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企業界政協委員建言:苦練內功化危為機激發活力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帶來不小衝擊。當前,各地有序組織企業復工復產,為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對沖疫情造成的影響打下了堅實基礎。怎樣應對疫情帶來的衝擊,化危為機?針對企業的扶持政策如何落細落實?對未來發展有何預判?為此,惠州日報記者採訪了部分在惠企業界各級政協委員。

全國政協委員、百利宏控股董事長黃少康

善於化危為機尋找新機會新發展

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貿易保護主義、金融市場波動等風險有可能加劇,對未來經濟發展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

越是在這樣的時候,越要保持冷靜,學會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問題。正所謂得失相伴、禍福相依,疫情之下“危中有機”,企業首先得樹立強烈的自救意識,要苦練內功,蓄勢聚能,變壓力為動力、善於化危為機,緊緊圍繞抗擊疫情過程中湧現出來的新模式、新業態,調整、拓展原有業務,發現、挖掘潛在客戶,不斷獲得新的商機。

在當前特殊時期,為緩解口罩、防護服、消毒用品等防疫物資短缺問題,各級政府出臺了大量鼓勵政策,如資金獎勵、物流支持,還特事特辦,為有能力生產但經營範圍不包括相應物資的企業提供了綠色通道。這對於很多企業來說都是一個重要機會,可以藉此實現轉型生產,擺脫眼下困境,獲得新發展。

這次疫情倒逼出一些新的生活方式、商業模式,政府應抓住危中之機,從實際出發,推出有利於釋放增長潛能的改革舉措,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支持智能製造、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激發經濟發展活力,對沖疫情對經濟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

市政協常委、惠州市景富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姚錦光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定發展

疫情對中小微企業的影響遠遠大於大企業。眼下,許多中小微企業面臨經營收入大幅減少、經營成本壓力增大、融資困難等問題,而且受到的衝擊還在持續,其運行發展狀況需各界高度關注。

為有序推動復工復產,各級政府出臺了有針對性的幫扶政策,這些政策精準對接了企業需求,是激發企業內生動力、讓企業保持信心的重要舉措。接下來要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協調完善的基礎上,建議考慮轉化為長期性政策,在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加快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不小,但終究是短期的、局部的、可對沖的,從長遠來看,經濟向好趨勢不會改變。建議制定系統的經濟恢復和振興規劃,因地制宜,出臺切實可行的措施,暢通經濟循環、提振全社會和市場信心。具體到房地產行業來說,希望政府不斷加大項目推進力度,加快相關市政配套建設,尤其是道路、公園、湖畔清淤等工程。同時,採取更加有利於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

市政協委員、勝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濤

採取有力措施暢通工業物流加快復工復產

疫情在短時間內對大多數行業造成了一定影響,從企業生產經營角度來說,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工業物流不暢和產業鏈上下游復工銜接不力造成的供應鏈不穩,以及因企業生產管理成本大幅上升而形成的資金壓力等方面。

在互聯互通時代,各個行業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當前,確保市場活力離不開企業這個市場主體的穩定運行,而企業穩定運行的關鍵是穩定產業鏈,其中最緊迫的就是物流供應鏈和生產鏈。

政府應採取有力措施暢通工業物流,將其作為加快推動復工復產的先行行業來抓,確保重要企業、在建項目和新投資項目開工的物流運輸暢通,並出臺幫扶政策,創造條件推進企業復工復產,恢復、激發市場活力。

對於企業來說,要克服困難,力爭快速恢復產能,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保障員工的安全和利益,保持團隊穩定,為企業創造新的輝煌提供堅實基礎。同時也要推動行業協同,抱團取暖、共渡難關,尤其是大型企業,更要勇於擔當,多承擔社會責任,向社會與行業輸出資源與能力,助力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推動經濟生產儘快恢復。

市政協委員、煒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少偉

“精準滴灌”幫扶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短期內,疫情對企業發展特別是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帶來的階段性衝擊不可避免,應下大力氣幫助企業應對疫情衝擊,儘快恢復常態,把因疫情耽誤的時間追回來、造成的損失搶回來。

中小企業量多面廣,各類型企業受疫情影響程度也各不相同,這就要求在制定、落實幫扶政策的時候,有針對性地對不同企業細分,採取差別化政策對症下藥,不能搞“大水漫灌”,而要更多著眼於精準幫扶。

面對疫情衝擊,中小企業首先要活下去,因此政策制定宜立足於救急紓困,措施要更為直接有效,包括加大金融支持、減免稅費、提振消費等。有關部門要繼續為企業提供有力指導和保障,發揚“店小二”精神,推動工作下沉、服務上門,全面梳理摸排中小企業的困難和需求,有針對性地打通“堵點”、補好“斷點”。如對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人力成本高,精準幫扶就要加大宏觀政策的對沖力度,努力穩住企業用工需要,把幫扶著力點放在提高補助標準、降低社保成本和重點人群的就業幫扶上。對技術型企業來說,研發成本高,可能出現短期內資金週轉困難,幫扶著力點應放在延期償還貸款本金,增加再貸款、再貼現額度等方面。

採寫:記者歐陽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