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線及謝爾曼決定的戰事——美國內戰

文:文史大咖

引言

十九世紀中葉發生的美國內戰,是一場發生工業化初期的戰事。鐵路作為一種新元素,加入到戰火之中。同時,古老的騎兵也在發揮出最後的光與熱。美國南北之間的較量,最終於南軍首都里士滿宣佈投降而結束,但它的決定性因素卻在遙遠的西方戰線。

發生於1861年到1865年的美國內戰,有一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它的參戰雙方多是非職業軍人。他們多數沒有受過專業的軍事訓練,即使是將領,也有不少僅僅擔任過文職工作,或者只是在業餘時間進行過興趣性的研究。正因為如此,交戰者的思想都不用受到歐洲式古老思維的約束,能根據戰場實際,發展新觀念。

由西線及謝爾曼決定的戰事——美國內戰

同時,鐵路在美國大地上已經較為常見。鐵路帶來巨大的運輸能力,可以將大量軍隊及物資快速運送到遙遠的地方。因此,軍隊的機動能力獲得了極大提高。但是,鐵路也有弱點。它有終點,到了終點,火車沒有辦法前進,軍隊與後勤不得不緊挨著鐵路線。而且,鐵路線本身,猶如綿長的細絲,非常容易受到攻擊。依靠鐵路線過慣了好日子的軍隊,會因為鐵路的破壞而陷入崩潰。對此,解決之道在於擺脫鐵路的不利影響,以最少的物資需求,實施最大的機動。

一、東線的戰事:膠著與殺戮

美國內戰有一點很有趣,即雙方的首都距離非常近,華盛頓里士滿的直線距離約100英里。這點距離,輕騎兵一天的行軍,就可以到達。但是,為了這100英里,雙方聚集了大量守衛部隊,打了整整五年的仗。

1862年,時任北軍總司令的麥克萊倫制定了一個計劃,即利用優勢的海軍,把軍隊運到南軍的側翼上,以配合陸地上的正面進攻。這一計劃受到林肯總統的反對,他需要有更多的士兵保衛華盛頓。所以,麥克萊倫只得到少量兵力,在南軍側後方登陸後。雖然如此,這支軍隊還是打到了里士滿城外4英里處,只是因為戰術上的失敗,被南軍阻止。

由西線及謝爾曼決定的戰事——美國內戰

由於政治上的安排,北軍統帥換作了哈勒克。麥克萊倫及其所部被要求坐船回到北方,隨後他又被解除了軍職。哈勒克的指揮很簡單,就是集中兵力進攻目標。北軍兵力比以往增加了一倍,但是進攻的效果卻極為有限。在1862年底,北軍進攻弗雷德裡克斯堡失敗,傷亡慘重。這讓南軍獲得了全局性的優勢。

然而南方統帥李將軍,沒有利用好這一優勢。他按捺不住求勝的願意,向北軍的主要陣地葛底斯堡發起了進攻。進攻維持了三天,結果卻是大敗,南軍損失了一半的兵力。此時,雙方都打得精疲力竭,只得暫時休戰。

葛底斯堡戰役對於北軍,及至後來的美國,都有著重要影響。林肯在該地的演說,成了“聖經”。但在當時,這一戰役的份量並不太,最多隻是提拔了北軍的士氣。雙方的力量並沒有因此發生質的變化。

二、西線的戰事:攻克維克斯堡

質的變化來自西線。西部戰線有兩次決定性的戰役,改變了全國的戰局。

第一次是北軍奪取哈德遜港。哈德遜港位於密西西比河的入海口,是南方重要的交通要道。1862年4月,北軍的一支騎兵在法拉古特的率領下,沿著密西西比河南下,繞過沿岸的南軍要塞,兵不血刃地佔領了這一港口地區。這一舉動,在南軍的腹心打下了一枚楔子。

由西線及謝爾曼決定的戰事——美國內戰

第二次是北軍奪取維克斯堡。維克斯堡在密西西比河上游,是連接南方東西的重點,也是南軍後方供給基地的大門。進攻維克斯堡的北軍將領是格蘭特與謝爾曼。

在1862年12月,北軍對維克斯堡發動了第一次進攻。擔任西線總司令的格蘭特,率領主力沿著鐵路線作陸路進攻,而謝爾曼順著密西西比河作水上攻擊。陸路進攻很快就被阻止了,因為南軍的騎兵把鐵路線切斷了。謝爾曼獨自作戰,也很快被擊退。

之後,格蘭特發動了四次進攻,都沒有效果,這迫使他更換打法,進行了一次大迂迴。在1862年4月的一個夜間,北軍乘坐軍艦越過維克斯堡要塞,到了它的下游30英里處,再在西岸登陸北上,隨後又渡河至東岸,與謝爾曼會合。此前,謝爾曼一直在維克斯堡的東北方發動佯攻,吸引南軍的注意力。

兩軍會合後,格蘭特並沒有向維克斯堡發動進攻,而是把矛頭對準了傑克遜城。傑克遜城是重要的補給點,在維克斯堡的東面,兩城之間有鐵路線相連。傑克遜城守軍對北軍的行動完全沒有防備,很快就撤走了。到此,維克斯堡成了孤城,在堅持七週之後,即1863年7月,宣佈投降。

由西線及謝爾曼決定的戰事——美國內戰

維克斯堡的丟失,意味著南方被分成了東西兩塊,更重要的是,南軍重要的穀倉佐治亞、工業重鎮亞特蘭大,都暴露在北軍的炮火之下了。

三、總統的危機:大選來臨

1864年11月,是美國總統大選的時間。雖然西線戰場取得了重大勝利,但是西部人煙稀少,重要性不如東部。東部各州是選民的聚集地,他們的情緒將決定誰是下一任總統。東部戰線仍然沒有起色,民眾變得厭戰,主和派的勢力隨之壯大。他們推出的總統候選人很有人氣。此人正是之前擔任北軍總司令、戰場上獲勝卻被免去軍職的麥克萊倫。

林肯總統很不安,他曾經許諾戰爭很快結束,如今戰爭卻打成膠著狀態。為此,他需要有一場大的勝利來贏回聲望。林肯把格蘭特從西線調回,任命他為北軍統帥。

由西線及謝爾曼決定的戰事——美國內戰

此時的格蘭特頭頂勝利的榮耀,又有總統的全力支持,他可以調用北軍全部的資源,組建起最大兵力的軍隊。但是他沒有沿用攻克維克斯堡的成功經驗,而是引用了過去失敗的做法。他集中優勢兵力,不斷地向南軍發起直接進攻。南軍頑強防守,在懷爾德尼斯與冷港兩處殺傷了大量的北軍士兵。

軍事上的失利讓林肯的繼續當選總統的可能性變小,但是11月的大選中,他再次當選了。其中起決定性因素的是西線上的勝利。西線在謝爾曼的指揮下,攻克了南方的工業重鎮亞特蘭大。這一勝利極大地振奮了北方的民心,為林肯爭取了選票。

四、從亞特亞大到東海岸

謝爾曼在格蘭特調任後,擔任了西線總司令。他的作戰思想與格蘭特不同,格蘭特著眼於把對方的兵力吃掉;謝爾曼是逼迫對方退出要點,或者為了保護要點主動求戰。當對方求戰時,謝爾曼早已布好工事;對方進攻大量傷亡後,無力繼續防守要點,只好退去。所以格蘭特打了很多仗,卻沒有拿下多少城池;而謝爾曼卻總是不斷地佔領城池。兩種做法各有長短,但對於北方的民眾來說,打下一個城池,哪怕是一座空城,也是一件讓人興奮的勝利。同樣,對於南方的民眾而言,丟掉城市意味著一次失敗,不免產生失落之情。——這是當時美國的民情,最好的軍事策略應當與民情相適應。

謝爾曼進軍時,總是保持著兩個進攻目標。南軍搞不清他的確切目標,只好分兵防守,這樣就給謝爾曼從容選擇目標的自由。有時,他甚至放棄原有的目標,直接兩個目標中鑽了過去,到達官軍的後方。官守的補給線被切斷,不得不投降或者撤退。

謝爾曼越向前進軍,來自北方列車的補給就越困難。謝爾曼乾脆放棄了鐵路線,令士兵們輕裝行進,就地取食。他的士兵攜帶的生活物質是極少的,帳篷扔了,宿營時用一根樹枝支起一塊帆布就行。謝爾曼還調整了軍隊的組織,將其分為四到五個獨立縱隊,每個縱隊可以獨立作戰,獨立解決糧草。這樣一來,即使一個縱隊受到了阻擋,其他縱隊還可以繼續前進。

謝爾曼在攻克亞特亞大之後,繼續向東前進。穿過佐治亞,到達南北卡羅來那,最後來到東海岸。這一路上,北軍破壞鐵路線,摧毀南軍補給站,打散向北行進的南方援軍。在東海岸,謝爾曼與北方的海軍取得聯繫,重新獲得人員與物資上的補充。1865年3月,謝爾曼已完成了休整,準備向北攻擊里士滿。

由西線及謝爾曼決定的戰事——美國內戰

在1865年4月,格蘭特向南攻擊里士滿。這一次,他的進展很順利。南方軍幾乎沒有什麼抵抗就投降了。南方軍隊已經被後方傳來的消息弄得沒有了鬥志——謝爾曼的行動,使他們的家園陷入戰火,家人掉入危險之中。

“戰爭並不僅是消滅敵人的物質力量,還包括摧毀敵人的精神力量。”——克勞塞維茨

結語

一直以來,人們誇大了葛底斯堡戰役的重要性。事實上,這只是一場影響不大的消耗戰,人們也誇大了格蘭特的功勞,事實上,他打的仗多數是以代價大收穫小而收場。決定南北戰爭的關鍵在西線,維克斯堡的攻克為北方奠定了勝局;而謝爾曼執行了他出色的戰略思想,讓北方的勝利最終變成了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