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家的龍子,跟普通百姓的孩子,成長方式有何不同?

古時民間,有一段趣言:身為農家子,終日多戧苦,身為百金犬,一世有溫飽,身為千金駒,出入似縣爺,身落宰相府,神佛相賀慶,金龍萬萬千,九州共育撫。

上面這段話,道盡了人生際遇不相一:你是農家的兒子,那這輩子恐怕天天都要勞于田地,不得停歇。而富豪家中的狗,它懶洋洋臥在院子裡,也能享用一輩子的溫飽。

那些紈絝子弟,他們騎著的駿馬,都神氣的像縣太爺一樣。那些宰相高官的家中,生個孩子恐怕連神佛都要來登門慶賀,再往上一步,落生在皇室中,哎呦才了不得,九州的膏脂都盡情享用吧。

帝王家的龍子,跟普通百姓的孩子,成長方式有何不同?

帝王家的龍子,跟普通百姓的孩子,成長方式有何不同?

話雖刻薄,但在古代,實情也大概如此,那麼,一個皇室的龍子龍孫,他究竟會用什麼樣的方式長大成人,跟普通的民間孩子,有何不同呢?

十朝百代,我們單來從清朝說起,倘若你是一個清朝的龍裔,降生之初,先有八大阿母,所謂的阿母,就是奶媽。清朝兩年一次,在民間徵選奶媽,要求身體壯樸,無病健全,面有吉相,聲若鴻盧。

帝王家的龍子,跟普通百姓的孩子,成長方式有何不同?

帝王家的龍子,跟普通百姓的孩子,成長方式有何不同?

一次選五十六人,每個降生的皇子皇孫,都配八人輪乳。這八個女人,按十二時辰,二人一組,一天三替,皇子鳳女不能跟生母見面,每天睜開眼,就是兩個如同護法一樣的奶媽,在這樣縝密的照料下,皇子們長到了三歲,這些奶媽們才能退休下崗。

三歲之後,內廷會給他們安排師傅,一般都是翰林學士,他們學的首課,不是詩書經學,也不是識文斷字,而是祖宗的入關史,認祖知根,是皇子們最先接受的教育。

帝王家的龍子,跟普通百姓的孩子,成長方式有何不同?

帝王家的龍子,跟普通百姓的孩子,成長方式有何不同?

到了六歲,課業才是真正的開蒙讀書,上課的地點,也固定在了南書房。很多人想不到的是,這些小屁孩,從懂事後,就會跟著皇帝一起上朝聽政,聽的明白還是糊塗,這些暫且不考核,重要的就是接觸天下事。

雖然這些用天下膏脂養活的金童玉女,比起民間孩童,的確是富貴之極,但是他們經歷的痛楚和磨練,也是不一般的。

帝王家的龍子,跟普通百姓的孩子,成長方式有何不同?

帝王家的龍子,跟普通百姓的孩子,成長方式有何不同?

康熙五十三歲的時候,曾感慨道:頗羨農家子,能繞父母膝。說這話的老人,他是讓所有人都俯首的帝王,但他也有無奈和不甘,六歲登基,龍袍下裹著的,不是帝王,而是一個孩童,但是沒有人替他惋惜,天下苦人之多,輪不到把同情揮霍在皇室的高牆中。

一個在皇室中長大的孩子,不論他身份多麼顯赫,但從一出生,就註定失去了做人的本質,他們有爹孃,但不能認爹孃,有兄弟,但不可論兄弟,他們就是帝國的一個零件,按部就班的扮演龍鳳貴胄,天下是他們的,天下養育他們,他們也是天下的勞役,童年和父母,人性和塵世,都不屬於他們。

帝王家的龍子,跟普通百姓的孩子,成長方式有何不同?

帝王家的龍子,跟普通百姓的孩子,成長方式有何不同?

他們不為自己活著,只為一個姓氏活著,權勢是他們的血骨,富貴是他們的影子,人間離他們很遠。他們張開嘴,用金勺子喂進的米粒,是農家的孩子,磨成繭子的手耕種出的。他們一輩子見生母的次數,都沒有民間的母子,一天能相見的次數多。

他們是百姓口中的金龍玉鳳,是不知道多少世也修不來的富貴,但是他們卻巴不得過一天百姓的日子,能夠在父母的旁邊做一個普通的孩子,是他們一輩子都滿足不了的奢願。

帝王家的龍子,跟普通百姓的孩子,成長方式有何不同?

帝王家的龍子,跟普通百姓的孩子,成長方式有何不同?

民間的話,康熙或許是聽不到耳朵裡,康熙的感慨,民間也恐怕難以體會,一個天,一個地,卻都是不遂心的人生際遇。不過真的能選擇的話,又有誰,肯放棄宮牆裡面的人生,甘願做一個農家兒呢?

(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文章為作者原創,嚴禁抄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