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尋芳│李花繁滿枝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馬洪萌

詩畫尋芳│李花繁滿枝

“三分春色今餘幾,開盡桃花見李花。”李花,又名玉梅,古稱嘉慶子。李花色白,小而繁茂,素雅清新。春日裡漫山遍野的李花構成了如畫景緻,南宋詩人楊萬里見到都不禁感嘆:“春暖何緣雪壓山,香來初認李花繁。”

我國種植李子的歷史悠久。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李”字,詩經《丘中有麻》說“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宋代《爾雅翼》中對李的解釋為“木之多子者”。花繁才能果多,詩經《召南》說“何彼穠矣,華如桃李”。李與桃同屬薔薇科,樹形相似,花期相近,人們常把桃李並稱。

南北朝時期,江總寫過一首《詠李詩》。“嘉樹春風早,春風花落新。但見成蹊處,幾得正冠人。當知露井側,復與夭桃鄰。”嘉樹就是李樹,在露井側與桃樹為鄰。詩中用了三個典故。“成蹊”來自成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語出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比喻只要為人真誠,嚴於律已,就會感動別人,受到人們的敬仰。“正冠”則出自樂府詩集《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強調正人君子要主動避嫌,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樂府詩《雞鳴》中寫“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傍。蟲來齧桃根,李樹代桃僵。”李代桃僵,替桃受過,不知這次露井旁的桃李明年還能不能一起開花?

詩畫尋芳│李花繁滿枝

“滿園花發白於梅,又與紅桃並候開。”朱淑真說李花白於梅花,但真正把李花的白寫得淋漓盡致的當屬韓愈。他在《李花贈張十一署》詩中寫“風揉雨練雪羞比,波濤翻空杳無涘”,把李花比作雪不足為奇,奇的是後面幾句,“白花倒燭天夜明,群雞驚鳴官吏起。金烏海底初飛來,朱輝散射青霞開。迷魂亂眼看不得,照耀萬樹繁如堆。”李花的白照亮夜空,讓公雞誤以為天亮了開始打鳴,把官吏們都驚醒了。下一句由虛入實,由夜晚寫到清晨,太陽初升,青霞滿天,朝陽照耀下的李花繁密成堆,令人無法直視。韓愈將李花的素潔與繁茂寫到了極致,後人也把他尊為李花花神。

到了宋代,李花因其溫柔敦厚的品性,在文人心中的地位超越了桃花。宋初的張翊在《花經》中以九品九命封列百花,“千葉李”位列五品五命,居於桃花之前。南宋劉克莊有《李花》詩,“為愛橋邊半樹斜,解衣貰酒隔橋家。唐人苦死無標緻,只識玄都觀裡花。”嘲諷唐人只愛桃花,為李花大鳴不平。

宋代詩人愛李花,首推楊萬里,他寫過的李花的詩句不下20首。臘月裡賞花,他說“南中春更早,臘日李花開”;正月裡新年,他又說“行穿錦巷入雪巷,看盡桃花到李花”;二月飲酒時,他說“今宵無月不須燈,千樹李花如晝明”;三月寒食節,楊萬里道“三月風光一歲無,杏花欲過李花初”;聽說李花終於盛開,他雨中也要去看,“山莊又報李花穠,火急來看細雨中。”最後至李花零落,他仍不忘感嘆“李花半落雪成堆,未後桃花錄續開。”

詩畫尋芳│李花繁滿枝

花竹聚禽圖軸 邊景昭(明)

李花入畫較晚。上圖為明代宮廷畫家邊景昭所做,又名《春禽花木圖》,現藏於上海博物館。畫作為野外山林一隅,李花、杏花綻放,岩石間幾竿翠竹,六七隻鳥雀棲止在樹枝和坡石上,形態生動,色彩妍麗,表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春日景緻。

詩畫尋芳│李花繁滿枝

李花雙雛 任伯年(清)

清代任伯年的《李花雙雛》現藏於中國美術館。畫中兩株李花從畫面下部呈弧形向上伸展開來,花朵有正側掩映,清透柔嫩,兩隻雛雞立於綠草叢中,憨直可愛。整幅畫作色彩豐富微妙,描繪輕鬆自然,體現出畫家高超的造型、賦色能力。

穠李花開雪滿空,好遲留處卻匆匆。惜花愛花之人總會感慨春光易逝,韶華難留。對於李花,我們大可不必惆悵怨芳時,只待綠葉成陰子滿枝時,去品嚐甜美的果實。

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8169507241617003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