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公務員的期待與糾結

基層公務員:期待什麼?糾結什麼?


基層公務員作為政府管理機構中的細胞,其一直以來都面臨著“權小責任大”的糾結和困擾。而作為幹部,其對自身的政治前途亦是深表關注,他們主要關心的是公平規範的幹部選拔機制,破除成長中的“天花板”阻隔,領導的關愛和群眾信任。


而作為有血有肉的主體,基層公務員也想快樂的活著,快樂的工作,只有在快樂的工作生活狀態中他們才能激發出推動基層治理的信心和動力。筆者嘗試以近年來的調研統計數據和訪談為支撐,描述出當前基層幹部的心理感知和情感體認。


他們在期待什麼?

基層公務員的期待與糾結

和其他人一樣,基層幹部都希望能快樂地工作和生活。從調查問卷的統計數據看,63.3%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是快樂的。訪談發現,構築基層幹部快樂的諸多期待,可以概括為三個層面,即“政治上有前途,工作上有幹頭,生活上有奔頭”。

政治上有前途


作為一個政治人,基層幹部對自身的政治前途深表關注,在特定的時空環境中,這並沒有錯。調查表明,影響它的至少有三大因素。
首先是公平規範的幹部選拔機制。


其次是破除成長中的“天花板”阻隔。訪談中,不少基層幹部認為,一般而言,在鄉鎮上,幹部升遷的“天花板”是科級;在縣上,“天花板”是處級;在市上,“天花板”是廳局級。


工作上有幹頭


調查數據顯示,對基層幹部而言,工作上是否有幹頭,與四個因素直接相關。即“上級政策的科學性、基層工作的自主性、日常考核的規範性、群眾的認同度”。
就上級政策而言,受訪者坦言上級在制定政策時,不能侷限於中央和省的具體條文,而應該在不違背基本原則的情況下,結合基層實際,尤其要杜絕“看上去很美,但實際上很糟”的政策;
工作自主性,即在信任的基礎上多給基層一些靈活處理的空間,讓基層幹部有“迴旋”的餘地;
就考核而言,即期待合理設計考核的內容,實現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個領域的均衡考核,同時告別只管文字材料的形式考核;
群眾理解,即希望群眾少一些“汙名化”的對待,多一些支持和體諒。

生活上有奔頭


這一點,首先與其薪酬收入直接相關。調查顯示,高達72.7%的受訪者認為“薪酬收入是影響其愉快指數的最大因素”。從實際情況看,基層幹部的整體收入水平並不高。


然而,部分公眾將少數官員的收入甚至是灰色收入當成了這個群體的整體收入水平。同低薄的薪酬水平相對的是,隨處都可能存在的“高壓線”。諸如招商引資、信訪維穩等一票否決式的壓力不斷延伸到基層幹部的日常生活中。


訪談中,很多幹部說,在重大節假日等敏感時節,“5加2”、“白加黑”式的生活節奏時常上演。

他們在“糾結”什麼?

基層公務員的期待與糾結


權小責大


我們調研發現,絕大部分基層幹部都希望在工作中幹出一番事業,尤其是一些年富力強的鄉鎮黨委書記創先爭優的勁頭很足。然而,他們也充分體會到基層所面臨的“權力無限小,責任卻無限大”的糾結。
問卷顯示,73.1%的受訪者認為,權小責大是基層最大的困擾。“現在中央不斷釋放利民富民的信息,這是好的,也是我們需要的。但是,很多配套的東西沒有隨之跟進,導致我們要做很多事情,承擔很大的責任,而能予以調控的權力卻很小。事情沒做好,上級領導要批評,群眾也會數落你。”一名鎮黨委書記這樣描述他的憂慮。
粗略統計,除了法律規章所規定的基本職責以外,各種形式的“中心工作”不斷湧向基層。尤其是在鄉鎮,這種責任無限大的“中心工作”遍佈各領域。然而,基層可以利用的權力卻是無限小。雖然有些地方正探索中心鎮建設,但大多數鄉鎮依然深處權力被肢解的境地。事權財權等極度不對稱,是基層政治生活中的普遍現象。

對上負責對下承諾有機統一


違背上級政策的事自然不能做,但有時上級政策也未必完全契合基層實際。如何實現對上負責與對下承諾的有機統一,成為擺在基層幹部面前的一大難題。調研中,一名鎮黨委委員說,“老百姓的要求不斷產生,有些也合理,只是上級政策沒有及時跟進。就會導致很難辦——執行吧,有些群眾訴求不能很好反映;照顧百姓要求吧,又有不按政策辦的嫌疑。確實很難。”
其實,持這種糾結心態的基層幹部不少。《改革內參》調研表明,在這種情況下,基層幹部的心態發生了變化:不淡定了——擔心出錯、得罪人,擔心問題被清算;不穩定了——抱怨式、憂慮式幹部多了,幹實事的少了;不篤定了——覺得沒奔頭了,對未來缺乏信心了。
時下的基層幹部中,有大量的青年人。他們懷揣夢想來到基層,但複雜的工作環境、官場文化、社會氛圍時常讓其產生對自身理想的憂慮。就工作,他們期待多幹一些實事大事;就生活,他們希望收入高一點,與物價增長同步一點;就社會形象,他們渴望公眾多一點理性認知,少一點“汙名化”。


但很多時候現實不是這樣。久而久之,心態難免發生變化。據《人民論壇》調查,當下64.4%的基層幹部大多“求穩怕亂”、“害怕出事”。而且“不出事的邏輯”還在繼續升級:由以前在社會治理領域捂蓋子,擴大到在經濟發展領域縮手縮腳。
訪談中,一名剛參加工作2年多的小夥子說,“這到底誰對誰錯呢?似乎沒有答案吧!”這種感覺也許唯有其本人才能體會。

要破除哪些制約因素?

基層公務員的期待與糾結

基層公務員的期待與糾結

價值觀


價值觀是影響一個人思維觀念和行為選擇的重要因素。調研發現,大部分基層幹部能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但傳統的官僚主義習氣和作風仍舊存在。在這些幹部看來,當官首先是為了自己和家人,是為了辦事方便。持這種取向的幹部雖然是少數,但是會影響整個官場的風氣,進而對身邊其他幹部產生不良影響。

壓力型管理體制


我們現在從上到下仍普遍實行壓力型政府管理體制,一級政治組織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考核指標和重要任務,採取量化任務分解的管理方式和物質化的評價體系,責令基層政府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然後根據完成的情況進行政治和經濟方面的“一票否決”式的獎懲。這樣一來,基層幹部只能延續著自上而下的行政慣性開展工作,很難有創新舉措。
在很多基層幹部看來,應對上級考核,主要是看能否認真做好文字準備,能否從容自如地應對官場繁文縟節(八項規定出臺後,這方面已有所好轉)。這不僅成為檢驗自身是否老練的重要標誌,而且成為直接影響其考核成績的重要槓桿。如果這種局面得不到根本性改變,基層幹部長期浸淫在這種工作壓力和應對策略中,其幸福愉快感難以提升。

社會輿論


還有一個客觀情勢是,當前對於基層幹部的社會輿論正處於低谷階段。“腐敗”、“驕橫”等指責讓許多人倍感委屈。如何更加全面、客觀地對其進行評價,全社會還需進一步探索。


來源:《廉政瞭望》雜誌、青年研究(ID:hbqnyj)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