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加時賽丨安防為綏芬河抗疫再加碼

據人民日報消息,4月14日上午,雷神山最後一批已經痊癒的患者轉院,雷神山目前的使命已經完成,預計明日關閉。在全國9個省市286家醫院的3000多名醫務人員與眾志願者共同的努力下,曾經網友們最希望的“火神關門、雷神倒閉”將要實現。

在全國抗疫形式一片大好的當下,我國東北的邊境,有一座小城卻被打破了曾經的寧靜。3月21日以來,2497人通過綏芬河口岸回國,打破了這裡到現在都沒有本土病例的寧靜。激增的境外輸入病例,使這裡成為輿論焦點。原本已啟動復工復產的綏芬河,再次按下暫停鍵,所有小區第二次封閉管理,啟動“抗疫”。

據黑龍江省衛健委通報,2020年4月13日0-24時,全省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79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65例),均為中國籍,從俄羅斯輸入。

鉅額輸入量下,海關檢查該如何保障?

首先要明確一點的是,早在2月1日,俄羅斯已停止俄方所有航空公司飛往中國的定期航班,改為以包機形式執飛。3月27日,俄羅斯決定停運所有國際航班。而當前黑龍江嚴格執行6個100%(即在全省各口岸嚴格實行對進境運輸工具100%登臨檢疫,對入境人員100%驗核健康申明卡、100%進行體溫檢測、100%實施流行病學調查、100%採樣檢測、100%實施集中隔離)“閉環管控”之下,對於乘境外歸國公民來說,可有效阻斷其傳播的可能,但另一種情況則往往令防疫人員難以招架。

從早些時候的報道來看,由綏芬河口岸走陸路入境的人員佔大多數,而根據後續情況來談,因檢測能力超限,該口岸不得不臨時關閉一天,隔日再開。

而這種檢測能力的超限一般來說多為兩方面,一是特殊時期疫情的檢測,二是平常時期海關的排查。

前者自不必多講,讓我們來談談後者,在疫情期間,我國海關頻頻爆出對境外非法走私的查獲,其頻率與價值遠超正常時期。這就說明有不法之徒以疫情為“保護傘”,掩蓋其犯罪的事實。

安全防範是公安檢查站的第一要務,在傳統工作模式中,絕大部分檢查站集中在場站內進行人工的核查記錄,缺乏前期預先的準備瞭解,核查過程中如出現突發情況,對現場工作人員有很大的安全隱患,加之疫情時期,也極易增加傳染風險。同時,長時間的人工核查也容易出現疏漏,難以真正發揮檢查站“濾網”、“屏障”的作用。

抗疫加時賽丨安防為綏芬河抗疫再加碼

4月12日,綏芬河公路口岸海關視頻車輛檢查室

以當下的智慧檢查站受AR、AI、可視化指揮、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賦能,集數據採集、大數據研判、多系統協同作戰等手段於一體,可將檢查站劃分場外、近場、場內、指揮中心四類工作場景。

在場外,通過三道卡口對來車感知預警,實現對目標車輛,目標人員進場前的瞭解;在近場,通過AR目標跟蹤實現全程監測;在場內,根據場外預先了解信息,進行差異化核查、實現精準攔截。

大數據助力對內“嚴防死守”

如果拋開輸入型病例不談,單就綏芬河自身的抗疫情況來看是喜人的,在大量人員由綏芬河入境以前,其自身並沒有哪怕一例新冠患者,這離不開人防與技防的結合。

據悉,對於百姓而言,眼下的第二輪防控措施更加嚴格,除了要“通行證登記+掃碼+測溫+戴口罩”之外,如今每戶僅可每三天派出一人外出購買生活必需品且當天必須返回。而在各小區入口,3500名綏芬河市機關幹部24小時值班值守。

從大數據應用的角度來說,在此次管控中,綏芬河對於醫療大數據的應用可以說是喜人的,但從防控的角度來說,相較於依靠大數據更加依靠人防的管控措施則更加容易出現紕漏。

這時則需要一個公安大數據平臺額外支撐,以視頻圖像大數據技術為核心,以視頻監控、車輛數據、人像數據、虛擬身份、公安數據為支撐,引入智能識別、雲計算、深度學習等新興技術,提供大數據存儲、查詢、分析和關係挖掘等服務,將多維度的感知數據融合到一體,提升數據利用效益,服務於精準實戰。

尤其從傳統的角度來看,公安機關對大數據的分析解讀是一個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過程。將多源多維數據融合為一體,對大數據信息比對查詢分析,在實體之間挖掘相互關聯關係。例如包括信息查詢、人員甄別、串並、碰撞比對,最終連線成網,通過關係大網展示數據中蘊含的線索和情報,精準服務公安實戰,而這種對於大數據抽絲剝繭的解讀是當下應對與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最好的防禦。

周界防控將疫情遏制於國土之外

當前疫情橫行於世,我國可以說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淨土”,而這片“淨土”在特殊時期卻也引起了不少境外人士的窺視。近期,福建三明警方重拳出擊嚴厲查處偷越國(邊)境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截至4月8日,三明警方共抓獲涉嫌偷越國(邊)境違法犯罪嫌疑人15人。而漳平市公安局近期也開展了打擊從東南亞偷、私渡回國以及與偷、私渡相關聯的違法犯罪活動。截止4月3日,共抓獲涉嫌偷越國邊境違法犯罪嫌疑人7名,其中6名被採取強制措施,1名被行政處罰。

這種情況其實並不只存在於東南沿海一帶,而在我國東北邊境一直流傳著關於“倒爺”的傳說,客觀來講,這種情況是長期存在的。

而在特殊時期,面對我國漫長的邊境線,如果僅靠傳統的手段進行人力巡邏,難免不會出現“漏網之魚”,一旦這條“漏網之魚”是新冠患者,那則會對我國的抗疫工作帶來不必要的打擊。為此在當下這種較為嚴峻的形勢下,周界報警系統的應用則有相當的必要。

周界安防系統是指對某一區域的邊界進行防範或當該邊界被外來事物入侵後進行報警的防範系統及體系。周界安防系統從最初的純物理防範措施(柵欄、圍牆頂部鋪設玻璃)逐步發展到現在的物防、技防、人防相結合的綜合性周界安全防範系統。

目前的周界安防系統大體可歸類為:紅外技術探測器、震動電纜 \ 光纖周界報警系統、埋地洩露電纜、張力式圍欄周界報警系統、靜電感應周界報警系統、傳統高壓電網、脈衝電子圍欄周界報警系統以及新興的智能視頻分析系統。

但激光對射探測類受天氣因素影響較大,方向要求性高,安裝難度大且對飛鳥、樹枝幹擾等誤報情況無法正確識別;而微波對射探測器則會產生電磁輻射,系統誤報率較高;傳統電類周界防範則對人身有一定危害性。

面對此種情況,僅以小編拙見或可採用紅外測溫設備進行入侵探測。據報道,熱成像設備在新疆塔城軍區各邊防連隊都有應用,當熱成像設備發現邊境線出現可疑分子後,即可通過無人機進行追蹤,以助戰士抓捕可疑分子,對那些“冬天一身白”、“夏天穿迷彩”善於藉助自然環境隱藏自己的可疑分子尤為有效。雖然其受溫度影響較大,且我國東北部冬日甚至可“潑水成冰”,但對於當下這個環境來說,無疑是最有效的解決方式之一。

結語

不同於武漢,綏芬河的常住人口僅有七萬,無論是物資還是醫療條件等方方面面都難抵湖北的省會武漢,為此更要未雨綢繆,寧可備而不用,也不要用而不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