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遊藏龍澗

我喜歡藏龍澗,只因為藏龍澗的袖美。我突然去藏龍澗,只因為壓抑的太久爆發了。

2月16日清晨,同事發朋友圈的一張旭日雪景照片,引燃了去藏龍澗的導火索,恰恰此前問詢另一同事藏龍澗封閉否未獲答覆,做了很好的鋪墊。

雪遊藏龍澗

急不可耐地草草準備並狼吞虎嚥吃完早餐,憚於疫情風險,沒乘便捷省事的K139,決定驅車前往,沿最快路線奔二環南高架,車少人稀,一路狂奔,到龍鼎大道停好車,直接步行到藏龍澗,一路順的不可思議。

雪遊藏龍澗

藏龍澗,是我徒步啟航的地方,是藏在我心裡最暖的夢,是我最引以為豪的景區,也是驢友絡繹前往的勝地。此地高山林立,懸崖峭壁,峽谷綿延,仰觀藍天白雲,平看壁立刀削,俯瞰峽谷深處幽,峽谷狹窄蜿蜒,不可思議,其景色之優美,地質之複雜,令人拍案叫絕。這裡更有濟南八景之首的錦屏春曉,錦上添花,吸引了無數徒步者頂禮膜拜。黑峪大飯店、佛峪餐館,給徒步者瀏覽後的能量補給和臨時棲息,更顯人文關懷。

雪遊藏龍澗

今天去藏龍澗,心揣不少擔心,其一擔心無處停車,畢竟疫情依然緊張,我駕駛外地牌照的車,到哪裡都不受歡迎,再遇到挑毛病或不高興的,會以各種合理理由拒絕停車,藏龍澗之遊將泡湯無疑。其二如果藏龍澗因疫情封閉,解釋無效,又找不到其他替代路徑,也要無功而返。一路忐忑,一路祈求,特別高興,倍受擔心的事情,一件都沒碰上,可謂順之又順。

雪遊藏龍澗

雪後第二天,徒步並不容易,沿曲折小路,踏半化雪路,緩慢前行,陽光照耀處,溼滑難行,陰影處則路面結冰,相對好走,起初以為早上氣溫低的原因,但是返回時發現依舊這樣,方知原來山上和平原有所不同,憑經驗判斷有時會出錯誤鬧笑話。

輾轉反覆,到了山高處。地面白雪皚皚,樹上雪塊斑斑,一條小道延伸向前。這裡遊人很稀少,諾大的景區空蕩蕩,靜謐得讓人感到孤獨。忽然響起幾聲鳥叫,來上一陣冷風,頓感“風動雪花舞,鳥鳴山益靜”的意境。

雪遊藏龍澗

繼續前行就到了觀景臺,一人在臺上,欣賞前方靜,悠然自得,山坡皚皚雪白,山谷幽徑前伸,偶有鳥群飛過,不見遊人熙熙。好像美景專備,不盡情欣賞就會辜負此情此景。放下木柺杖,卸下雙肩背,拍幾張照片,發到朋友圈,也算是分享與宣洩吧。然後坐在石板上,靜靜看著錦屏春曉,體驗者前面無與倫比的景觀,感受著內心的愉悅。

雪遊藏龍澗

沿一線天下去,平時都不好走的路,雪後路滑走起來就更困難了。雖有扶手,但也必須萬分小心。總想安全下去就可以萬事大吉了。可到了谷地,方知行在谷底,一點也不易。踏雪,不滑,尚可。踩冰,很滑,要命。恰恰谷底行走,很難避開石頭,非雪即冰,半雪半冰,需萬分小心,稍不注意就會猛然一滑,四腿朝天。龍洞屬於軍管區,牌子高高掛,鐵絲網重重,誰也進不去,雖然都想一圓龍洞夢。

從龍洞西北方向,也是景區精華之處,兩邊懸崖陡峭,谷底積雪層層,抬頭天空湛藍,冰凌倒立,寒氣颼颼,移步緩行,全省放鬆,感覺特別舒服,身心愉悅,心曠神怡,或許這就是徒步的效果和再徒步的原因和動力。

雪遊藏龍澗

到黑峪處,出現岔口,一路黑峪看毛驢,一路伸向未知,猶豫片刻還是選擇陌生的峽谷,徒步的本義就是探索未知,追逐新奇。沿谷前行,愈加偏僻荒蕪,地面積雪無行人足跡,卻有一條狗或狼蹄痕,不免擔心,萬一遇兇猛動物怎麼應對?此處道路高低錯落,相當難走,加上有雪路滑,風險倍增,只得小心翼翼,亦步亦趨。

前方出現一陡壁,好不容易繞行爬上去,不行不遠又是一陡壁,一則艱難行走了兩個小時,二則此地手機無信號,擔心單位有急事聯繫不上,所以決定捨棄前行,登右側山繞回。繞回不易,除了陡坡,還有積雪,更有山棗樹,爬行間褲子掛爛,皮膚劃破,愈加激發了鬥志。到山頂找不到出路,只得返回下山谷,原路返回。

雪遊藏龍澗

或許是體力透支,或許是精力不及,回去的路上,腳有些虛飄,有些心有餘力不足,抓地不牢,落地不準,下坡中突然滑倒,體衝向前,慶幸手抓樹幹,才免去了重傷。山谷返回途上,前後滑倒六次,手部多處擦傷,好在僅僅損及皮肉,身體並無大礙。

雪遊藏龍澗

雪後徒步,別有一番體驗,行走藏龍澗,景特別好,心情特別舒服,徒步新鮮路,滿足獵奇心。徒步到底要得到什麼?表象是外在的美景美色,實質上是讓這些外在的東西投射到內心,讓身心輕鬆愉悅,讓內心陰霾全無。

雪遊藏龍澗

這次還有一個發現,就是路標更明顯了,更清晰了,更人性了,更耐用了。記得早前有一次結對之遊,謎路之後無論如何找不到路標,好不容易走出迷途,卻發現了路標,手工版,貼心稍亂,與這個相比,明顯不在一個層次。所以,特別感謝好心人,感謝驢友,為徒步人提供了路標。

雪遊藏龍澗

來時興致沖沖,回時收穫滿滿。陽光西照,雪仍皚皚。回望意猶未盡,前看心曠神怡,遠處金箍棒高聳,天空碧藍,白雲朵朵,道路空空蕩蕩,行人寥寥無幾,開車聽著動聽的歌曲,期待著再一次的重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