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不悲和大喜大悲都是什麼意思?是什麼境界?

用戶865266168070


看到你這個問題呢,我突然想到了范仲淹說過的一句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范仲淹的話來說呢,就是不會因為得到某個東西而高興,也不會因為自己身世的浮沉而傷悲。

個人覺得可以這樣理解,不喜不悲和大喜大悲這兩種境界呢,是處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座大山,剛開始的時候,由於什麼都不知道,都比較新鮮,都比較好奇,所以當局者迷沉寂在其中,因為得到而高興,因為失去而傷悲,這叫大喜大悲。登上山頂之後呢,發現了一座更高的山,登更高的山的時候,回頭來看自己登過的小山,發現一切都很簡單,都很樸素,並且自己現在有了更大的追求,更大的刺激點,就會對原先自己特別中意的東西,有一種釋然的情懷,就形成了不喜不悲。

大喜大悲,是懵懂,是當局者浮沉的佳話;不喜不悲,是更大的追求,是更長遠的夢想。人是一個感性的動物,不可能做到絕對的沒有感情,不管大喜大悲,還是不喜不悲,都希望人生過的開心和高興,這是極為重要的💗[玫瑰]


格牧wyg


不喜不悲,應該是經歷過,內心修煉過,所以遇到任何事情都不會喜和悲浮於外面,而是讓情緒平靜的去面對。

而大喜大悲則相反,這是最傷人的。任何事物都是有規律的,物極必反。所以大喜與大悲也會互相轉換,從而帶來相反的東西。

我有一個朋友,在酒樓約見一位十幾年沒見的老搭檔,所以喝了點小酒,又高興過頭,結果中風入院至今未出。

你聽說過“樂極生悲”吧!其實就是這喜與悲的轉換,喜極就是悲。

就如多數人總是想追求快樂,但有沒有發現,經常在我們快樂之餘,發現其實我們並不快樂。所以,有修為的人會只追求痛苦,在痛苦中快樂。因為痛苦的終點就是“苦盡甘來”。

舉個例子:我們喜歡吃美食,見到好吃的就拼命吃,結果吃過量了,就開始不舒服起來,腸胃漲的好痛苦,可能還想吐。

這就是我們因為追求喜而得到的悲的日常例子。

所以,我們做為一個現代人,讀書人,或者是有了一定生活閱歷的人,要學習修心養性,不大喜也不大悲,要知道所有的喜與悲都在連接著,所以何必“大喜過望”呢?真正的做一個內心有方圓的人,那才是真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