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杜甫虛偽,寫“三吏三別“等詩是為了博美名,我該怎麼回她?

孤單的飛11


盛唐著名詩人杜甫的遭遇、是干謁和考試都失敗的例子。杜甫被後代尊為“詩聖”、他的詩被讚譽為“詩史”。他在詩歌上的成就、唐代很少有人能與之比擬、可他就是考不上進士、因為沒有大官的幫助。後來杜甫有了卓越的詩才、能憑才學博得一官半職、中年四十四歲的杜甫才被任命當了一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沒多久、唐朝由極盛而哀的“安史之亂”、便爆發了。從些杜甫一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杜甫在苦難的生活中、根據自已的見聞、寫下了極其著名的傑作“三吏”和“三別”、即《新安史》《潼關吏》《石壕吏》《垂老別》《無家別》。在詩中、詩人用高度的藝術手法、記述了安史之亂的人民的苦難生活。

安吏之亂前後共經歷七年、在些期間、大詩人杜甫、李白、王維等都親身經歷了整個過程。詩人們將他們所見、所聞、所感受的事件、寫成了大量的精彩詩篇。尤其是杜甫的詩連接起來幾乎可以當作一部安吏亂的歷史來讀、因些被後代人們稱讚為“詩吏”。

大約在杜甫逝世四十年後、著名的文學詩人韓愈寫了一首五言之詩《調張籍》、嚴厲駁斥了某些人的荒謬看法、高度評價了李白、杜甫詩歌的成就。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李利6638


這個說杜甫虛偽的人應該是個容不得批評聲音的人,在她的精神世界裡是不會有四季輪迴,晝夜更替的,因為寒冬和黑夜在她的意識裡是不存在的,起碼是假裝不存在。

杜甫的《三吏》和《三別》寫出了平民百姓的疾苦和無奈,作者不偏不倚是站在公平公正的主場上去寫作的,但詩中的內容明顯暴露了唐王朝的無能與黑暗。


真實的反映民間疾苦歷來不為統治階層所待見,是要冒被清算的風險的,虛偽的人必定會伴有會虛榮心,有虛榮心的人就會有功利心,這種人是不會為了所謂的美名,而去冒掉腦袋的風險,來把社會的事實真相寫入詩中的。

古代的信息傳播極為原始,大多數老百姓還處於不識字狀態,《三吏》、《三別》在民間的傳播範圍極為有限,普通的老百姓既使看到了,也是如看天書,不知所云。

倒是老杜在詩中批評的那些階層的人,倒是大多都能看得懂。

讀詩的這些人對老杜心存不滿的也肯定是佔大多數,老杜收穫的滿是惡名。在這種情況下,老杜又去哪裡博取美名?



如果老杜真是虛偽之人,他的詩作就應該是藍天白雲歲月靜好和歌功頌德的那一套詞調。因為討好統治階層歷來是文人們獲取名利的最佳途徑。

老杜一生居無定所,漂泊無依,連吃飯往往都成為問題,既使在如此困境下,老杜依然沒有為了嗟來之食而用詩作去取悅當權者。

如果說在作品中如實反映社會真實情況的人是刻意博取美名的虛偽小人,那麼枉顧事實而大唱讚歌的人反倒成了真誠之人?

裝睡的人你是喚不醒的,你又左右不了她說什麼,同這樣的人爭辯只是在浪費時間,毫無意義,堵起雙耳由她說去吧。


大河橋下流


這個問題說明一個人的才學深淺了,像杜甫都是有才華橫溢之人,沒才之人當然在背後亂說一套那?就像之前我說過的話!人性最大的惡,就是見不得別人的好是一樣的道理啊!說虛偽的人才真的虛偽。這就叫沒事弄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