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司法服務“最後一公里”——記信陽潢川縣法院傳流店法庭

□趙晨豔

走進潢川縣法院傳流店法庭看到這塊寫有“廉潔奉公 公正高效”的匾額,該庭庭長劉新力又想起劉瓦坊村的300多戶村民……

這是一起長達16年的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傳流店鄉某村委會和傳流店鄉劉瓦坊村民組315人起訴蘆某,原告所有的劉瓦坊水面120畝的水庫在2003年前對外承包,2003年後被蘆某非法佔用,並同少數村民簽訂了一份“劉瓦坊水庫承包合同”,後又轉讓第三人入股牟利30萬元。村民組全體村民向被告多次索要土地未果後,起訴至潢川縣法院。考慮到傳流店法庭較為了解當地情況,便由劉新力審理此案。

10多年的積怨要化解,著實要下一番功夫。劉新力根據自己在人民法庭10多年的審判經驗,首先抓住解決糾紛的癥結,本著群眾利益無小事的原則,在案件每個細小的環節上都進行認真查證,反覆深入每個農戶、田間、庫塘、地頭勘驗和測量,用真情打動當地群眾,使雙方當事人在訴訟案件中感受到法官的人文關懷。此案各項事實清楚,遂公正作出了判決。被告交清了承包費,雙方重新簽訂了合同,一起拖延16年的土地權屬糾紛圓滿審結。事後劉瓦坊村民組全體村民將一面寫有“廉潔奉公 公正高效”的匾額送到傳流店法庭。

2019年以來,傳流店法庭審理各類民事案件500件,審結475件,結案率95%,法定期限結案率98%,調解率52%,無一起涉訴上訪發生。17項考核指標均達優質,結案率和結案數在全院名列前茅,並且在全市法院系統進入第一方陣。傳流店法庭被信陽中院表彰為2019年度全市法院先進集體,被潢川縣法院表彰為2019年度先進集體。

劉新力帶領審判團隊用堅守深刻詮釋那份不變的為民情結。在辦案時,法官們說服教育有苦口婆心,平息爭端有韌勁恆心,評判曲直有公正公平心。正是憑著“三心”,很多棘手的案件明明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卻又出現了“柳暗花明”的效果。他們將愛心延伸到庭外,讓“農村法庭”成了群眾家門口的“小法院”。

傳流店法庭以強化庭內管理為關鍵點,積極進行審判訴訟方式改革,堅持網絡化訴訟模式,從網絡審判要效率,堅持審判質量和效率這個主線,以直播庭審、文書上網及網上流程管理為抓手,開展法院系統網上信息平臺辦案,開通訴訟服務網和人民法院專網,打通司法服務人民群眾的“最後一公里”,極大提高了辦案效率。

傳流店法庭憑著對法官職業的摯愛,憑著對人民群眾的深情,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信陽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