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有7.05億老人,孩子們將如何面對未來

不久前人類世界悄悄發生了一個變化:老年人數量超過了小娃娃。

人類遇到了一個空前大變局:世界上老年人的數量超過了嬰幼兒。這意味著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老人比娃娃多的時代。

背後助推的是一個全球大趨勢:壽命延長而生育減少;這個趨勢在許多國家持續了幾十年,而且今後幾十年還將繼續。

2018年底,地球上有7.05億老人(65歲以上),6.8億嬰幼兒(5歲以下)。

問題是,這個趨勢對你我意味著什麼?

地球上有7.05億老人,孩子們將如何面對未來

各有難處

人類社會整體正在經歷老齡化過程,但各個國家/地區的發展速度和程度存在差異,面臨的問題和困局也各不相同。

根據普遍接受的定義,65歲以上人口占比達到10%就屬於老齡社會。

除了發達國家,近幾十年來崛起的發展中國家也未能躲過人口老齡化的衝擊。中國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

中國從1999年開始步入老齡社會,老齡化進程在加速,養老壓力持續增大,而經濟活動中人口紅利因素持續減弱。

在1980年代實行獨生子女政策背景下形成了“421家庭”,或“421現象”;家庭由4名(外)祖父母、2名父母和1名子女組成,父母均為獨生子女。

這種家庭組成最終可能導致1名子女需承擔贍養6位長輩的負擔。

祖輩VS孫輩

5歲以下和65歲以上群體佔全球人口百分比

地球上有7.05億老人,孩子們將如何面對未來

中國政府在2013年和2018年兩次放鬆生育控制,現在全面放開生二胎。

不過,目前還較難預測二胎政策對緩減人口老齡化危機能起到什麼作用。

聯合國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人口中65歲以上群體佔10.6%,不算最高但也過了老齡化社會的門檻。

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底老齡人口(65歲以上)占人口總數的11.9%,比2017年多0.5個百分點。

生育率則仍然只有1.6。

中國大陸5歲以下嬰幼兒占人口比例不到6%。

地球上有7.05億老人,孩子們將如何面對未來

孩子太少

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發達國家的過去和現在,為正在步其後塵的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前車之鑑。

發達國家比世界其他地方更早進入老齡化時代。這些富裕國家的老齡化挑戰更尖銳。它們的生育率普遍偏低,而主要原因都跟富裕程度有關:嬰兒死亡率低,節育避孕措施普及,而育兒成本則相對較高。

另外,這些國家的女性更傾向於選擇晚婚晚育或少育,或者不婚不育。

1960年代,全球每位育齡女性生育5胎,60年後的今天是2.4。

也是在這段時期內,社會經濟發展使更多人延年益壽,平均壽命從52歲延長到72歲。

同在一個地球上,男女老少分享生存資源和財富。老齡化社會對養老、醫療保健和老年福利的需求壓力自然高於人口較年輕的社會在這方面的需求。

地球上有7.05億老人,孩子們將如何面對未來

多子多福?

非洲國家的例子很好地詮釋了子女數量和生活質量的關係。非洲的生育率非常高。

尼日爾是2017年世界上生育率最高的國家,每位育齡女性生育7.2胎。但這個國家的兒童死亡率也在世界最高之列,達千分之85。

人口學家普遍認為,通常人口自然更替需要每一位育齡女性至少生2.1胎,那些壽命較短而嬰兒死亡率較高的地區這個比率應該提高到2.3。

但現在全球只有半數國家達到這個最低水平,其他都低於這個比率。

雖然全球總人口還在增長,預計2024年將達到80億,但許多國家的人口很可能出現大幅度減少。

最明顯的例子之一是俄羅斯。人口學家預計俄國人口將從現在的1.43億減少到2050年的1.32億,主要原因之一是俄羅斯育齡女性生育率只有1.75。

地球上有7.05億老人,孩子們將如何面對未來

經濟衝擊

老齡化社會最突出的特徵之一是勞動力減少。勞動力是生產要素之一;從事生產勞動的人減少了,生產力就受影響,進而累及經濟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8年11月曾專門就日本的人口老齡化問題發出警告,說老齡化將導致日本經濟體量在今後40年裡縮水四分之一。

太抽象?那就看看窗外,街上的行人,路邊的房屋,車流,還有零售和消費,所有這一切都折射出一個國家、城市、地區的人口結構。

那麼機器人、人工智能和其他尚未嶄露頭角的新科技能幫助我們的後代分擔或抵消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部分衝擊嗎?

地球上有7.05億老人,孩子們將如何面對未來

科技力量

人口老齡化已然成為一種隱患,還有個別名叫”老齡化定時炸彈“。它也因此進入公眾政策範疇,各國政府被要求採取行動來排彈。

不少國家和地區政府已經在這麼做了。

中國,世界人口第一大國,2018年宣佈取消獨生子女政策,鼓勵二胎,很快還準備全面放開生育限制。

當然,政策體現的是決策當局對現實的一種解讀和反應,現實是否因此而發生預期變化是另一回事。生育政策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

中國放開二胎生育,並沒有對調整人口年齡結構產生作用,連生育率都未收到實質性的、持久的影響。

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胎政策導致育齡女性總數減少是一大原因。還有其他社會、經濟和文化方面的原因,包括養育孩子的成本越來越高,女性對家庭和自身社會角色認知的改變等。

地球上有7.05億老人,孩子們將如何面對未來

老當益壯

人口學專家對老齡化社會的關注更多放在老齡人口的福祉和生存狀態方面。他們認為,政府需要制定有利於滿足老年群體醫療保健需求的政策。他們認為這實際上就是緩衝人口老齡化的社會經濟衝擊的關鍵。

這個觀點背後的邏輯大致如此:健康的老人精力充沛、有能力和願望繼續工作,一方面繼續為經濟增長出力,另一方面也可直接或間接減輕政府的老年醫療保健福利負擔。

不過,在這方面現實比理論更復雜、糾結的一個領域是性別差異:國際勞工組織數據顯示國際勞工市場女性參與率是48.5%,比男性低25%以上。

老年人數量超過嬰幼兒,這種大變局人類社會是第一次碰到,可以借鑑的經驗、可以吸取的教訓極少。

今天呱呱出生的娃娃明天將面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面對怎樣的挑戰,他們的爺爺奶奶、外婆外公可以提供什麼樣的幫助,又有哪些跟年齡密切相關的需求,大抵是預測、分析、推論。

唯一可以絕對肯定的是,時間的腳步不會有分秒的停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