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懸賞制方能科研強國

在探索科研強國的一切可行方法上,科學家沉思,諫言,堅守科研初心……

若懸賞制與科研相遇……

以下是來自一位博導的科研筆記……

唯有懸賞制方能科研強國

文/許鵬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科研工作者也不例外。他們最關心的事情是如何獲得科研經費。科研經費的分配和發放方式直接決定了科研工作的效率和實際產出。

目前,大部分的科研項目都採用申報制,而非懸賞制。申報制就是申報者說服政府,自己最適合和最有能力解決某個科研問題,讓政府把錢給你完成某項規定的科研任務。

懸賞制則不同。懸賞制是政府認為亟需解決什麼科研難題,列出相關的懸賞標準,然後在全國甚至全球範圍公開懸賞,最先解決這個問題的人得獎。在懸賞制的體系裡,科研工作者不需要花時間去編制預算,因為只需要將懸賞的科研難題解決了,獎金就歸你。組織團隊也是完全自由的,如果你認為自己足夠聰明,完全可以一個人破解這個難題,那麼你也可以一個人一個團隊。這種體制也可以考驗科研工作者的真本事,因為如果解決不了難題,自己前期投入的資源就都打水漂了。

唯有懸賞制方能科研強國

當下幾乎100%的科研經費發放都是按照申報制的方法,申報制弊端種種,幾乎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概括起來有如下幾點:

1. 申報制下,很難解決真正的科研難題。由於是在規定的時間段和規定的預算下完成規定的科研工作,讓大部分的科研項目都變成了“大作業”。一個項目規模宏大、參加的單位也很多,但是往往大部分的精力和經費都投入在示範項目上。“大作業”很難有新產品或者新理論的突破。試問,在申報制度下,愛因斯坦怎麼申報相對論?愛迪生怎麼申報留聲機?

唯有懸賞制方能科研強國

2. 申報制下,大部分科技工作者的時間並沒有花在如何解決問題上,而往往是花在申報項目過程中、項目的管理過程中、完成各項彙報和評審過程中。正因為申報制下科研項目淪為“大作業”,所以大家都搶著去申報項目。既然是作業,你也可以做,我也可以做。誰做不是做呢?

3. 申報制下,大部分科研項目都有既定的技術路線,很難有顛覆性的創新。科研工作者只需要按照技術路線完成規定動作就好了。正因為這樣,工作質量就體現在工作態度和考核指標的完成上。因而導致管理方忙著檢查,執行方忙著應付檢查。一個項目結題會不夠,還要設置中期考核,中期考核還不夠,還要設置階段考核。這其實是把科研工作和生產工作混為一談。科研工作者每天飛機、火車跑來跑去,在文山會海中,哪有時間和精力思考和攻克科研難題?

唯有懸賞制方能科研強國

4. 申報制下,能否拿到項目的關鍵取決於你是否在某個行業的核心圈子裡。圈子文化扼殺創新和批判思維,讓科研工作者無心科研,忙著曝光。圈子文化已經從桌下走到臺前,有些高校聘任新教師,除了自身條件,還強調”學緣“。

作業和科研的區別就是作業誰都可以做,而有挑戰性的科研,只有少數人或者少數團隊歷經艱難才能做出來。真正有挑戰的科研是不可能在規定時間和規定預算下有100%的把握完成的。能夠在規定時間、規定預算下完成的工作,都應該屬於生產性任務,不屬於科研,尤其不算原創性科研。

懸賞制最成功的一個例子就是英國的航海鐘的發明。

早期在大海上航行的時候,人們通過觀察星星的位置來判斷自己的緯度,但是很難有辦法準確判斷所在經度。在經歷多次海難之後,英國政府懸賞2萬英鎊,給第一個能夠在大海中找到方法,實現準確的經度定位的人。

一大批理論水平很高的天文學家覺得這個問題志在必得,牛頓和哈雷都有參與。這個哈雷就是發現哈雷彗星的那位。他們認為通過觀察天空中的月亮和星星的位置,做出它們在天空中的運行軌跡圖,是可以判斷出船隻的經度的。然而最終獲獎者竟然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鐘表匠約翰·哈里森,一位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他認為只需要做一隻絕對準確的鐘,一隻在大海航行風暴的搖擺中還能準確運轉的鐘,那麼根據這個鍾和固定天文現象的時間就可以很精準的判斷出所在的經度。

唯有懸賞制方能科研強國

“……在下應該就是筆者看好的約翰……嗯,是我……承讓……如果沒記錯,航海鍾應該是下面的樣子”

唯有懸賞制方能科研強國

結果可想而知,那些赫赫有名的科學家根本沒有解決這個問題。他們研究了一圈太陽和星星的軌跡,做了大量的理論分析,卻沒有解決這個問題。而那個名不見經傳的鐘表匠,一個proposal也不會寫,也不會寫什麼論文,也不會寫什麼公式,但他卻實實在在的解決了這個問題,獲得了這筆獎金。

請注意這個懸賞制下的成功案例有這麼幾個特點:

1.出題者只關心描述問題本身,並沒有制定技術路線。

2.攻克難題的科研工作者只關心攻克難題本身,沒有花額外的精力去編制預算、寫申報書、提煉創新、總結科研成果、挖掘科學問題。

3.沒有設置門檻,任何人都可以參加。前提是,你自己需要墊錢。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吹牛容易,真金白銀拿出來的時候,根本不需要過程管理。

諸位可以想想,同樣的航海經度問題,在現有的申報制度下是一個什麼結局……

首先,無人寫立項指南,如果有人寫,天文學行業寫的立項指南必然會規定好天文學的技術路線。海軍寫的立項指南可能是每隔100海里修一個燈塔。這樣的指南像約翰·哈里森這樣的恐怕連門都摸不著。

其次,能夠拿到這個項目的必定是個語文高手。因為無論申報書,還是每個環節的評審材料都需要大量的文字材料支持,尤其還需要在著名期刊上發表論文。

最後,能夠獲得這個項目的人肯定是情商高手。他需要能說會道,人緣好,擅長記住人名和喜好,懂得迎來送往的人情禮儀。

上面這些特質,別說當年傻木匠約翰·哈里斯沒有,當代的硅谷的IT領域成功發明者也沒有。蘋果公司的兩個斯蒂夫都是性格偏怪一點的人。

我不敢說100%,但是我覺得其實工科領域的50%以上的問題,都可以用懸賞制解決。至少是申報制有益的補充。因為工科主要目的不是實現理論突破,而是把一樣東西做到極致。能醉心把一樣東西做到極致的人,不太可能是情商、智商、寫作能力、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面面俱到的人。

其他行業我不是很清楚,但是至少我熟悉的暖通行業,絕大部分的科研項目都可以用懸賞制。只需要規定急需研發的產品的相關性能,誰先做出具備這些性能的產品,誰就得獎。

比如,我們非常關心機房的綜合能效,那麼我們就可以懸賞,第一個在上海地區達到機房全年綜合COP為10的勝出。

再比如,我們關心建築的能耗,那我們就可以懸賞,第一個把全年採暖空調能耗降到10度電每平方米的勝出。你要來參加評選,就請你先蓋出這樣的房子。誰牽頭不重要,團隊怎麼構成也不重要,要看的是最終的實際成果。獲得了獎金,如何使用則是團隊內部的事情。

懸賞制下,出題者只需要把題目的邊界條件給定清晰。有人做出來,用數據說話,用實物說話,達到指標就可以獲獎。

如果懸賞的科研項目,半年就被人做出來,說明題目太容易。如果一年之後無人做出來,第二年可以提高懸賞金額,直到有人能夠做出來為止。如果科研工作者覺得一個人就可以做出來,那又何嘗不可?如果需要藉助各方面的力量,他們自然會組織團隊。

懸賞制相比申報制有以下一系列的好處:

1. 免去了大量的預算管理的煩惱。現在的問題是,在申報項目時編制的預算和實際項目進行過程中的花費往往很難吻合。東挪西補這些財務工作可以說浪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

2. 讓青年科研工作者在風華正茂的時候專心做科研。青年科研工作者智力和體力最旺盛的時候,如果是在一個競爭性的科研環境裡,他們應該比中老年人有更強的實力和更多的科研產出。

3.因為以問題為導向,所以才是真正有用的理論研究,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去找尋理論支撐。在這種情況下,才不會為了理論而理論。

4. 充分調動研究者跨行業的合作。在懸賞之下,人和人的合作才是真正的合作。人們會去找對他們真正有幫助的人,去找本行業真正聰明的人合作,而不會是衝著誰名氣大、誰認識的人多。

5. 充分調動研究者的科研積極性,懸賞制可以解決長期困擾科研領域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評估一個科研工作者的工作,如何評價哪些是原創的、高水平的工作?目前實行的評獎、論文發表、引用次數的方式都不是很科學。在懸賞制下,如果連續10年都無人能夠做出來,那麼第一個做出來的人就有資格獲得科技進步一等獎。

6. 申報制還有一大詬病,就是人人都清楚企業的配套經費是假的,但是這並不耽誤大家一遍又一遍玩這樣的遊戲。在懸賞之下,如果有配套經費,那肯定都是真的。因為必須做出這樣的配套,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那麼啟動經費從哪裡來?

如果你有信心,可以去借款,可以跟企業合作,讓企業幫你出這筆錢。等到你完成項目拿到懸賞金額之後,再把這筆錢還給企業。如果你一而再再而三的拿到懸賞,就會建立自己的聲譽,企業就會越來越相信你,企業如果不相信你,風投也會相信你,因為懸賞之下這是一個一本萬利的好買賣。

申報制與懸賞制的優劣,相比之下就如同中國在農村包產到戶之前和之後。

在包產到戶之前,農民每天都勞作得很辛苦,天矇矇亮就被趕出去,在地裡耕田勞作,太陽下山才可以回家。可是沒有糧食吃,大家都餓肚子。這是因為這些農民出工不出力。包產到戶之後,才解決了出工不出力的問題。自主承包了之後,每個人都幹得熱火朝天的,把自己家的地伺候得好好的。糧食問題很快就解決了,農村也實現了富裕。

唯有懸賞制方能科研強國

唯有懸賞制方能科研強國

1978年11月24日,小崗村18位村民簽下“分田到各家,包產到戶”的保證書,並在上面按下自己的手印

愛迪生說過,"很多人穿著整齊的工裝到辦公室,只是為了顯示他在努力工作" 。在申報制的科研體系下,人們基本上也就是這樣,週末都在加班加點,寫本子寫論文。看樣子是在搞科研,其實科研成果不多,因為他們主要的精力並沒有花在解決科研問題上。

唯有懸賞制方能科研強國

(from小林漫畫)

同理,懸賞制是科研工作者出工不出活問題的解決之道。一線的科研工作者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可是真正花在解決科研問題上的時間,恐怕連10%都不到。懸賞制讓科研工作者實實在在把時間花在解決科研問題上,而不是忙著開會、改PPT、提煉成果,或者成為預算財務專家。

申報制下大家熱衷於成為文字遊戲的高手,而科研的本質是生產知識,發現出新的規律,生產出前所未有的產品,讓科研工作者回歸科研工作的本質,不忘初心,唯有懸賞制方能科研強國。

唯有懸賞制方能科研強國

唯有懸賞制方能科研強國

圖片均來自網絡

文章首發於科學網 (2019-11-22),

經《建築節能》雜誌編委許鵬教授授權,分別轉發在期刊今日頭條與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