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3億DAU,快手+教育,中小機構的機會來了

「熱點」3億DAU,快手+教育,中小機構的機會來了

04/10 時刻

日活3億、發佈“教育生態合夥人計劃”、66.6億流量支持教育類賬號……


2019年起,快手給了教育從業者無限的想象空間。儘管微信日活12億,社群運營方法也相對成熟,但也壓不住快手快速成為教育行業的流量新寵


2020年,流量風口似乎更加猛烈地吹向了短視頻,快手做教育生態的心也愈發明顯。不同以往的流量“買買買”,這一次,中小機構和獨立教師們也有機會分一杯流量紅利的羹



流量窪地+觸達三四五線城市


最先投入快手做教育流量的是學霸君前新媒體負責人龍共火火。經過

8個月的運營,龍共火火創立的兩顆茶樹旗下30多個快手賬號累計粉絲超過1500萬


吃過微信流量紅利的跟誰學也同步跟進,旗下快手賬號已累計擁有300萬粉絲;而錯過微信流量紅利的好未來更是重拳出擊,旗下有數以百計的快手賬號在建構矩陣爭奪流量。猿輔導、作業幫、網易有道、洋蔥數學、文都教育等公司均已入駐快手並迅速建立了一系列快手賬號矩陣。


「熱點」3億DAU,快手+教育,中小機構的機會來了


快手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讓教育公司為之寢食難安


第一,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流量投放平臺。以往教育機構需要向流量平臺支付相當的投放費用才能使自己的品牌或產品得到較大範圍的曝光。但快手不同,除了快手用各種“活動”“計劃”持續向教育行業釋出的“流量善意”之外,更重要的是快手平臺的“去中心化流量分發邏輯”。


與業內常見的其它“中心化流量分發”平臺不同,快手的這種流量分發邏輯讓流量更容易均衡分佈到各個賬號中,只要賬號持續生產有價值的內容,而且不需要花大價錢“買買買”。


第二,用戶群體集中在三四五線城市

。近幾年,下沉市場的價值被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重視甚至提高到戰略層面,但普遍存在的困難是“有做三四五線的心,沒有碰三四五線的命”。缺少觸達下沉市場渠道的教育公司始終對打開下沉市場不得要領。


快手流量對教育的開放,使得教育機構觸達三四五線城市用戶成為可能。而本就立足在三四五線城市的機構更可以藉助快手讓自己在“一城之內人盡皆知”。畢竟,先觸達用戶的人就會掌握最大的話語權。



沒有賬號矩陣是不是沒得玩了?


看了大廠All in 的做法,中小機構和獨立教師們可能會覺得快手又是一場“別人家的熱鬧”,但實際情形並非如此


「熱點」3億DAU,快手+教育,中小機構的機會來了


前文提到,快手平臺的流量分發邏輯較為均衡,更多看的是內容價值。當用戶打開快手時,優先觀看到的是自己已經關注的賬號發佈的內容,由此形成的“老鐵”文化,更讓快手賬號具備了建立私域流量的潛質。


教育的成交一般要滿足三個要素:需求、購買力和信任感,順序依次往後。但

快手或者說直播的體系卻打破了成交三要素的傳統組合順序,將信任感提到了第一步。“只有用戶相信你,他才會每天去看你的內容。所以在這個環節中,老師完成了前置的獲客。”龍共火火提到,“中端由銷售再去完成承接,這時候就非常順了,最後後端是老師開始上課。”


賬號的數量和矩陣固然對積累龐大的用戶數量有效,但對於中小機構而言,並不需要巨大的體量支撐,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有限賬號的高質量運維吸引自己的“老鐵”積累小規模的忠實用戶,達成交付。


以36氪曾經採訪過的一位線下機構全職教師為例,在山東濱州的一家線下機構,這位老師同時教授數學和物理,一天面對的學生不超過100個;在快手,他是擁有84.6萬粉絲的“數學物理宮老師”,上傳的十多門短視頻課程大受歡迎,其中最熱門的兩份均有一萬五千多人購買。每門視頻課單價不高——30節課9元錢。但到了考試月,這些

視頻課帶來的收入卻能達到線下授課的3倍


「熱點」3億DAU,快手+教育,中小機構的機會來了


在快手,宮老師並非孤例。但與此相對的,宮老師在2019年的暑假花費了三分之二的時間進行這些短視頻課程的製作。高質量的內容運維才是快手賬號持續增長和變現的核心



核心特質重合,迴歸內容競爭


“記錄世界,記錄你”的快手打開了一扇看見普通人生活價值的窗。對內容的重視、內容與用戶的高匹配度、用戶與內容生產者的信賴關係,快手的這些特質與教育行業的核心特質高度重合,降低了教育機構入駐平臺的難度


《2019快手教育生態報告》顯示,在快手,教育無關年齡與性別,更多關乎個性與互動,並呈現出地域與偏好的顯著差異。除了短視頻之外,快手相繼推出直播和快手課堂,用形式的豐富促進內容生產的豐富,滿足創作者和受眾群體的不同需求。


快手扶貧項目的塗志軍在調研快手知識付費的過程中發現用戶學習意願聚焦的過程就像漏斗。現在的

快手課堂把付費行為放到了漏斗最尖端,鏈條為短視頻-直播-快手課堂:“短視頻時長不夠,創作者就開免費直播,發現粉絲有些學習需求,就告知其付費課程的存在。其他圍觀的用戶還是會打賞,但漏斗裡篩出的用戶到付費課程去滿足需求。”這與教育機構多年來的引流招生邏輯同樣高度重合


「熱點」3億DAU,快手+教育,中小機構的機會來了


核心特質和引流邏輯的高度重合之下,競爭的焦點就回到了內容本身。而這一點,對於具備本地化教研能力的機構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至少在內容的地域偏好上有了先發優勢


地域特徵明顯的知識點,搭配個性鮮明的講師,認真研究幾個金句,差異化知識點呈現的方式……更小的點意味著更強的聚焦以及更大的想象空間。不過同時也對機構組織和人力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



Eventually: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可能並不知道自己吃的是螃蟹。但是在一旁觀看的人,應該不會再有機會體驗第一口的鮮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