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詩人臨死之前作出的詩句?

夢幻之星V


李商隱,絕筆《錦瑟》,仔細瞭解他的一聲,簡直是“聞者傷心聽者流淚”

李商隱寫過一首《夜雨寄北》,這首詩是寫給他的妻子的,最後一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熱切盼望自己與妻子促膝而談,只是歸期未定。他不知道的是:此時他的妻子已經死了,他卻還在期盼與自己的妻子團聚,何其悲哀。

《錦瑟》是李商隱留給世人的絕筆,最後一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也是追憶了當時他寫《夜雨寄北》卻不知妻子已故這件事,讓人唏噓不已。


漫談Q先生


詩人臨死之前寫的詩很多,這裡簡單的推薦四首,唐朝李白(臨終歌)杜甫(示兒)宋朝文天祥(過零丁洋),近代最直白,大義凜然似死如歸的一首: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


山中散人F


問題:有哪些詩人臨死之前作出的詩句?

前言

《論語》有記: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人之將死 ,其言也善;鳥之將死 ,其鳴也哀。”

宋代朱熹解釋說:“鳥畏死,故鳴哀;人窮反本,故言善。”(《論語集註》),意思是說:鳥因為怕死,而發出淒厲悲哀的叫聲;人因為到了生命的盡頭,才能反省自己的一生,迴歸生命的本質,這時便會說出善意的話來。

依據題主的問題,今天我們就盤點一下那些流傳千古的“絕命詩”

生命誠可貴,詩情永流傳

  • 民族英雄——文天祥《過伶仃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過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經過零丁洋時所作的詩作。文天祥1283年1月9日就義,這首詩雖然不算臨終之作,但有臨死之意。


  • 愛國詩人——陸游《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臨終前對兒子的遺囑。語言不假雕飾,直抒胸臆。表達的是詩人一生的心願,傾注的是詩人滿腔的悲慨。


•詩仙李白《臨終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左袂。

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臨終歌》是李白臨終之時長歌當哭而作的詩,可以看作是李白自撰的“墓誌銘”。太白先生的一生,既有遠大的理想,而又非常執著於理想,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追求了一生。這首詩他在對自己一生回顧與總結的時候,流露的是對人生無比眷念和未能才盡其用的深沉惋惜。


  • 蘇軾《自題金山畫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據史料記載,此詩是蘇軾去世前兩個月所作,當時東坡先生已年逾花甲,由於疾病原因,感到自己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回首自己的一生,幾起幾落,失意坎坷,縱然有忠義填骨髓的浩瀚之氣,也不得不化為壯志未酬的長長嘆息,也只能慷慨悲歌,自嘆飄零。


  • “戊戌六君子”——譚嗣同《獄中題壁》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1898年9月28日,作為維新變法的“戊戌六君子”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康廣仁、楊深秀等六人慘害於北京菜市口。譚嗣同臨刑前高呼:“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而這首《獄中題壁》是一首絕命詩,是一首譚嗣同在獄中為自己寫就的祭死之詩。


  • 李鴻章《臨終詩》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猶未息,請君莫作等閒看。

1901年清政府重臣李鴻章,這位風燭殘年老者,在經歷了多半個世紀的風雨飄搖之後,在訣別人世時,留下了這首淒涼無奈悲愴的“絕命詩”。


  • 於佑任《望大陸》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

大陸不見兮,只有痛哭。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

故鄉不見兮,永不能忘。

天蒼蒼,海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于右任先生是中國國民黨元老。1949年,被裹挾到臺灣,而結髮妻子和兒子卻留在大陸,從此天各一方。他臨終寫下的《望大陸》,並非泛泛的家國之情,而是深藏了刻骨銘心的身世之痛、家國有殤。祖國統一是詩人一生矢志追求,這首臨終詩成為觸動炎黃子孫靈魂深處隱痛的絕唱。


  • “風流才子”唐寅《伯虎絕筆》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

唐寅(yín),字伯虎,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蘇州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明朝著名的畫家、詩人。據說他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故取名為寅。


  • 《就義詩》夏明翰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

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

夏明翰是近代無產階級革命家,革命烈士。這首詩是1928年夏明翰烈士在武漢漢口被反動派槍殺。在臨刑前,慷慨作了這首簡單明瞭的詩。

這首詩大義凜然,氣壯山河——它是號角,它是戰鼓,它是軍旗,激勵著千千萬萬革命志士為革命理想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一往無前。


如是說(結束語)

  • 生老病死,愛恨離怨,皆乃人之常情,不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 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販夫走卒,只要是人似乎都擺脫不了這一自然規律,哪怕是那些大詩人,首先他是人!
  • 然而,當生命走到了盡頭,這一刻真正來臨之時,不同的人將會用不同的姿態去面對。
  • 當然,類似這樣的詩詞還很多,“絕命詩”、“臨終詩”屢見不鮮,我這裡也就拋磚引玉了,敬請讀者添加補充!

【溫馨提示:兵法天下,詩詞文化。尊崇原創,不忘初心。自古讀書本難,行文不易;既然頭條有緣,文筆相見。如果您認可“兵法天下”,敬請贊轉分享,雅評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