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堅持的成事藝術:隱忍不發

人生需要沉穩和忍耐。愛因斯坦認為自己與普通人最大的區別,就是能夠把散落在草垛裡的針全部找出來,這是一種何等的耐性啊。如果你幾乎總是急躁不安,你也許是覺得自己太重要了,等待不了任何人或任何事。你當然沒有這麼重要,我們誰也沒有這麼重要。如果我們能夠接受這一點,即這個世界是供我們去體會的,而不是為我們提供方便的,我們就會過得更平和些,就會更有耐心地對待生活中的變遷。正所謂“忍得過,看得破;提得起,放得下”。凡事靜觀皆自得,因為忍得一時之氣海闊天空,即是海闊天空,就能從從容容,那麼又有什麼事能控得住自己呢。

具體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忍”功的修煉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首先,吃虧而不慌。人們通常總是非常害怕吃虧,把這看成是人生的倒黴事。其實吃虧無非是個人的某些利益受到了損害。於是,一旦感到自己吃了虧,便慌張起來,趕緊採取一些什麼補救措施,力求把受損的利益補回來。而這樣一慌,便非常容易出亂,災難隨之來矣。因此吃虧而不慌也是“忍”的一種常見形式。

其次,“上當”就“上當”。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把誤信了某人的話、某件事、某個消息,而採取了錯誤的決策,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實施了錯誤的行動,而導致某種不利的結果,稱之為“上當”。很多人一旦上當之後,往往羞惱成怒,一味的指責那些促成自己上當的當事者。這顯然是不理智的。既然已經上了當,又怎麼辦呢?你接受不接受這一事實都是同樣的。會忍的人則往往採取某種比較機智的做法,既然已經上了當,就心平氣和的認可它,並加以幽默的化解,用某種調侃般的語言進行自我解嘲。

第三,容人之過。所謂“容過”,就是容許別人犯錯誤,也容許別人改正錯誤。不要因為某人一有某種過失,便看不起他,或一棍子打死,或從此以某種眼光去看待對方。容過這種忍的形式主要反映了人們的一種寬厚、寬恕的人格。能夠容過的人,往往能夠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係,同時也能夠得到人們的讚許和認可。

第四,戒遷怒。有些人受了上司的批評,回來後對著自己的下屬發脾氣;有些人在工作中不順、受了委屈、出了紕漏,便回家找自己的太太、孩子撒氣。這樣無疑是缺乏修養的表現,而且是害人又害己。曾經有人這樣認為,有氣憋在肚子裡,對身心健康不利。此話當然是有道理的。有氣可以向一些適當的對象排遣,但是絕不能順便的發洩。當這樣一種氣使用在有價值的事情上時,或者說被用於某種有益的工作時,它往往可以產生一種很好的效果。例如,一個人受了氣,窩了火,回家拼命砍柴,砍完了柴,氣也就消了。

對於現代社會來說,忍耐更像是一句忠言,僅憑忍耐不能讓人走向成功,但是如果不懂得忍耐,面對理想與現實的強烈對比而失去一顆平常心,那麼第一個打敗你的將是你自己。像韓信受胯下之辱,需有遠大的目標作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