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動涵靜,以靜養動,攜手共進。

知白守黑 ·【第二十七幅】|以動涵靜,以靜養動,攜手共進。


知白守黑 ·【第二十七幅】|以動涵靜,以靜養動,攜手共進。


論畫,知白守黑,陰陽互存,消漲無極。

做人,守身玉潔,力求真善美。

本書和劉知白老人微妙同名。

他摯愛遺產,羞襲古人,創沒骨山水,

天奪彩筆,卻自鑄典型。

本書精選團扇百件,煙霞縹緲,筆墨幽峻,

畫小境宏。柯文輝先生為之撰散文百篇,

剖析藝境,點評風格,文思寬博活潑,富於啟迪。


知白守黑 ·【第二十七幅】|以動涵靜,以靜養動,攜手共進。


這是南國的山,明顯有著喀斯特地貌,一九八四年八月我到過黔南堪稱中國第一溶洞的打雞洞(後來改名織金洞),那裡面已經開闢的旅程約有十華里, “大廳”能夠容納千人以上,幽洞曲折小到石頭,仙人掌高僅六七寸吹上一口氣,每一根針刺與細小的絨毛都能顫動。誰來見到她都會驚詫於大自然神奇無涯的創造力,幾乎不可思議!


乾隆皇帝寫了四萬多首詩而沒有當上詩人,但也還有好句,比如,他在金山寺的碑上寫過:“金山豈無山,妙哉裹以屋,金山豈無屋。妙在山之腹”。下面就記不住了。他老不看山,坐在龍椅上寫不出來此句。也許你會說那是槍手代筆,槍手先生至少有類似感受。


山的氣勢森嚴,中心顏色深灰、流轉,似是風把山的衣服吹得飄起來,深處有龍宮之類的溶洞群,小畫面裡,藏著大山的氣概,舞蹈般的靈活姿態,寄託了說不盡的感想。畫的背後是千辛萬苦、反覆錘鍊,才能以一當十。


表演藝術家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而學畫十年,倘乏才氣和優秀師資,可能就是個二級工。盡到一輩子努力,調動了內外部條件共同塑造,才成畫家。


中間留白動勢特別強烈,像雲彩流過山腰,給她繫上一條白色的綢裙,以動涵靜,以靜養動。彼此攜手共進。


托爾斯泰說過:“當鵝毛筆蘸著墨水的時候,覺得瓶裡我自己的血肉也被筆帶出來寫在紙上。作品才感人。”畫家也是一樣。


作者 小簡


知白守黑 ·【第二十七幅】|以動涵靜,以靜養動,攜手共進。

劉知白

劉知白(1915——2003),號白雲,晚號如蓮老人等,安徽鳳陽人。1933年考入蘇州美專,後拜顧彥平為師,隨師潛心臨摹顧氏“過雲樓”藏畫。1948年在廣西全州提出“學時有他無我,化時有我無他”的畫學主張。其藝術上承宋元,下接明清,既繼承傳統精髓,又注重形式的創新,最終法古變今,創造了潑墨大寫意山水畫的新技法,成為中國畫傳統的最後守望者和新世紀創新的前行者,即他已經站在了傳統與現代的臨界點上,預示了新世紀中國水墨轉向抽象與表現的歷史趨勢。出版有《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劉知白》《劉知白中國畫集》及《清氣和詩醉墨痕》《知白守黑》《秋水長天月下簫·劉知白作品賞讀》 等研究其藝術的專著二十餘種。


知白守黑 ·【第二十七幅】|以動涵靜,以靜養動,攜手共進。

賞析 柯文輝

柯文輝,男,1935年1月25日生於安徽省安慶市,當代著名書畫評論家、鑑賞家、美術理論家,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研究員。曾任當代國畫大師劉海粟秘書十年,其間與劉海粟、林散之、李可染、錢君陶等大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90年代在中國話劇研究所從事學術研究。1993年起享受突出貢獻政府津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