前都會有這樣的結果。我們在人生社會中都知道"升米養恩,鬥米養仇"。許多時侯把外界的一次偶爾互助感動的有如父母再造,卻對親情血緣的付出無動於衷。那是因為親情血緣習慣成天經地義,習以為常的應該。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艱苦困苦中得到雪中送炭的相助之手,反過來說,我們每個人在別人困難時你雪中送炭了嗎?

人和人如果過於熟悉了就缺少了神秘,於是也就沒有尊重了,甚至把親朋好友對你的好習以為常是應該的。這就是常人為什麼在自己父母等極為親近的人面前行為隨意,亂髮脾氣,甚至蠻不講理的緣由。

當然親情血緣除了父母會無怨無悔的毫無計較外,其他人大多數都不可能無限制的不計較你。再好的兄弟姐妹們,再好仍親朋好友都不會忍你一二再在二三的,為自己的蠅頭小利和無限的計較個人得失的。再好的兄弟姐妹,親朋好友依然會印證"久處難為人"的結果。

即便你自己永遠一如既往地情真意切但總有你能力達不到那些慾壑難填的人的慾望滿足的時候,所以最後的結局依然是付出愈多,得到抱怨,甚至仇恨愈多。所以農村老話"相見易得好,處久難為人"就是這個道理!


徐國華


老陳前年退休,早年在城裡買了套房。老伴從農村老家搬來一塊居住。兒子和媳婦在農村老家居住。去年兒媳生了個胖孫子。一家皆大歡喜。

今年老陳退休,兒子和媳婦極力要求二老回老家一塊居住。一來照顧老人方便,二來便是老人方便照顧孫子了。

老陳剛搬回那會,一家人都有所剋制,過起來倒是其樂融融。老兩口喜歡孫子,疼愛兒子。但老伴有個愛菅閒事的毛病,一輩子管制老陳習慣了。現在不經意間又把那一套用在兒子身上了。前幾天兒子和媳婦一起給媳婦買了一套衣服,一共花了6000多元。兩人覺得價格挺適中的,回去和爸媽說了。老伴晚上就和老陳嘀咕,說一套衣服等於老陳兩個月的退休工資。老陳告訴老伴,兒女們有自己的事業,花自己的錢,現在的年輕人誰沒有幾件好衣服,讓她少管閒事。可老伴偏偏不聽,苐二天就去找兒子說事。兒子不讓她管,聲音反而更大。兒媳婦也聽見了,以此為始,老伴經常開始大聲發表自己的見解。開始兒媳裝作聽不見,久而久之。兒媳婦心裡的不滿越來越多。看婆婆那兒也不順眼,做飯飯不好吃。照顧孫子方法不對。時不時的拌兩句嘴。老陳和兒子夾在中間也很難受。沒辦法,老陳和老伴又搬回城裡居住。

可是時間一久,老伴又想念孫子。三天兩頭回去看望孫子,經常買些玩具和禮物。還不斷給兒媳婦說些好聽話。婆媳關係反倒和諧了不少。


朱增林呀


剛剛相見的時候相處的比較容易比較簡單比較好,可是相處的久了就因為彼此就更難相處了。

因為大多數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用自己的感受和感情基礎思考對待別人。所以說很多人在剛剛相見的時候聊得是比較好的,相處的也比較融洽。但是相處久了話了就會發生產生一些矛盾,這個是現實生活大家都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如果不是很熟悉的人,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口角,或者矛盾之類的,但是人在相處久之後,就不會那麼好的相處了。因為怎麼說呢,人每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等都不一樣,所以兩個人在一起久了就會產生各種的矛盾。

在我身邊就有一些這樣的例子,他跟家裡面的人總是意見不合,個個都不好相處,不好說話。但是他跟外面的人,就非常聊得來比較要好。這是為什麼呢?這也就是相處久了就產生了一些矛盾。在外跟外面的人,不是很熟悉,認識不深所以相處得比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