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與自我經營之道,一個自媒體寫作新手眼裡的《寫作7堂課》

前段時間,我有點不開心。

因為,我寫了幾篇文章,花了很多精力,我覺得寫得都很好,發到自媒體平臺上,卻讀者寥寥。

就在這種時候,我遇到了秋葉老師寫的《寫作7堂課》,我覺得這本書“治癒”我的不開心。

寫作與自我經營之道,一個自媒體寫作新手眼裡的《寫作7堂課》

秋葉老師的名字,我不陌生。幾年前,我想學做PPT,在網上隨意一搜,自然就找到了他。說起來,我們算是同行,都是大學教師,還都是理工科的,這讓我有種親切感。

秋葉老師的PPT課程讓我收穫頗多,我學到了很多實用的技術與技巧,而且,他授課時的那種幽默、風趣對我也很有啟發。

這次遇到秋葉老師的新作——《寫作7堂課》,讀書之前,我又在網上搜了一下他的簡介。

這幾年裡,秋葉老師又做了很多事!寫書、經營公司、做媒體、教書,每件事都不容易,秋葉老師卻都做了,而且都做得非常好!這與秋葉老師的天賦和方法論有關,不過秋葉老師的努力也讓我歎服。

懷著對秋葉老師的敬意,我認真讀了《寫作7堂課》這本書。

我覺得這本書很好,而且,我覺得我這個感覺與我對秋葉老師先入為主的敬意並沒有太大關係。

作為一個寫作愛好者,指導類的書我讀過不少,如多蘿西婭·布蘭德的《成為作家》、羅伯特·麥基的《故事》、村上春樹的《我的職業是小說家》等,這些書寫得也都非常好。

就我個人體會而言,看多蘿西婭·布蘭德、村上春樹這些職業作家的“寫作指導”,有點像在報告廳聽巴菲特、馬雲談商道;而看秋葉老師的《寫作7堂課》,有點像在自家客廳聽一位生意成功的大叔為我們的小生意指點迷津。

寫作與自我經營之道,一個自媒體寫作新手眼裡的《寫作7堂課》

所以,從我這種剛剛開始自媒體寫作新手的視角看,秋葉老師的《寫作7堂課》的指導更有針對性。

在《寫作7堂課》這本書裡,秋葉“大叔”不僅僅教了我們怎麼寫作,還教了我們如何讓寫作為我們帶來回報。

接下來,我想從這兩個方面聊聊這本書。

01 讓寫作為我們帶來回報

大大方方地談寫作回報,我覺得,是《寫作7堂課》異於其它寫作指導類著作最重要的特點之一。所以,我先談這一點。

純粹的無回報、無條件地寫作很難持久,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也不應該為一件毫無回報的事情消耗太多的時間與精力。

當然,如同《寫作7堂課》引言裡所說,我們不應該把回報理解的過於狹隘。

寫作的回報不僅包括稿費、廣告費這種直接的金錢回報,也包括職場能力提高、個人品牌提升、人脈擴展之類的間接金錢回報,甚至還包括療愈自己心靈這種精神回報

《寫作7堂課》對精神回報沒有太多討論,重點討論的是直接或間接的金錢回報。我想,對大多數人而言,這種回報也是對寫作的最好激勵。

寫作與自我經營之道,一個自媒體寫作新手眼裡的《寫作7堂課》

有一種說法“是金子,終究會發光的”,用於鼓勵、安慰處於事業低潮期的人們,這句話有意義、有價值。

但是,細究起來,這句話不對。金子本身不會發光,它能不能“發光”其實取決於它所處的位置。位置不對,它永遠都發不了光

寫作其實也是這樣,若不把它放在“光線充足”的地方,它根本發不了光。幸運的是,寫作的人可以主動尋找“光源”。

在《寫作7堂課》裡,秋葉“大叔”開宗明義地說“寫作不能自嗨”,也不斷地教我們尋找“光源”、讓寫作“發光”(帶來更多的回報)的方法。

“大叔”教我們要打造高質量的文章、作品,為自己帶來“時間複利”;通過多平臺分發,提高“空間複利”;在作品中插入有個人特色、難以替代的案例,防止他人“洗稿”,保護自己的“獲利”能力;利用碎片時間、網絡資源,讓寫作更高產高效……

寫作與自我經營之道,一個自媒體寫作新手眼裡的《寫作7堂課》

這些方法大都是秋葉老師自己多年來運營自媒體、管理公司的經驗總結,具體、可操作性強。很多方法是針對自媒體寫作的,極容易實施,卻也往往被自媒體寫作新手忽視。

在我看來,現在很多自媒體寫手“事業”不順並不是寫作能力的問題,而是不懂運營。對這些自媒體寫手而言,用一用書裡方法,說不定會收到令人驚喜的效果。

秋葉老師說,寫作應有明確方向和目標,“一個人的方向越明確,目標越清晰,達成結果的可能性越大”。

長遠地看,直接或間接的金錢回報能夠較好地反映作品或寫作的價值。所以,儘管我們不能急功近利,但是,將直接和間接的金錢回報作為我們寫作的目標並無不妥。

而且,有了這樣一個明確的目標和方向,我們才能相對及時而公正地評估自己的寫作水平,並可以據此對寫作方法和策略適當調整,從而避免落入“自嗨”的尷尬。

02 寫作的底層邏輯與超實用技巧

單就寫作方法指導而言,這本書也有其獨特之處。

按秋葉老師的說法,這本書不僅向讀者傳授寫作技巧,更傳授“系統思維”或者說是寫作的“底層邏輯”。

“底層邏輯”怎麼理解呢?

宏觀地看,這本書的“7堂課”分別傳授了7個寫作技巧(即框架式寫作、複利式寫作、碎片化寫作、聯機式寫作、結構式寫作、清單式寫作和覆盤式寫作),分別解決了7個方面的問題。

寫作與自我經營之道,一個自媒體寫作新手眼裡的《寫作7堂課》

若把這7個技巧首尾串聯起來,就形成了一個可以無限循環的閉環:蒐集素材——整理、寫作——總結方法——優化方法——再蒐集素材……

寫作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個長期的過程。這個過程從我們腦子裡產生寫作的想法開始,直到我們決定封筆才結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寫很多文字,雖然不一定都會公開發表或發佈。

宏觀上看,《寫作7堂課》一書講的是寫作的長期策略。這個長期策略,我認為就是寫作的“底層邏輯”之一。

使用這個策略,不管我們之前的基礎如何,我們頭腦裡關於“素材蒐集”“素材整理”“謀篇佈局”“遣詞造句”的“寫作方法體系”都會不斷地更新和完善,我們就能越寫越好、越寫越快。

而且,即使單看書裡其中一章,我們也能學習到寫作的一些“底層邏輯”。例如,第1堂課“框架式寫作”的“底層邏輯”,我認為,是“框架思維”,即基於心理學上的“視網膜效應”原理為自己的設置注意力錨點以便蒐集素材的思維模式。

另一方面,我覺得這本書也道出了當前自媒體寫作的一個“底層邏輯”:現在的自媒體文章已經不是簡單的“文字呈現”,而是一種綜合的“視覺呈現”,寫作者應主動培養自己的“視覺思維”。

寫作與自我經營之道,一個自媒體寫作新手眼裡的《寫作7堂課》

更具體點說,就是寫自媒體時,我們不僅要關注文字,還要綜合考慮配圖以及顯示終端特點等“視覺”因素。

除了“底層邏輯”,《寫作7堂課》這本書還介紹了很多超實用的寫作技巧,而且,其中很多技巧似乎是專門為當下自媒體寫作者量身打造的。

例如,“框架式寫作”一章給出了素材蒐集方法,可以解決自媒體作者“沒啥可寫”的問題;“碎片化寫作”一章給出了利用碎片時間的具體方法,可以解決“沒時間寫”的問題;“聯機式寫作”一章分享了在網絡資源的使用方法、常用的寫作素材網站,讓素材蒐集過程更高效;“結構式寫作”一章給出了常見文體的一般結構……

無論是講“底層邏輯”,還是講“寫作技巧”,這本書講的時候都會結合一些具體案例,並輔以很有“秋葉”風格的配圖,通俗易懂。

我印象最深的是秋葉老師對“框架思維”的講解,類似的素材蒐集方法我在村上春樹的《我的職業是小說家》裡見到過。村上春樹說,他的腦袋裡有帶有抽屜的檔案櫃用來存放寫作素材。

我看《我的職業是小說家》時,並不理解這種方法背後的道理。秋葉老師用心理學上的“視網膜效應”原理予以解釋,我“一下子”明白了“框架”的作用,對村上春樹腦袋裡的“帶抽屜的檔案櫃”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寫作與自我經營之道,一個自媒體寫作新手眼裡的《寫作7堂課》

03 結束語

短短的幾天內,我把《寫作7堂課》這本書翻了兩遍,我覺得收穫挺大。

至少,我看書前的不開心情緒沒有了。

秋葉老師本人就是“一本”很好的勵志教材,他很努力也很有學習精神。我應該向他學習,努力提升自己,而非陷於壞情緒的困擾

《寫作7堂課》這本書也讓我開了眼界,我意識到了自己在寫作、自媒體運營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如寫作時缺少“視覺思維”、蒐集素材缺少“框架”等。我想,我會運用這本書裡的一些方法逐步改進自己。

在我看來,《寫作7堂課》這本書對我這樣自媒體寫作新手特別有幫助,不光教我們踏踏實實地寫作,還教我們認認真真地經營自己(當然也包括大大方方地賺錢)。

總之,這是本有廣度、有深度、有溫度的工具書,推薦大家看看。


這篇文章算是我對《寫作7堂課》這本書的一個“自以為是”的解讀,可能會有一些理解錯誤之處,“我的金色麥田”歡迎您批評指正和交流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