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這幾個縣原為單字縣,改為縣級市時改了名,你知道幾個?

山東省,地處我國華東沿海、黃河下游,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儒家文化的誕生地,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不僅孕育了眾多的歷史名人,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千年古縣也眾多,其中具有較高辨識度且一般具有悠久建制史的單字縣數量就不少。

山東這幾個縣原為單字縣,改為縣級市時改了名,你知道幾個?

單字縣為縣名僅一個字的縣,全國現有不到一百個,由於這個獨特的特徵且稀少的數量,單字縣在我國近兩千個縣中有著比較高的辨識度,其還具有建制史普遍悠久、歷史上多層為州的特點。山東作為我國自古以來的核心區域,省內現有單字縣六個,但其實在新中國後曾隸屬於山東的單字縣曾多達二十餘個,消失的原因眾多,或劃出、或撤銷、或改了名,其中山東現有的這五個縣原就為單字縣,改為縣級市時改了名。

山東這幾個縣原為單字縣,改為縣級市時改了名,你知道幾個?

掖縣、黃縣是兩個曾隸屬於煙臺市的單字縣,現在分別為縣級萊州市、龍口市,也均由煙臺市代管。掖縣、黃縣歷史上都為萊國、齊國地,均置縣於秦漢,也都曾為膠東地區的政治中心,其中掖縣曾長期為東萊郡、萊州、萊州府治所,黃縣也曾為東萊郡、登州之治。

山東這幾個縣原為單字縣,改為縣級市時改了名,你知道幾個?

掖縣,戰國時為齊國夜邑,西漢初正式置縣稱掖縣,為東萊郡郡治。東漢時,東萊郡遷治黃縣,三國時又移治掖縣,其為州治始於北魏,當時青州析東部設光州,掖縣就為光州治所,隋朝時光州改稱萊州,今萊州之名自此而始。自隋唐至元朝均為萊州掖縣,明初萊州升為萊州府,掖縣為府治所在。到1988年,掖縣改為縣級萊州市,“掖”之名自此成為歷史。

山東這幾個縣原為單字縣,改為縣級市時改了名,你知道幾個?

黃縣曾為萊子國國都所在,秦朝時就已置縣,時間還要稍早於掖縣。西漢時,黃縣隸屬於東萊郡,東漢時為其郡治,唐朝時析萊州設登州,文登為其第一個治所,黃縣為第二個,後黃縣、蓬萊縣分置,登州改以蓬萊為治。龍口作為政區名始於解放戰爭時期,當時曾析黃縣設龍口市,建國後不久又併入黃縣,1986年黃縣改為縣級市稱龍口市。

山東這幾個縣原為單字縣,改為縣級市時改了名,你知道幾個?

膠州市位於山東半島西南部,為青島市代管縣級市,其舊稱為膠縣。膠州歷史悠久,秦朝時今境就曾設有縣治,後也曾為郡治所在,但今膠州建制卻始自北宋。唐朝時,今膠州為高密縣所轄,有著名的北方商貿港口板橋鎮,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以高密縣東境設膠西縣,縣治板橋鎮,此為今膠州建制之始,而元初於膠西縣設膠州,明初省膠西縣入膠州,民國初膠州廢為膠縣,此為膠縣的由來。建國後曾有膠州專區,1987年膠縣改為縣級膠州市。

山東這幾個縣原為單字縣,改為縣級市時改了名,你知道幾個?

鄒城為孟子故里,正式置縣於秦稱騶縣,此後建制較為穩定。唐初,騶縣改稱鄒縣,北宋時曾短暫併入仙源縣(今曲阜),明清時屬兗州府。鄒縣於1992年改為縣級市稱鄒城市,由濟寧市代管。

山東這幾個縣原為單字縣,改為縣級市時改了名,你知道幾個?

滕州歷史悠久,先秦時為“三國五邑”之地,秦時今境就有滕縣、薛縣,西漢又置蕃縣,由此可見當時滕州已為人煙密集之地,而現在滕州也為山東人口最多的縣。儘管秦朝時就有滕縣,但今滕州建制實際源自西漢初所設蕃縣,漢武帝時滕縣改稱公邱縣,而公邱縣消失於南北朝,滕縣隋朝時再次出現於歷史舞臺,為蕃縣改稱。

山東這幾個縣原為單字縣,改為縣級市時改了名,你知道幾個?

隋時,滕縣曾短暫升為滕郡,北宋時曾為滕陽軍、滕陽州,金改為滕州,明初又降滕州為滕縣,為兗州府所轄。建國初,滕縣曾為滕縣專區駐地,1979年改屬棗莊市,1988年改為縣級滕州市至今,仍由棗莊市代管。

山東這幾個縣原為單字縣,改為縣級市時改了名,你知道幾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