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因抵禦外族侵略長年征戰,為何遭秦檜誣陷,被宋高宗殺害呢?

鐵男春秋


岳飛被殺時的罪名是什麼"莫須有"韓世忠氣憤的說"莫須有"何以服天下。

由此可見,岳飛死的很冤,這是大家的共識。

岳飛本人潔身自好,忠君愛國,是個近乎完人的人。

岳飛被殺,說到底是趙構的授意,秦檜只是個幫兇。

找不到岳飛的罪名,就用"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

岳飛不知道趙構的心思,一心收復失地 ,迎回二聖,二聖回來,置趙構於何地。

更關鍵的是岳飛手握重兵,戰鬥力強悍,這才是趙構真正害怕的,大宋開國就是通過兵變奪取的大周的江山,為防止歷史重演,終大宋一朝都是嚴防武將的,趙構當然不例外,何況趙構前不久,就經歷了一場兵變,差點丟了小命,趙構能不害怕手握重兵的岳飛嗎?畢竟人心難測,看錯一個人就可能喪身亡國。

岳飛犯了趙構的大忌,而岳飛自己尤然不知,所以秦檜迎合趙構,二人勾結殺害了岳飛。


知無為而有益


自小聽評書《岳飛傳》,幾近痴迷。岳飛的形象,在心中當然是高大的英雄,少年時,為岳飛死在風波亭而憎恨秦檜。

如今,關於岳飛的死說法很多,曾看過文章說,岳飛的死是其性格造成的,是其命中註定的悲劇。而宋朝當時主和派與主戰派之間的鬥爭,以及秦檜等人的誣陷,反而微不足道了。

個人認為岳飛之死有其性格的因素,卻不能過於強調其性格的緣故,畢竟岳飛悲劇的一生,多維立體的。

首先說岳飛的性格。南宋大理學家朱熹說他“恃才而不自晦”。的確,岳飛剛正耿直,不善於保護自己。曾得罪冒犯高宗趙構,遭到忌恨,引來殺身之禍。

1137年,高宗在淮西軍的節制上,被張俊教唆,沒能將權利交給岳飛,等於是出爾反爾。岳飛惱怒,辭職回了廬山。

鑑於當時金人而威脅,高宗派人勸回岳飛,好言安撫。但同時高宗也警告“犯我法者,唯有劍耳”。高宗表示不滿,已埋下殺機。

也是這一年,岳飛被高宗召見,岳飛向高宗建議立儲。這一年高宗三十歲左右,原有一子在此八年前就去世了。而高宗因逃跑時受到驚嚇,留下了難言之隱(不能生育)。

岳飛建議高宗立儲,觸犯了高宗的顏面之大忌。也觸犯了宋朝祖宗的制度“武將不得干預朝政”的忌諱。

只此兩件事就不難想象,高宗皇帝當時對岳飛反感與厭惡。而精忠報國的岳飛,儘管出於忠心,卻顯得太書生氣了。

其二,在南宋的幾位大將當中,岳飛是功勳顯著,抗金最有力的,並且在抗金的事上毫不妥協的。這也是我們尊敬頌揚岳飛的原因,但卻是秦檜高宗要殺害他的主要原因。

在戰場上被岳飛屢屢打敗的金國大將金兀朮,以殺岳飛為議和的交換條件,高宗與秦檜以屈膝求和作為鞏固皇位和相權的根本,於是,把迫害的黑手和屠刀伸向了岳飛。岳飛便非死不可了。

再者,在當時的“中興四將”裡,岳飛最年輕,職位最低,資歷最淺,根基也最淺。抗金態度最強硬,領的兵力最強盛。

如同宋初的狄青一樣,岳飛必然是高宗所忌憚的,秦檜所嫉妒的人。所以高宗從四將裡選擇一位殺雞給猴看,那必定是岳飛。

岳飛赤膽忠心,愛國愛民,一心渴望雪“靖康恥”,滅“臣子恨”,“踏破賀蘭山”,直搗黃龍府,“渴飲匈奴血”。最終卻落得含冤而死,成為歷史的悲劇,令人扼腕嘆息警醒。


路遙lgy


有一個頭條妮稱叫陰陽怪氣歷史的人把岳飛被殺歸於他的部隊叫岳家軍,我不知道支撐他的論點的論據是什麼?他沒有說出論據,更沒有論證,在我質疑他的時候他也沒有用論據和論證來證明他的論點是正確的。他的論點如下:

嶽將軍有一個巨大的錯誤,他手下的軍隊不叫捧日軍,不叫龍衛軍,也不叫天武軍。而是叫岳家軍。

我歸謬他的論據如下:

同是宋代,种師道的部隊叫種家軍,韓世忠的部隊叫韓家軍,吳玠的部隊叫吳家軍,按你的邏輯,他們是不是也被皇帝殺掉了?你不覺得你的結論是荒謬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