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銀杏樹越冬的最低耐受溫度是多少?黑龍江是否適合種植?

閒人雜家


銀杏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植物,壽命極長,它的果實俗稱白果,因此銀杏又名白果樹。又因銀杏樹生長較慢,在自然條件下從栽種到結果要二十到四十年,因此人們把它稱作“公孫樹”,有“公種而孫得食”的含義。最早的銀杏類植物在兩億七千萬年前的二疊紀時就已經生成,250多萬年前的第四紀冰河時期,銀杏逐漸絕滅,而中國南部因地理位置和氣候適宜,成為銀杏的最後棲息地,得以保留至今,因此銀杏又被稱為植物界的“活化石”。

一、銀杏樹的溫度適應性情況

銀杏對溫度的適應範圍很廣,年平均氣溫在8℃-20℃範圍內都有銀杏分佈,但以年均溫16℃左右最為適宜。大多數銀杏產地年均氣溫在14℃-18℃之間。銀杏在秋季落葉至春季萌動前,需要經過一個低溫休眠期,在完成自然休眠後才能進人生長髮育期。我國大多數地區銀杏都能正常開花結實,說明多數地區的低溫已能滿足休眠的需要。

銀杏能忍耐-18℃-20℃的低溫,並能在短期-32℃的嚴寒條件下越冬。但低溫持續時間過長不僅受凍,甚至死亡。將銀杏引種瀋陽市(冬季極端最低溫度-32。90C),小苗容易凍死,大樹枝條受害,樹皮凍裂,在局部小環境下雖能生存,但樹勢很弱,生長量小。

銀杏萌芽以後,抗寒性逐漸降低,在已萌動時,若遇突然降溫易受凍害。1977年天津薊縣在2月下旬日最高氣溫達16.7℃ ,3月4日因受北方冷空氣影響,溫度驟降至-6.6℃,致使1年生枝條上部的芽都受凍而死。陝西關中也曾有一次早春大雪,溫度從8℃-9℃降至-0.4℃-2.5℃,已經萌發的芽大部凍死。銀杏的抗寒性隨樹齡的增加而增強,幼苗抗寒能力弱,壯齡或古老大樹抗寒能力較強。不同種源抗寒能力也不一樣,北方品種抗寒性較強,南方較弱。在年平均溫度高於20℃的地區,銀杏生長不良,因為,這些地區光照強,溫度高,雨水過多,對銀杏生長不利。 當土壤溫度高於23℃時,根系活動受抑制。25cm深度土壤溫度在12℃左右時,新根大量形成,土溫15℃-18℃新根生長最快。

二 黑龍江地區的氣候特點

黑龍江省位於我國最東北部,氣候為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從1961—1990年30年的平均狀況看,全省年平均氣溫多在-5℃~5℃之間,由南向北降低,大致以嫩江、伊春一線為0℃等值線。≥10℃積溫在1800℃~2800℃之間,平原地區每增高1個緯度,積溫減少100℃左右;山區每升高100米,積溫減少100℃~170℃。無霜凍期全省平均介於100~150天之間,南部和東部在140~1 50天之間。大部分地區初霜凍在9月下旬出現,終霜凍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結束。年降水量全省多介於400mm~650mm之間,中部山區多,東部次之,西、北部少。在一年內,生長季降水約為全年總量的83%~94%。降水資源比較穩定,尤其夏季變率小,一般為21%~35%。全省年日照時數多在2400~2800小時,其中生長季日照時數佔總時數的44%~48%,西多東少。本省太陽輻射資源比較豐富,與長江中下游相當,年太陽輻射總量在44×108~50×108焦耳/平方米之間。

三、黑龍江地區種植銀杏的建議

結合銀杏樹的植物習性及黑龍江地區的氣候特點,我們可以看出黑龍江地區無論氣溫、光照還是生長季,均與銀杏適宜生長的環境有較大差異,因此該地區是不太適合種植銀杏樹的,即使種植,生長也會非常緩慢,也極易凍壞甚至凍死。為充分展現銀杏樹的觀賞價值,如果需要種植的話,建議注意幾點:一是儘量移栽高大健壯生長旺盛的大樹,而且選擇靠近黑龍江地區苗木基地選樹苗。二是注意移栽的時間,一般選擇春天的3到4月份,此時氣候逐漸轉暖,土壤開始鬆動,成活率較高。三是移栽時大苗要帶土球,便於迅速成活以適應當地氣候,便於過冬。四是做好冬季的防凍管理。

四、黑龍江地區銀杏過冬管理建議:

1、水肥管理。入冬前根據墒情澆一遍透地水,在樹幹基部以環狀和放射狀的方法追施有機肥,以保證銀杏樹水分養分供應

2、基幹底部埋土。埋土厚度要超過凍土的厚度,待春天升溫的時候再攤平。

3、噴灑防凍劑,防凍劑在銀杏葉面和枝幹表面形成一層透明膠質層,有效增加了銀杏的保水和抗凍能力。需噴灑3遍防凍劑,每遍間隔10-15天。氣溫5度左右開始噴防凍劑。

4、用稻草和塑料布包扎主幹。以起到輔助保護,防止低溫凍傷樹皮。

5、整形修剪。對於大樹來講,主要是要整修一下重疊枝、交叉枝、病蟲枝,對於幼樹來講,整形要以三大主枝或四大主枝進行整形;以保持樹冠整齊,減少養分流失。

6、病蟲害防治。入冬前進行樹幹塗白,既有效防治病蟲害,還增強樹幹的抗凍保護。

以上是我對問題的觀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關注和支持。


泉城海天


銀杏,Ginkgo bilobal別名:白果、公孫樹、鴨腳子樹、靈眼等。裸子植物,銀杏科銀杏屬,此屬僅此一種。產生於古生代石炭紀末期,是古老的孑遺植物,被譽為“活化石”,屬國家二級保護的稀有植物。落葉闊葉喬木,葉子碧綠,小扇形。雌雄異株,高達30m,個別可達60m。胸徑3~5m者多為千年古樹。其花期為5月與葉同時開放,果熟期10月份。樹形雄偉蒼勁,為孤植珍貴樹種。因其葉形奇特,樹冠蔭濃,壽命長,觀賞價值較高,所以特別適宜做公園綠化、行道樹、庭蔭樹。

  一:銀杏的生長習性

  銀杏是強陽性樹種,對光照要求嚴格,要有較強的光照才能滿足光合作用的需要。光照不足,樹葉、根系生長不良,容易發生病蟲危害;同時如果有機養分不足,也會影響花葉分化、開花數量、坐果率和果實質量等,影響生長和結果。銀杏為深根性樹種,耐乾旱,不耐水澇,對大氣汙染有一定的抗性。適應範圍較廣,但也有一定的規律性。原為中國特有樹種,廣泛地栽植於瀋陽以南,廣州以北,東起臺灣,西至雲南、貴州,而以江南一帶較多,現朝鮮、日本、歐美各國均有栽培。在溫帶、亞熱帶氣候地區,年平均氣溫在8~20℃範圍內都能生長,但以16℃最為適宜。大多數銀杏樹生產地區的年平均溫度都在14~18℃之間。年降水量400~1200mm的條件下生長良好。對土壤的適應性亦強,酸性土、中性土或鈣質土均能生長。據中國銀杏網《關於銀杏栽培技術》一文記載,在瀋陽冬季絕對低溫-32.9℃,廣州年平均氣溫21.8℃,降水量1625mm,這樣過分寒冷或溼熱氣候條件下,銀杏雖然能生長,但長勢不旺。從生長髮育階段來看,一般萌芽日平均氣溫在8℃,樹葉生長應在12℃以上,超過25℃則停止生長;開花期應在15℃以上;休眠期耐寒力較強,甚至短時間可耐近-33℃低溫,但萌動後的溫度驟然降低和強冷空氣,會造成嚴重災害。東北地區受氣候條件限制,僅在瀋陽、丹東等地有栽培。

  二:引種地的自然條件及引種情況

  1、引種地的自然條件

  黑龍江省是全國氣溫最低的省份,屬於寒溫帶季風氣候,一般比同緯度其它地區低5~8℃,溫度條件不適合銀杏樹生長。在筆者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所查證的資料顯示,黑龍江省僅在哈爾濱市有少量栽培,雖然年年防寒仍生長不良,多長成灌木狀,沒有充分展現出銀杏特殊的觀賞價值。鶴崗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地區,冬季漫長而寒冷,春季回暖快,降水少,多大風,易乾旱,夏季氣候炎熱,降雨相對集中,年平均氣溫只有2.8℃,年降水量640mm。無霜期僅147天,日照2544小時。無論是溫度、光照還是水分,均與銀杏適宜生長的原生環境有較大差異。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大的一個難題,就是如何安全越冬。為使銀杏順利移植,進一步提高成活率,我們事先做了大量而充分的準備工作,多方查找資料,仔細分析,逐一對比,制定出一個完整而細緻的移植方案。

  2、引種情況

  筆者依託所在單位華能鶴崗發電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利條件,於2003年4月和2004年4月,從瀋陽引進了275株銀杏樹,經過9年的精心栽培管理,部分生長良好,基本適應當地的立地條件,只是生長較緩慢。截至目前為止,2003年和2004年引進4~10cm較大苗木75株,僅死亡7株,存活率為91%;2004年引進2~3cm小苗200株,相對比較樹勢弱,抗性差,在抵禦嚴寒方面就與大苗有一定差異。雖然我們對這些小苗木進行了格外的精心養護,但存活下來的不多。這進一步說明,我們寒冷地區在引進銀杏這樣的生活在溫帶、亞熱帶地區的樹種時,一定要選擇高大健壯樹勢較強的大苗木,儘量不要引種小苗,以免發生凍害死亡。

  三:引種栽培的技術要求

  1、 選擇最適宜的移植時間

  東北三省園林綠化中的樹木移植,主要是進行凍土移植。一般選在11月份至翌年2~4月份,以早春2~4月份移植成活率最高。此時土壤已開始鬆動,枝條漸變鬆軟,既容易刨凍坨,枝條又不易折斷與損傷,同時樹液流動間隔時間也短,樹木體內水分損失少。

  2、栽植地點選擇

  栽植地點選擇開闊、通透、光照充足、排水容易、地勢高躁的向陽地帶,形成小氣候以滿足其生長髮育需要。

  3、移栽

  在苗木運到之前即安排人員挖好栽植坑。栽植坑要稍大一些,一般掌握的原則是坑徑是苗木胸徑的15~20倍,苗大則樹坑相應加大。挖坑時注意將表土和心土分開,表土、心土各放一側。

  坑挖好後施足基肥。為確保成活,我們提前漚制好農家肥(豬糞),將腐熟的農家肥與熟土(事先準備好的泥炭土)充分拌勻,施入坑的中部或中上部,之後再放20~30cm的熟土,以防止根系直接接觸肥料而產生燒根。這時可將熟土摻入心土之中一起填入坑穴,埋土一定要實,填一層土踏實一層,層層踏實,使苗木根系與土壤密切結合,切記只能用腳踏實,不能夯實,以防止傷根。第1遍澆水澆完時,結合封坑再踏實幾次,以防根部透風,苗木倒伏。

  栽植銀杏時淺栽尤為重要,深度一般要求在根頸以上10cm左右,根頸與土面平齊,這與銀杏根系特點和髮根溫度有關。栽植深度大,地溫上升慢,土壤透氣性下降,溫度增大,對根系傷口癒合和生髮新根不利;而淺栽後地溫上升快,土壤通透性好,根系傷口癒合也早,髮根就快。栽植後10~15天內,澆灌3遍透水,使坑內土壤與苗木根系密切結合,充分吸收水分,利於苗木水分平衡,提高成活率。

  4、養護管理

  (1)澆水適量。這是銀杏栽植後最為關鍵的問題。水量大導致爛根,水分少影響生長。所以,要根據天氣情況,合理安排澆水次數和澆水量。澆則澆透,絕不可澆半截水、攔腰水、表皮水。遇有高溫乾旱多風天氣則應適時增加澆水量,而陰雨天氣則可以少澆水或者不澆水,並要注意排除積水。銀杏怕澇,根系有積水15cm深,連續10天就會引起落葉和爛根,重者植株死亡。

  (2)施肥適當。銀杏栽植成活後,要根據苗木生長情況合理確定施肥量。一般以有機肥料為主,適當配合化學肥料。農家肥主要用作基肥,是銀杏生長髮育的基礎,一定要施足。我們在每年春季萌芽前,採用撒施的方法施用一次農家肥。化肥主要用作追肥,通常選在雨後或者結合灌水時進行,每年春夏各施1次,施肥量的確定則根據樹勢、樹齡、土壤、氣候以及管理水平等諸多因素而定,適時調整。施追肥的方法採用溝施。

  (3)整形修剪。銀杏生長過程中所發生的枝條特別雜亂,所以一定要有目的的修剪,尤其是對重疊枝、直立交叉枝、橫生枝要及時進行修剪處理,保持一定的樹形,使其高大、挺拔、均勻、美觀。

  (4)防凍防鼠處理。防凍問題是涉及銀杏在這一地區能否可以完全成活的關鍵問題,是重中之重,因此做好安全防凍防護工作顯得至關重要。我們在每年冬季來臨前夕,即開始著手進行防凍工作。首先,在銀杏樹根部覆土30~40cm,儘量採用營養成分含量較高的土壤。做完根部覆土後,大約在11月初即可進行樹體防寒。購買厚實的優質麻袋,剪裁成完整的片狀,從樹根部開始層層纏繞直至樹梢,包括樹杈、枝丫均纏繞捆綁。捆綁時注意不要留出空隙,以免局部受凍,一定要做到讓整株樹木都捆綁纏繞的緊密結實,像穿上一層厚厚的棉衣一樣,以此來增加樹木抵禦嚴寒的能力。在年年做防寒保暖工作的同時,我們還做了防鼠處理防治鼠患。老鼠喜歡啃咬銀杏樹的樹根和莖幹,嚴重者會使其根莖部完全咬斷。在引進地瀋陽,是採用白鐵皮纏繞樹幹的方式防鼠,這樣做成本較高。我們引種試驗中採用油氈紙纏繞樹根部的方式,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同時還大大的降低了成本。

  銀杏樹體上纏繞的這些防護用品,通常在來年3月份即可以撤下。撤掉之前一定要注意天氣變化,依天氣情況適時而定。另外,為使銀杏順利越冬,我們還在每年上凍之前澆灌1遍防凍水,春季返青前也會澆灌1遍返青水。通過這些措施的綜合利用,銀杏基本上可以安全越冬。

  (5)病蟲害防治。銀杏樹葉含有抗蟲物質,能防蟲防蛀,所以很少有病蟲危害,自移植以來也從未發生過病蟲害。我們在每年對全廠樹木噴灑藥劑防治病蟲害時,也一併對銀杏樹進行噴灑,防患於未然。

  四:注意事項

  需要特別強調注意的是,專業技術人員要時刻關注天氣變化,尤其注意驟冷天氣情況和“倒春寒”的發生,在每年冬春兩季格外關注當地的天氣預報,根據天氣的冷暖變化適時增減樹木的防寒衣裝。





小勵志大能量


可以種植,銀杏樹是比較耐寒的樹,成活率很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