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積極家庭教育


第一、作為父母必須認真學習一些針對不同時期的孩子教育管理的經驗和方法,必須掌握一定的教育孩子的專業知識。

作為專業教師來說,都是學過《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對待學生的身心成長的不同階段,就會採取不同教育方式和具體措施,對症下藥,因材施教。作為父母,同樣也必須學習和掌握一些關於孩子的心理教育的好經驗和切實可行的管理方法。如果自己真的覺得沒有法子了,可以向孩子的老師們請教,向心理教育專家請教,也可以自己到網絡搜索一些關於教育管理孩子的文章讀一讀,學一學,來充實一下自己,省的對待自己的孩子時,變得束手無策,只會大喊大叫,不僅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而且還傷害了孩子,也傷害了自己。

第二、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給孩子樹立起榜樣,用具體行動來感化和軟化教育孩子。

作為家長,要想讓自己的孩子不迷戀手機,首先自己就不要迷戀手機,要想讓孩子心平氣和不浮躁,情緒穩定,自己首先就要做到遇事處事都心平氣和,不浮躁,不張揚,處理事情多動腦,要冷靜,不慌張。比如在對待家庭各成員之間,父母長輩,兄弟姐妹,親戚朋友,領導同事,鄰里關係時都要做到融洽和睦,真誠友好,恰如其分,給孩子爭取做到表帥和榜樣,通過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會學著您的樣子去做,“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果真如此,長此以往,就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您覺得我說的對嗎?

綜上所述,以上兩點就是我的個人觀點和建議,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師友們有什麼好的建議,敬請留言評論,如果您覺得我的建議還可以的話,敬請採納並鼓勵和支持,謝謝閱讀!


海角天涯1988


面對這個問題我們先假定孩子只是普通的愛玩手機,還沒成癮,如果到了成癮階段那就需要尋求專業幫助。

我的建議是先從家庭中的親子關係入手,13-15歲的孩子正處在青春期的頂峰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最敏感於父母是否控制他,所以親子溝通本身就很不容易。

青春期的孩子由於學業加重,父母更重視學習,所以親子關係會有些緊張。建議家長改變角色,試著和孩子交朋友,建立一種親密的親子關係。

多關注對方的情感需要,少命令,少講道理;多給孩子發言的機會,讓孩子從心裡感覺是愛他的,為他著想,同時感受到自己在父母心目中很重要,而不是想要控制他,這時候再和孩子討論手機的使用規則。


咱家的孩子


先回答您第一個問題,孩子情緒波動大,父母應該怎麼辦。

1、學會與孩子換位思考。試想之,如果我們的朋友不小心把我們收藏已久的一個古董弄壞了,我們會心平氣和的告訴他“沒事兒,沒關係”嗎?顯然不會。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樣的,可能你覺得絲毫不重要的一本書、一個玩具卻是孩子無比珍視的。或許那本書在孩子心中就等同於你那個古董。所以孩子在鬧情緒的時候一定要耐下心來去尋找原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2、接受。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有情緒波動才是正常的。如果孩子遇到事情都選擇自己壓下去,才反而是最可怕的。當孩子有情緒時,大部分父母往往會不耐煩的問“你又怎麼了!”此時則會加重孩子的情緒。當接受了孩子的情緒才能搭建起來我們與孩子溝通的橋樑。孩子才會覺得我的父母能夠給我一個表達情緒的港灣。

3、表達。13—15歲的孩子在表達上往往都會很無助,遇到問題時不知道和父母表達或者不好意思和父母表達。這時候就需要父母耐下心來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情緒。我們可以說:“怎麼啦寶貝,你好想有一點不開心,可以和媽媽說說嘛?”然後一定要允許孩子向我們表達,不管孩子說什麼都不要打斷。孩子傾訴完以後,不要首先指出孩子說的哪裡不對,而是要先肯定孩子。可以告訴他:“如果是我我也會生氣的”或者“當年我也是和你一樣的”。這樣才會讓我們的孩子覺得“原來我的爸爸媽媽和我是一個戰壕裡的”。

4、榜樣。老話說:“孩子都是父母的影子”。父母在遇到問題時用什麼樣的情緒什麼樣的方式來梳理表達孩子必然也會模仿學習到。所以當我們遇到問題時,情緒一定要柔和一點。可以告訴我們的孩子:“爸爸媽媽今天遇到一點事情,所以需要時間來沉澱消化一下,我們一會兒再聊”。這樣孩子再遇到問題時就也會像父母一樣處理。

至於迷戀手機,也是同樣的道理。換位思考,孩子為什麼會迷戀手機找到病因然後對症下藥。再接受孩子對手機的喜好,和孩子耐心溝通告訴他如果媽媽那會有這麼好玩的手機媽媽也會迷戀的。但是…允許孩子將在手機上看到的新鮮好玩的事物分享表達出來。給孩子樹立榜樣,與孩子約定哪個時間段誰都不許碰手機等方式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