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人:工作之前全是夢想,工作之後全是生活…

來源:三道槓財經學院

柴米油鹽醬醋茶,琴棋書畫詩酒花。這句不是詩的打油詩每次讀起來都讓人唏噓,太符合職場人的心境了。銀行作為職場高大上的典型代表,歷來都是所有人羨慕的對象。舒適的社會地位、可觀的工資收入、良好的工作環境,似乎找不到什麼可以吐槽的地方。

但現實卻恰恰相反,弱勢群體、壓力山大、待遇下降……極端情況還會被打的頭破血流。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現實情況到底怎樣,零度就從專業的角度給大家解讀一下。

說銀行好的一般是上了年紀的家長居多,為什麼呢?

首先是傳統觀念中國企情懷在作怪,國有四大行是絕對的央企,在金融市場上的地位無人可以撼動,其他銀行不是省屬國企就是地方國企,按照傳統的就業觀念金融類國企當然是首選!

其次,現在的銀行再也不是以前的銀行。很多年前的銀行是強勢方,去銀行沒有座兒,辦個業務得看櫃員的心情,存錢你都得求著人家。對,你沒聽錯,存錢都得說麻煩幫忙存一下唄,搞得儲戶像欠錢的一樣,想從銀行貸款那就更不用說了。

十幾年前曾經流傳過這麼一句話:企業是在信貸員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說白了就是信貸員基本可以決定企業的生死,大權在握自然不用多說,是銀行最金貴的職位。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自從商業銀行走上市場化道路之後這一切都變了。

首先是業務考核壓力。例如:存款、銀行卡、手機銀行、基金、險……零度作為一個外行人,順口都可以說出這麼多產品,圍城裡的人要面臨多少考核真的無法想象。

大學剛畢業的時候,有位學長告訴我,今後有兩件事兒最難幹,一是拉存款,二是賣保險!年初年終季度末,都是銀行人最忙的時候,朋友圈能被拉存款的刷屏!存款不好拉貸款總好做吧,對不起又錯了。自從放開銀行牌照之後,從國有四大行到最小的村鎮銀行,滿大街的銀行比超市都多,要貸款有很多選擇。你不貸有人貸,你的利息高我就找別家銀行。壞的客戶沒人願意做,好的客戶銀行求著貸款。

其實,這才是商業銀行該有的競爭環境,否則客戶永遠無法體會到更好的金融服務。對於銀行人來說如果這些都能忍的話,那麼工資的斷崖式下跌恐怕就沒那麼容易忍了,畢竟人都有吃穿用度。行業內競爭壓力加劇,外邊有互聯網金融搶佔市場,用內外交困來形容恐怕不過分吧。業績下滑必然伴隨著待遇下降,每家銀行的狀況可能不一樣,但總體下降個30%應該沒問題。

銀行前幾年為了業務擴張,通過招聘儲備了大量人才。俗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年輕人都希望有廣闊的晉升空間。

而現實是,大量優秀的人才集中在一線崗位,很多國有銀行研究生做櫃檯都不是什麼新鮮事。所以這兩年從銀行跳槽的人很多,因為沒有希望是最讓人絕望的。

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銀行的智能化步伐日益加快,以前網點好幾個人辦業務,現在只需一兩個,而更高的職位又不需要那麼多人,所以很多銀行現在人才過剩。銀行的競爭環境已經不可逆轉,而且只會更加殘酷,所以銀行人請做好準備,未來不會再有安樂窩,面臨的將是野獸叢林。

小夥伴們,你進銀行後,當初的願望實現了嗎?


銀行人:工作之前全是夢想,工作之後全是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