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馬上高三了,我要不要辭職?

企咖說正能量


孩子升學,家長選擇辭職,實際上不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這裡面就涉及到孩子的習慣的問題。有一些孩子是不願意在學習的時候有人關注的,如果家長在旁邊關注他有可能選擇不學習。


如果你要開啟陪讀模式,那麼高三也比較晚了一點,高中陪讀最好從高一就開始陪。這樣孩子能夠比較適應,不管從生活上還是心理上都會更加的適應。

到了高三,家人如果做出一些比較大的變動,往往會給孩子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比如說,你認為高三非常重要,所以你辭職決定和孩子一起面對高考,開啟陪讀模式。這個時候給孩子的心理暗示是:我媽媽都已經辭職陪讀了,如果我考不好怎麼辦?

不同的孩子,在心理承受能力方面是有所不同的,有的孩子可能會把這一種心理暗示當做一種動力,但是也有更多的孩子會把這種心理暗示當做一種壓力。甚至他們會覺得家長在邊上黏著會讓他們非常的不愉快。

在決定要不要開啟陪讀模式之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看看他的真實想法。

情況一:孩子特別不自覺喜歡有人盯著他。

這種情況可以考慮辭職陪讀。有些孩子讀書就是要有人盯著,在學校需要老師盯著,在校外希望同學家長盯著。我能監督自己就能夠好好學習,沒人監督自己的時候就想著玩。這個時候你是可以從孩子那裡瞭解到,他是希望有人陪著他讀書的。

情況二:根本不喜歡讀書的孩子。

這個時候你要考慮是放任他高中畢業。還是賭一把,好好監督他一下。往往這種不喜歡讀書的孩子,你辭職陪讀跟他一起面對高考,他也會有很大的逆反心理。吵架肯定是免不了的。但是你不陪他讀,他完全沒把心思放在讀書上,你可能又會不甘心。這種情況對你來說也是兩難的選擇,有可能你辭職放棄了一份好工作,可是換來的是啥都沒有。

情況三:學習成績很好,但是自理能力很差。

這樣的孩子,對了,有他的問題,但是考一個的好大學肯定是沒有問題的,到了大學的時候自理能力還是可以鍛煉出來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陪讀的意義就在於幫孩子解決他解決不了的那些煩心事,比如說洗衣服,洗襪子,吃飯這一系列的生活上面的問題。學習方面他不需要你過分的關注但是要幫他解決掉這些他心煩的問題。解決好了這些問題,他就能夠給你換來好成績。這種情況下選擇辭職陪讀可能是值得的。

情況四:學習很自覺,但是很討厭家長的關注。

這種情況的孩子,你就不要去陪讀了,你越是陪讀越有反作用。他們喜歡按照自己的模式走,家長在邊上他會覺得害羞。你在他邊上就相當於給他浪費時間,他會跟你耗著,最後他沒有時間讀書了。

小結:

孩子有各種各樣的類型。要不要開啟陪讀模式,主要看孩子的性格以及他的學習情況。不要看到別人陪讀了,孩子成績上去了就認為你的孩子用陪讀模式能夠考好,要慎重決定哦。


外語那點事


孩子上高三,你為什麼辭職呢?現在找一個合適的工作不容易,再說了,過35歲就不好找工作,如果以後你再想上班,不是那麼容易的,就是現在你辛苦點兒,不知道你能不能給孩子輔導作業,如果你沒有那文化,更不應該辭職了 ,高三的孩子學習全靠自己的努力,家長是幫不上忙的,只不過你就要更辛苦一點兒 下班回來還得做飯,你的辛苦,將來以後老了能拿上退休費,如果你全職在家,也可能孩子就會煩的,有的家長,對孩子要求特別高,一天到晚嘴不閒著,孩子做什麼都不對 時間長了他就會反感你的,不如現在你工作 ,家裡條件好點兒,多給孩子買點營養補品,將來以後還得上大學,還得繼續讀書,需要錢的地方多了。



淑敏1955


“景苑二哥”作為經歷過兒子高考的過來人深有感觸:家有高考生,家長坐針氈。我的意見是不必辭職,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第一、孩子才是參加高考的主體

沒有一個家長不重視孩子高考。中國式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既美好又貪婪的希望,導致每一年高考期間都上演著各種版本的喜劇和悲劇!

我兒子上大學後一次和我聊天時說:“高考是我自己的事,誰不想考一個好大學?你們是皇上不急太監急!”孩子的話聽起來,咱當父母的心裡也不是個滋味,心裡想等你有了孩子就明白了。

但如果換位思考,孩子的話恰恰需要我們正視一個問題,即高考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他們才是這場戰鬥的先鋒,是主角,是主體,是內因,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作為家長,我們的任何保障都是輔助性的、是外因、是配角,不起決定性作用。

第二、家長辭職會給孩子造成心裡壓力

沒有一個孩子不重視高考。孩子最害怕的就是父母插手太多,逼得太緊,指導性意見沒完沒了,總拿別人家的孩子和他們比較,甚至超出客觀實際要求孩子必須要贏。

家長辭職,回家照顧孩子也好,督促孩子學習也罷,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思想壓力。他們心裡會想,需要什麼樣的成績或考上什麼樣的大學,才能報答做父母的付出呢?而作為家長,為了孩子高考連工作都不要了,你又將會以什麼心態面對你的孩子,又如何全力以赴地“照顧”孩子?孩子會恐懼的!

第三、家長的付出與孩子高考成績不一定成正比

我有一個老鄉為了孩子高考,在孩子高二的時候,就辭去了一個森林公安分局的副局長,整整陪了孩子兩年,最後她孩子的高考成績並不理想,勉強上了一個本地的大專院校,和孩子的關係搞得也很緊張。事後看來,她的付出並沒有取得預期效果。

第四、相信你的孩子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孩子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或人生規劃,只是不願意和家長說而已。孩子的未來命運我們真的無法掌控,相信自己的孩子吧,他們的正當要求,能保障的咱們儘量滿足,他們不喜歡的,也要給他們足夠的空間。上了好大學不一定就有好的前途,讀了一般的大學也不一定就不能脫穎而出。只要孩子身體健康,人格健全,家庭安康,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到處都是人生的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