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飯桌上常說的話,容易導致孩子被同齡人皮膚,很多人還在說

忙碌的一天過後,晚上一家人終於能夠聚在一起,好好的吃頓飯,享受一下親子時光。有的家庭是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歡聲笑語不斷。而有的家庭則是氣氛緊張,尤其是父母,把吃飯的時間生生的弄成了批鬥大會,“今天學習有沒有用功”,“近期的測驗考了多少分”,“吃完飯趕緊去寫作業,成天看電視能有什麼出息”等等,都成為了飯桌上常常能夠聽見的話。孩子也是戰戰兢兢,面對父母的壓力是飯也吃不好。讓孩子的心理也受到了影響。所以,家長要明白,吃飯的時候並不是一個教育孩子的好時機,別太著急了。

“這個對身體好,要多吃”

這是很多父母都會對孩子說的一句話,比如常常為了能讓孩子多吃一點青菜而絞盡腦汁,甚至連哄帶騙、威逼利誘,“強迫式”的讓孩子吃青菜,看到孩子乖乖的順著自己的心意,父母感到很欣慰,覺得孩子的健康問題不用擔心了。卻沒想到這句話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利的影響。

父母飯桌上常說的話,容易導致孩子被同齡人皮膚,很多人還在說

多吃青菜對身體健康有好處,這都知道。但是孩子是不可控的,他也有自己的喜好,而這些喜好又常常的不健康。為了孩子的身體著想,父母難免會有些著急,對孩子使用命令性的語氣,在飯桌上對他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做一個嚴格的規定,有的東西再想吃也不行。對於這種行為會導致的後果,心理專家就曾有過研究,結論是這樣的孩子失去了自主權,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會察言觀色,這樣看起來懂事的孩子,在同齡人眼中就成了被欺負的對象。

我把這個結果和身邊的人一說,果然有不少人都後知後覺。其中一位寶媽說,孩子小的時候吃什麼喝什麼都是她來決定的,平時一丁點不健康的東西都不許他吃。結果孩子都已經上小學五年級了,天冷加衣服之前還要問問她,想買個什麼東西吃也要提前問她。他是一個男孩子,就這麼點小事還要問她的意見,唯唯諾諾的,在學校也沒啥朋友。現在想想,真的是有點後悔。

父母飯桌上常說的話,容易導致孩子被同齡人皮膚,很多人還在說

​對孩子管教越嚴,他的依賴性就越強

對待孩子吃飯的問題,國外的父母和我們很不一樣。他們不會說去要求孩子吃什麼,而是把利害給他說明,怎麼選擇尊重孩子的意見。給他足夠的自由去自己做決定,讓他自己學會為自己負責。堅決不會去強迫他吃什麼,吃多少。就在這些生活中的細枝末節處去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對於他的成長可能有不小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