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和人社部發聲:從來沒有頒發過研學導師證書

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導師資格證書,你是否拿到研學導師證書了?快看看是那個單位頒發的?快去驗證一下,你花錢培訓的可能是假證!

目前有些單位打著人社部、教育部等單位的名譽,並以虛構的特邀專家、教授、研究員等做研學培訓或市場服務活動,這些單位和個人行為干擾了市場正常秩序。

人社部負責國家的職業技能大典工作,對職業技能證書的頒發是歸口管理的,研學實踐(旅行)人才培訓屬於崗位能力培訓。職業技能證書中,如《教師資格證》歸教育部頒發,《會計師資格證》歸財政部頒發等。人社部目前對研學方面的崗位能力培訓證書沒有頒發過。

研學背景:研學實踐(旅行)是一種體驗性、探究性的教育活動,是以教育為核心、旅行元素做載體實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教育部門為主體、學校為主辦單位實施教育計劃的行為,也是教育部等十一部委聯合組織的社會實踐教育活動。以社會資源為吸引物,實施實踐教育的新課堂,“以研促學、知行合一”的研學旅行近年來方興未艾。

教育的依據:做為教育事業無論校內教育還是校外教育,必須遵守《教育法》、遵守《成人教育培訓服務三項國家標準》。其《成人教育培訓服務三項國家標準》是教育部組織專家制定的國家標準,而負責研學的師資人才是成人,因此,對成人的專業能力培訓必須符合三項國家標準,符合崗位專業能力培訓。

教育部和人社部發聲:從來沒有頒發過研學導師證書

依據《教育法》和三項國家標準,貫徹實施成人教育服務國家標準指導協調小組辦公室就研學實踐(旅行)教育活動的師資人才能力培訓,要在教育部各單位的正確指導下,制定教育服務業的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規範、研學實踐教育師能力培訓標準、研學旅行安全員服務能力培訓與評價標準、研學實踐管理師能力培訓與評價標準、研學實踐教育能力培訓基地標準。

研學實踐(旅行)的本質:研學實踐(旅行)教育活動應該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共同生成課程,並在老師的引導下實施體驗性、研究性的教學活動。因此研學實踐(旅行)的本質和核心是教育;作為研學服務的承辦機構,目前為學校的研學服務,應該是教育課程進學校,而不是產品和經濟行為進學校;作為教育是一種公共服務行為,而不是經濟買賣,它具有公益性。

研學教育扯皮現象干擾了正常秩序:目前有些單位打著人社部、教育部等單位的名譽,並以虛構的特邀專家、教授、研究員等做研學培訓或市場服務活動,這些單位和個人行為干擾了市場正常秩序。據介紹,人社部負責國家的職業技能大典工作,對職業技能證書的頒發是歸口管理的,研學實踐(旅行)人才培訓屬於崗位能力培訓。職業技能證書中,如《教師資格證》歸教育部頒發,《會計師資格證》歸財政部頒發等。人社部目前對研學方面的崗位能力培訓證書沒有頒發過。

查閱建國以來的教育文件,教育部關於崗位能力培訓一直是執行《成人教育培訓服務三項國家標準》,師資人才的能力培訓也是按照“三項國家標準”歸口管理;按照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的要求,教育部直屬單位和協會都應在職能範圍內開展工作;從教育部官網和微言教育公示中獲悉,教育部直屬的單位和協會總共20家(名單附後)。

教育部和人社部發聲:從來沒有頒發過研學導師證書


當前研學實踐(旅行)現狀

1、以教育為核心的研學課程極少,嚴重缺乏教育落地的執行力度:一些單位把旅遊二字改為研學,用旅遊行程代替研學課程;研學課程形式化,沒有內涵和靈魂;研學課程主題名稱與內容不符,內容性質多樣、類別繁多;過於注重利益,忽視了學習者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提高;致使真正以教育為核心的研學課程不到20%。河北研學實踐(旅行)教育實戰專家、教授蓋銀書老師介紹:10月底參加了在北京組織的某某研學展覽和交流活動,總體來看:一是有些研學實踐(旅行)的研究還停留在理論階段;二是講解課程的策劃設計用故事引導、實質內容空洞,看似教學活躍、實質與教改脫節;三是提供給學校的課程不符合教育需求;四是課程沒有內涵,執行力差。等等。

2、經教育系統專業培訓、考評,獲得研學實踐(旅行)教育專業人才數量極低,不足市場培訓的10%,並且沒有經過第三方測評:對擔負研學實踐(旅行)教育專業人才的能力培訓沒有依據、沒有執行教育法、沒有執行教育培訓服務三項國家標準,帶有不符合國家規定的中國、全國、人力資源等字樣和國徽標示的各種研學證書滿天飛。從各種研學宣傳資料中查證,研學導師類的證書,如:全國專業人才技能××中心、全國中小學研學×××聯盟(研究院、研究中心)、人力資源崗位技能認證鑑定專用章等等,以及禁止使用國徽的崗位培訓證書,這些是在教育機構或學校組織的研學招標中都是沒有意義或違規的證書。

3、研學服務機構要頭腦清醒,正確認知:引導研學的依據是什麼?培訓資質依據是什麼?研學有無計劃依據?研學計劃制定的主體單位依據是什麼?研學主導的行業是誰?研學的責任擔當由誰負全責?為培訓師資人才隊伍擔負授課老師的資質是否符合成人教育培訓服務三項國家標準和教育法?對師資人才隊伍進行的教育培訓,擔負授課老師的資質是由教育部下屬直管的20個單位中哪個單位推薦或評選的?在國家職業技能大典中,教師資格是由教育部負責認證的,導遊資格是由原國家旅遊局負責認證的,而不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崗位技能的培訓,按照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和民政的相關規定,由本行業的協會按照職能標準進行市場引導。研學的主辦單位是教育系統的學校,是按照教育計劃組織實施的,因此研學師資人員的培訓,必須符合教育法、符合成人教育培訓服務三項國家標準,由教育系統的單位和協會按照教育行業的企業標準、團體標準、行業標準、國家標準等進行培訓,師資人才能力培訓證書的監製歸口符合教育部統一制定並頒佈執行的成人教育培訓服務三項國家標準才是正確的。研學實踐(旅行)教育專業人才證書的培訓、監管、考核、監製是有明確規定的,如參加學習培訓後,必須經過考核合格,才能獲得初級證書,直接獲得中級或高級證書都是不符合教育規定的。

4、到底哪一種研學專業人才能力證書最具有價值:現在研學市場上的培訓班不少,有發證的,有不發證的,有吹的天花亂墜的,有為圈錢做指導的,有默默培訓的……要學會辨別真偽,識別真假主要從以下幾個系統查證:教育部官網和微言教育、人社部官網、民政部官網、工商局官網和直屬直管的協會。

參加研學專業人才培訓,一方面是學習收穫知識、能力實際的鍛鍊和提升,另一方面則是獲得教育直屬協會監製認證的研學專業人才能力證書,使之具備承擔研學實踐(旅行)的資格。教育部門規定:單位名稱前禁止直接加上"教育部"三個字,是什麼單位就是什麼單位,禁止宣傳亂加字,以防亂宣傳。教育部直屬的單位和協會只有8家帶有"中"字頭,教育部+單位名稱的寫法是錯誤的。對個人職稱的認定不但有規定,而且有依據可查,不要輕信市場誤導的宣傳。

教育部和人社部發聲:從來沒有頒發過研學導師證書

研學實踐(旅行)教育專業人才證書有多種,究竟哪一種證書更具備能力培訓證明呢?首先我們要清楚研學實踐教育是由什麼系統主導的!其次是主辦單位是誰、它屬於什麼系統!這二個問題你明白了,也就知道什麼系統的證書更具有價值。

答案顯而易見:研學實踐(旅行)教育活動是由教育系統主導的,學校是主辦單位。因此,依據教育法和成人教育培訓服務三項國家標準,研學承辦機構取得的投標背書為最高級和全國實用的證書。

通過對目前研學市場上培訓證書的調查,研學專家劉老師對研學專業人才(成人)的能力培訓證書的重要程度進行了分析,供研學機構和研學服務人員進行參考。

第一類證書:最具權威的證書是:按照教育法和“成人教育培訓服務三項國家標準”和“教育業研學專業人才能力培訓標準”進行的崗位能力培訓,通過專業考核,經過第三方測評合格,由教育部直屬的20個單位和協會、學會或委員會監製的證書,其證書一般有三個單位的印章(培訓單位、第三方測評單位、監製單位),證書必須保證有第三方測評單位、監製單位這二個單位的印章。這類研學證書為最高等級,背書全國通用。注:第三方測評單位必須具有經營業務資質。

第二類證書:各省、市、自治區教育系統協會、學會或委員會頒發的崗位技能研學證書為第二等級。這類背書在區域內通用。

第三類證書:經過批准印章帶有中國字頭的協會、學會、培訓機構以及國外教育、旅遊、文化協會、學會或各大院校、研究院組織的符合成人教育培訓服務三項國家標準的能力培訓證書,這類背書在本行業內通用。

第四類證書:無中國字頭省、市、自治區非教育系統的協會、學會頒發的崗位技能研學證書。這類背書在區域內通用。

第五類證書:無中國字頭省以下社會組織的協會、學會、委員會頒發的崗位技能研學證書。這類背書在本行業區域內使用。

第六類證書:未經批准的無中國、省(市、自治區)等字頭的人才組織、事業機構、聯盟、研究中心、研學旅行師資平臺頒發的崗位技能研學證書。這類背書在本機構內使用。

教育部和人社部發聲:從來沒有頒發過研學導師證書

第七類證書:企業單位頒發的崗位技能研學證書。這類背書在本單位內部使用。

以上崗位技能的“七類研學證書”從某些角度來說,都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就教育部門競標的認可度來說,第一類更具有權威性,前三類肯定是有說服力、並能加分。具體要求則要看各地或各個人員的認識或使用限制。研學培訓未列入國家職業技能大典,根據國家規定和人社部發【2017】68號文件,證書不能帶有國徽標誌,不能亂使用中國、中華、全國等字樣。持有不符合規定的證書或直接被拒。

5.研學服務機構(旅行社、營地含基地)嚴重缺乏經教育業系統專業培訓的研學課程策劃引導和設計的人才:研學基地建設和創建指導不是以現有社會資源為吸引物,有些單位或個人為了利益,忽悠一些政府管理單位、景區等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空洞和不切實際的規劃設計和建設,以各種名目套取政府或企業的資金;不注重公益培訓和建設指導,致使研學基地(營地)嚴重缺乏研學課程和研學人才;等等。這些“假大空”的現象確實仍然存在。

要想使研學實踐(旅行)從課程設置、師資配備、安全管理等方面走向正規化、規範化、標準化,必須由教育、旅遊等國家部委下屬直屬的單位和協會共同進行市場引領,以教育法和旅遊法為基石,以體驗式探究性教育為龍頭,以旅行元素做載體,依據各研學標準做好研學師資人才隊伍的建設,從而使研學實踐或研學旅行真正迴歸“實踐育人”的初衷。

6.研學服務機構不是課程進學校而是經濟產品進學校,不符合教育規則需求:教育的核心任務是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就是研學的目標和任務。研學實踐(旅行)是以教育為核心,以旅行元素做載體,教育和旅行是深度的融合,這種融合最大化地實現了個人自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經濟需求和政治需求。使教育內容滲透到旅遊之中,同樣,也使旅遊內容滲透到教育之中:可以說,研學使教育和旅遊在同一個領域內是不可分的共同體。從統計角度上講,對於“人次”的統計旅遊可能與教育無關,但以教育為核心的研學一定與旅遊有關。教育機構、文化機構等單位和旅遊機構的合作,在快速發展的當代社會,又形成了各式各樣的教育模式。

研學實踐(旅行)的課程不是旅遊產品,而是帶有教育內含、旅行元素和品德素養、文化等體驗性、探究性的綜合教育課程。從旅遊角度上講,它的特殊之處在於為人們的旅行注入了具有深厚教育意義的內含,使文旅市場上的研學旅行所涵蓋的領域更加廣泛、更加有生命力了。

研學服務機構一定要了解什麼是真正的研學實踐(旅行),它是學習者以教育為核心,按照教育計劃以集體旅行生活及其它生活方式為學習載體,以提升個人綜合素質為目的所進行的體驗式的研究性學習活動。

教育部和人社部發聲:從來沒有頒發過研學導師證書

一些單位把旅遊二字改為研學,用旅遊行程代替研學課程;研學課程形式化,沒有內涵和靈魂;嚴重扭曲了研學的本質。所以說,研學不是說走就走的旅行,它是按照教育計劃有組織地實施引導式、體驗式、探究性教學的,它是由旅行元素做載體的教育活動;研學也不是帶著課本去旅行,而是結合所學的知識進行社會實踐和研學實踐活動,讓學習者真正實現寓教於樂和知行合一的目的。

從教育和旅遊等這一共同體來講,研學必須有課程,而課程不具有複製性,這是由學習者需求不同、實施教育的師資人才不同、社會資源吸引物不同、地域不同、景區不同、承辦單位的資源不同等等所決定的。因此,課程的開發要主題明確,要符合教育的規律,要針對不同季節、不同項目、不同文化滿足學習者的需要,要防止區域內研學課程亂堆、無鮮明的主題。

一個合格的旅遊產品,不是隻帶領客人進行觀光,而一定帶有文化的內涵;文化與旅遊的深度結合,才能充分體現出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教育與旅遊的深度結合,其政治經濟文化思想仍然是研學的靈魂。研學實踐教育明確了它的區域範圍,旅遊目的地應根據自身資源研究開發自己的研學旅行課程,最終適應市場需求的研學課程,必定是文化、教育、旅遊等等的深度結合。作為旅遊目的地,課程的策劃設計必須要和文化與教育深度融合,這樣才能使景區更加具有活力。

7.暑假期間所謂的研學活動,“只旅不學”的現象嚴重:據新華社新華視點發布信息稱:研學旅行漸熱,一些項目遊多學少口碑差。研學旅行受到不少學校和學生的歡迎。洛陽市伊川縣鴉嶺鎮第一初級中學今年組織學生參觀洛邑古城研學旅行基地,校長張建偉說:“學校在山區,資源相對匱乏。孩子們在洛邑古城穿漢服、製作毛筆、體驗河洛大鼓,真切體驗了傳統文化,開闊了眼界。”

北京某高一學生小陳對學校組織的敦煌研學念念不忘。“之前和父母去過敦煌,基本就是走馬觀花的‘打卡遊’。研學就不一樣了,老師讓我們提前做了功課,現場有十分詳細的講解,每天晚上還組織知識競賽。現在我們對敦煌的歷史文化可以說是瞭如指掌。

研學遊雖熱,但也有一些項目口碑並不好。不少參與過研學遊的學生反映,項目價格高,但遊多學少,收穫不大。“15天,團費近4萬元。”成都李女士告訴記者,讀初中的女兒暑假參加了美國研學團,價格遠超普通旅遊,其實也只是走馬觀花。甘肅李先生說,女兒參加學校組織的5天赴川研學團費用5000元,坐的是火車,吃的是簡餐,參觀大學是免費的,途中參加了一場球賽、一次手工課。“學校說必須參加,不然孩子綜合素質評價就通不過。”

“住在廊坊,每天去兩個景點,每個景點遊覽時間不到2小時,跟普通旅行團沒什麼區別。”談起剛結束的暑期北京研學旅行,四川內江高一學生小李疲憊中透著失望,雖然去了夢想中的清華大學,但不過是在校園逛一圈就走了,沒什麼收穫。

價格是普通旅遊的1.5至2倍,一些中間人返點高達20%至30%。記者採訪發現,相較於同期相似行程的普通旅遊,研學項目要貴不少,特別是國外研學項目,價格通常是普通旅遊的1.5至2倍。如某公司推出的日本阪東文化體驗研學營8天1.68萬元,而在攜程等旅行平臺上,相似行程的費用均價不到8000元。

一家旅行社負責人告訴記者,研學市場當前是渠道為王,學校是各方爭搶的資源。一些旅行社通過從事教輔教材、校服生意的“中間人”打通關係與學校合作,“中間人”和學校會抽取回扣;國內研學項目返點一般是10%,一些國外研學項目返點可高達20%至30%。

教育部等十一部委關於研學有明確規定:研學實踐(旅行)是一種教育活動行為,不是買賣行為,它具有公益性;作為教育行業的學校及老師是按照教育計劃實施研學實踐教育活動的,因此不存在學校經濟收入行為和個收入行為。一些承辦機構把旅遊項目簡單包裝成研學項目,有的僅僅是把活動行程單變為研學手冊,有的項目內容碎片化,隨意性強,有的還存在安全隱患。

由於效果不夠理想,投訴事件時有發生,但維權困難。一些家長反映,由於研學行業目前沒有統一的制式合同,雙方簽訂的合同是由企業自行擬定的,條款設置較為粗放,消費者往往難以將其作為維權依據。北京羅女士的孩子在雲南參加了一家公司組織的“熱帶雨林與野象保護”研學項目,不包括機票費用16999元。結果項目與宣傳的差距很大,食宿條件一般,課表上列的很多所謂國際課程、實驗室課程等也是敷衍了事。“比如餐飲這一項只寫了‘12頓早餐,12頓晚餐’等內容,沒有對餐標等進行規定,想維權很難。”羅女士說。

綜合分析:研學以教育為核心的研學服務承辦單位數量約佔20%左右;研學以旅遊為核心的研學服務承辦單位數量約佔75%左右;研學純以利益為核心的研學服務承辦單位數量約佔5%左右;研學是產品進學校的單位數量約佔75%左右;是課程進學校的單位數量約佔25%左右;

研學實踐(旅行)的行為規範

要符合教育法和教育的三項國家標準

標準是可量化、可監督、可比較的規範,是配置資源、提高效率、推進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工具,是衡量工作質量、發展水平和競爭力的尺度,是一種具有基礎性、通用性的語言。近年來,我國教育標準化工作不斷加強,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教育標準,發揮了重要的規範、引領和保障作用。進入新時代,我國教育事業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教育標準的重要性愈益凸顯。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引導我國教育總體水平逐步進入世界前列,必須增強標準意識和標準觀念,形成按標準辦事的習慣,提升運用標準的能力和水平,形成可觀察、可量化、可比較、可評估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標準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根據標準化法,教育標準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企業標準。提高運用標準的意識和能力,加大標準執行力度,政策制定、行政許可等要積極引用標準和有效使用標準;通過標準形成可推廣的經驗,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加大教育標準宣傳力度,讓標準化理念在教育領域深入人心,更好了解標準、自覺使用標準。

成人教育培訓服務三項國家標準-成人教育培訓工作者服務能力評價規定:評價成人教育培訓工作者職業資格的基本依據是應提供有效的資格證書。成人教育培訓服務三項國家標準——成人教育培訓組織服務通則規定:成人教育培訓組織必須是經過教育部門或民政批准的法人機構。針對教育活動評價培訓結果:教育培訓顧客的目標和培訓目標是否實現,應予確認;在完成教育培訓後規定的期間內,教育培訓顧客應確保參加考核或接受其他評價以驗證其知識、能力所達到的水平;評價應根據社會公開的或在成人教育培訓組織確定顧客教育培訓需求階段制定的準則進行;根據教育標準歸口管理進行證書監製。

在研學調研中瞭解到,在教育部的領導下,為規範研學實踐(旅行)教育活動,教育業組織研學機構和專家專門制定了符合教育所需求的:研學旅行管理和服務規範,研學實踐教育師能力培訓標準,研學旅行安全服務能力培訓標準,研學實踐管理師能力培訓標準,研學實踐(旅行)服務標準文書。按照教育法和成人教育培訓服務三項國家標準及研學各能力培訓標準歸口管理政策,教育能力培訓歸口負責單位在研學培訓中將為大家提供公益服務。

教育部直屬的單位和協會名單:

科技發展中心

國家開放大學

中央電化教育館

中國教育電視臺

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

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基礎教育課程和教材發展中心

課程教材研究所

留學基金委秘書處

考試中心

留學服務中心

就業指導中心

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

中外人文交流中心

教育國際交流協會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中國成人教育協會

中國教育技術協會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

中國教育電視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