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小說時,遇到筆力不足應該怎麼辦?

哈希拉馬


能夠在寫作中承認或感受到自己的筆力不足,這其實是好事,說明自己能對自己的水平有一個清醒和客觀的認識,說明自身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所謂的筆力不足實際上還是知識儲備的不足,知道了問題的癥結進行針對性的強化就是了。

寫小說尤其是長篇小說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僅要考驗自身的耐力,還要耐得住寂寞,同時還是對自身知識含量的巨大考驗。寫小說切忌求快,除非天生奇才,否則還是要靜下心來字斟句酌的好。古今中外許多偉大的作家都是用幾年十幾年甚至一輩子造就一部長篇鉅著的。

當在寫作中遇到瓶頸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停下來,完全沒有必要用夜以繼日的狀態去寫作,除非靈感迸發的特定階段可以加快寫作速度,因為靈感這東西稍縱即逝,必須要緊抓住它不放。

筆力不足的時候停一停,把寫作當成一項長期工程來做,去看看書補充補充知識營養,相信不經意間就會驀然發現自己原本寫不下去的那一個片段和章節竟然莫名其妙的迎刃而解了。相信很多作者都遇到過這種奇妙的事,寫作的快樂也許正源於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波折。


鄭非夢妙文


題主所說的筆力不足,即是自已對自已所寫出的東西不滿意,沒有達到預先想象的效果。筆力不足的另一個表現是,根本寫不下去了,不知道下邊該如何寫。

根據自已的實踐體會,之所以會發生這種情況,無非是以下兩種原因:

一,沒有豐富的人生經歷及生活經驗,寫小說僅靠胡編亂造。因為生活是一切文學創作的源泉,而且是唯一的,所以一九四二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首先提出一切有出息的文學家,藝術家必須到工農兵中去,到社會實踐中去,觀察,體驗生活。只有這樣才會寫出令人民群眾滿意的作品來。後來經過無數個實例證明,"生活是文學創作唯一源泉“的這個說法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農夫只給你舉一個實例:著名作家柳青為了創作,放棄了在《中國青年報》擔任副刊主編的位子,寧願到偏僻的陝西長安縣皇甫村落戶,體驗生活十三年,這才寫出了反映農業生產合作化運動的著名長篇小說《創業史》。所以說寫小說只靠坐在屋子裡生編硬造是寫不出來的。即就是寫出來也只是無土之木,無源之水,沒有血和肉的殘品。

二,缺少寫作經驗和寫作技巧。

寫文章(包括小說)是需要技巧的,如何開篇,佈局,框架結構,情節安排……等等。尤其是開頭很重要,據說陝西著名作家王汶石,有時一個短篇小說的開頭就十幾次搞不定,寫一句扯了重來,寫一小段扯了又重來,往往一個開頭就浪費十多張稿紙。不過寫作技巧不足相比較於生活經歷不豐富,稍微好解決一些。先多讀這方面的書,豐富一下理論知識,再多讀一些名著,分折人家是如何開頭,佈局和結構故事的,古人不是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嗎"?

綜上所述,搞文學創作不但要有豐富的生活經歷和寫作技巧,還需要堅韌不懈的拔力和鍥而不捨的精神,兩者缺一不可。因為搞創作是一項極艱苦的腦力勞動,要耐得了寂寞,要付出長期艱辛的勞動,才會有所收穫。不知農夫以上的言論能否幫助到你?謝謝。


秦一農夫


寫小說時,遇到筆力不足應該怎麼辦?

寫小說如此,寫詩歌散文也是如此,寫作就像我們做衣服、蓋房子一樣,先要設計好,想象好,再一塊布一塊磚拼起來。如果先畫好了圖,那麼效果應該不會差太多。

說到你寫作,筆力不足,就是你沒有畫好圖,這裡的圖就是寫作提綱,也就是沒有設計好。情節設計倒是可以畫圖,也畫的清楚明白,對寫作小說好處不小,但是情感設計比較難,情感是難設計的,是靠感受體驗和發展來呈現的,這就需要你放空一切狀態,讓情感在你心裡慢慢的升起、生長、變化、體會、感動、昇華再到高潮,這個過程也是筆力成長成熟的過程,多想、多寫、多改,再想、再寫、再改,一定會越來越好,你已經發現了筆力的問題,修改就容易多了,就怕筆力不怎麼樣,你還感動的一塌糊塗,那不是問題更嚴重了呢!

所以,慢慢來,慢慢寫,慢慢改,你一定會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