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坚持的成事艺术:隐忍不发

人生需要沉稳和忍耐。爱因斯坦认为自己与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能够把散落在草垛里的针全部找出来,这是一种何等的耐性啊。如果你几乎总是急躁不安,你也许是觉得自己太重要了,等待不了任何人或任何事。你当然没有这么重要,我们谁也没有这么重要。如果我们能够接受这一点,即这个世界是供我们去体会的,而不是为我们提供方便的,我们就会过得更平和些,就会更有耐心地对待生活中的变迁。正所谓“忍得过,看得破;提得起,放得下”。凡事静观皆自得,因为忍得一时之气海阔天空,即是海阔天空,就能从从容容,那么又有什么事能控得住自己呢。

具体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忍”功的修炼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吃亏而不慌。人们通常总是非常害怕吃亏,把这看成是人生的倒霉事。其实吃亏无非是个人的某些利益受到了损害。于是,一旦感到自己吃了亏,便慌张起来,赶紧采取一些什么补救措施,力求把受损的利益补回来。而这样一慌,便非常容易出乱,灾难随之来矣。因此吃亏而不慌也是“忍”的一种常见形式。

其次,“上当”就“上当”。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把误信了某人的话、某件事、某个消息,而采取了错误的决策,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实施了错误的行动,而导致某种不利的结果,称之为“上当”。很多人一旦上当之后,往往羞恼成怒,一味的指责那些促成自己上当的当事者。这显然是不理智的。既然已经上了当,又怎么办呢?你接受不接受这一事实都是同样的。会忍的人则往往采取某种比较机智的做法,既然已经上了当,就心平气和的认可它,并加以幽默的化解,用某种调侃般的语言进行自我解嘲。

第三,容人之过。所谓“容过”,就是容许别人犯错误,也容许别人改正错误。不要因为某人一有某种过失,便看不起他,或一棍子打死,或从此以某种眼光去看待对方。容过这种忍的形式主要反映了人们的一种宽厚、宽恕的人格。能够容过的人,往往能够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也能够得到人们的赞许和认可。

第四,戒迁怒。有些人受了上司的批评,回来后对着自己的下属发脾气;有些人在工作中不顺、受了委屈、出了纰漏,便回家找自己的太太、孩子撒气。这样无疑是缺乏修养的表现,而且是害人又害己。曾经有人这样认为,有气憋在肚子里,对身心健康不利。此话当然是有道理的。有气可以向一些适当的对象排遣,但是绝不能顺便的发泄。当这样一种气使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时,或者说被用于某种有益的工作时,它往往可以产生一种很好的效果。例如,一个人受了气,窝了火,回家拼命砍柴,砍完了柴,气也就消了。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忍耐更像是一句忠言,仅凭忍耐不能让人走向成功,但是如果不懂得忍耐,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对比而失去一颗平常心,那么第一个打败你的将是你自己。像韩信受胯下之辱,需有远大的目标作支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