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女兒和奶奶呆幾個月後,變得“恨母”“嫌母”,怎麼回事?

暗香屋


可能你這樣不是個例,所有的夫妻關係不和諧的家庭,小時候媽媽沒有親自帶孩子的家庭,都有這種情況。教育孩子不是一個人努力就能教好的,需要全家人共同的努力。

並且她已經21歲了,這漫長的歲月裡,你還沒有想明白,還有奢望寒心?我覺得你不要太關注她,過好自己的生活就行。她又不傻,餓了自己會吃。人太懦弱,自己的兒女都會瞧不起的。


石頭他媽


母女關係的好壞,並不是靠一個生育過程來定論的。養恩大於生恩,朝夕相伴的親情濃於稱謂上的親近,奶奶養大的孫女,遠比疏於管教的媽媽親。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看過很多尋親節目,媒體多方尋找,終於找到孩子的親生父母。往往母親一見到自己丟失十幾年的孩子,一上前就抱著孩子痛哭流涕。而孩子只會往養母身邊躲,接受不了這突如其來的甜蜜母愛,感受不到生母的悲傷,卻能讀懂養母的一個眼神,就算認親,也只能養母點頭說了算。

陌生的生母,陌生的家,丟失的孩子找不到回家的路,心無處安放。很多尋親找回的孩子,到最後還是逃回了養他(她)的家,回到養母的懷抱,歸到養育他的那片土地。

婆媳關係緊張,夫妻感情不和,會導致一家人排斥母親,孩子更不服母親的管教。

從小到大,吃著奶奶的飯長大,孩子的一個微笑,一聲哭泣,都是奶奶陪著喜,陪著憂。一個傷風感冒,身上擦破一點皮,也是爸爸拿錢回來治,奶奶喂藥包傷口。柔弱中,缺席的媽媽無影無蹤,怎能叫女兒去深愛那個沒有溫度的稱謂,發自內心的去愛那個擁有媽媽稱謂的人?

相信這個21歲女兒是愛奶奶,愛父親的,不然,就不會與母親為敵,水火不容。奶奶口中的兒媳定不是一個好人,爸爸口中的妻子,更是一無是處的卑微女人。朝夕相處到言傳身教,女兒從小便被洗腦定住媽媽不是一位合格的母親,所以,女兒是站在奶奶和爸爸一個立場,接受母親的形象被兩個至親妖魔化,想到改變女兒對母親的壞印象,比登天還難。

既成事實在那裡,是一家三口都不愛自己,關係緊張到不易緩解,那麼,這個媽媽也要多檢查一下自己。一家四口人,三人與自己為敵,連最親的女兒也打罵自己,不尊重自己,想想自己為人母親做的是多麼的失敗!

女兒的叛逆,暴躁與缺乏母愛有太大的關係,缺失的是那份日日夜夜的守候,那份溫暖。缺失的是歲月的虧欠,母愛的滋潤。從而導致親情降溫,血脈親情淡薄如水。

心寒的母親,想到溶解女兒一顆冰冷的人,不是一味的遷就女兒,也不是把自己所有的想法和做法都強加在女兒身上,讓女兒屈服,以此來證明母親對女兒好。強勢的母愛,女兒抗拒不接受,最後招至女兒憎恨,反感,動粗。

想要女兒接受自己,得從源頭上來改變自己,家庭不和的根源在於,婆媳關係緊張,夫妻感情不和,想要徹底穩固良好的母女關係,必須自己想方設法,把家庭緊張不和的關係,改善成良好的婆媳關係,夫妻關係。

等到婆婆,丈夫都改變了對自己的不良看法,並且熱愛自己,贊楊自己,女兒才會拿母親當人看,才會真正的接受自己,擁戴自己,珍愛自己,愛到離不開自己。


你的地盤你說了算


孩子跟母親的感情並不是靠一個生育過程完成的。孩子跟母親的感情建立,更多時候是處於孩子幼小時期的互動與交流。

你的孩子從兩歲開始就基本上是奶奶帶,說明你這個當媽媽的根本就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跟她進行情感交流。她自然跟你不太親近。

其次,被奶奶帶大的孩子為什麼多喜歡奶奶?說明奶奶在面對孩子時比較溫柔,有耐心,沒有跟孩子起什麼衝突。即使是你認為的奶奶寵溺孩子也好。至少在孩子眼裡,奶奶比你好。

你提醒她吃早餐的事,說明你管控欲比較強。誰都有不喜歡吃早餐的時候,她已經要參加工作了,認知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了,不再是孩子。

媽媽喜歡絮絮叨叨,覺得這是在關心孩子。其實是小時候沒有帶孩子,長大了卻想掌控孩子。

生活中有些當媽媽的出去工作一兩年,孩子回來都不親近了,何況你家是10多年來一直是奶奶照顧孩子。

孩子願意跟奶奶親近,說明奶奶對孩子很不錯。你的婆婆沒有因為她是一個女孩子,而嫌棄她或者對她不好。這樣的婆婆還挑什麼刺兒呢?

其實你之所以有這樣的問題,無非是希望大家回答說:一定是婆婆背後挑撥離間。

遇事先找自己的原因,不要把責任推卸到別人的身上。你是否把女兒當一個成年人尊重,是否給她空間,是否理解她,是否鼓勵她?

這個時候找不到工作,本來內心就焦急了,你當媽媽的不鼓勵打氣,居然還嫌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