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榜周觀察》之一 美國抗疫,熱榜發燒

本週的八大APP新聞資訊平臺熱榜中,美國新聞的關注度呈現出異乎尋常的熱度。

過去七天,觀測到的頭條/微博/騰訊這些APP熱榜前十名,美國新聞的比例高達30%!

特朗普/美國疫情/紐約抗疫/福奇訪談等等均衝上熱榜顯著位置。幾乎每一天每一刻熱榜新聞前十名均有最少兩條美國疫情及其抗疫新聞。

國人對於美國疫情的關注股熱度遠遠超過了美國人對於我們自身疫情的關注。國人的“國際化”程度遠遠超過想象。

一般而言,有關美國疫情的嚴重/有關美國抗疫物資匱乏/有關美國對於中國疫情的指責/有關美國進口中國抗疫物資的消息都是衝上熱榜的常客。

總而言之,困境/指責/中國口罩是最高頻出現的詞彙。

而在這些新聞的背後,關注的網民們大都跟有評論。這些評論大多帶有“同情”/“憤怒”/“譏諷”/“嘲笑”/等等情緒。

我們能夠理解這裡面的網民情緒,但是網民們關注的視角偏移使得一些國內重大新聞特別是一些民生重大題材失去了應有的位置。比如,國家出臺的啟動經濟復甦的措施/比如救助600萬小社區超市的辦法,比如解決失業問題/比如救助小企業的金融政策/比如啟動消費/比如開工率上升的措施等等。

這裡面有媒體的問題,沒有認真解讀這些政策具體對於百姓層面的影響/沒有結合本地具體情況而產生的具體辦法/沒有讓老百姓能夠馬上看懂明白的操作技巧。

但是網民們大約也不習慣對這些政策未來的影響感興趣。疑問是,咱們的這些喜歡評論美國人的網民好像不太關注國內的生活/國內的經濟復甦/咱們自己的工作/咱們個人的收入利益/家庭的經濟來源維繫。

在一個成熟經濟體內部,個體經濟不被個體自身關注,起碼從熱榜上來看,是這樣的。是非常怪異。

要麼,這些網民不是百姓,衣食無憂。富足而安逸。他們在太空觀看著,人類的疫情發生發展的一部熱播網劇。

要麼,他們就是熱血機器,不需要生活,只需要抱著戰狼的心態去和世界鬥爭。

要麼,這個猜測有點邪惡,就是他們在有意誤導網絡民眾,讓他們忘記生活細節用仇恨去轉嫁矛盾。細思極恐。

研讀熱榜,不是解讀美國,而是分析熱榜的成因,發現熱榜背後並不完全代表民眾實際的關注點。

但是熱榜會成為很多人論證民意的有力證明,我們必須要對於熱榜進行媒體視角的分析論證。畢竟公眾權威媒體不能被一些人操控,反過來再用熱榜綁架民意。

這是十分危險的事情。熱榜觀察就是要避免這個情形的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