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瓦車展一瞥,過氣品牌預借電動概念涅槃重生

日內瓦車展一瞥,過氣品牌預借電動概念涅槃重生

日內瓦車展上的巴蒂斯塔電動跑車

騰訊科技訊 3月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電動汽車逐步流行的大環境下,日內瓦車展上一些過氣的傳統汽車品牌紛紛藉助電動汽車概念捲土重來,意欲在這個龐大的未來市場中分得一杯羹,再現昔日輝煌。

走在日內瓦國際汽車展的過道上,讓人甚至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掛在帕爾博會展中心上空的一些橫幅甚至有幾十年的時間從未出現過。西班牙老牌汽車廠商希斯巴諾·蘇莎(Hispano Suiza)似乎是從歷史的時空中召喚出來,被重新打造成了一個“超豪華”電動跑車工作室。上週二,聯合創始人達米安·馬休(Damian Mateu)的後代聚集在一起,為這部名為Carmen的電動概念車揭幕。Carmen以一位深受喜愛的女族長名字命名,擁有1000多馬力的電動機、鷗翼門、類似於大黃蜂的尾翼和像狐蝠一樣的前臉。

在日內瓦車展上,這輛汽車背後輝煌的內燃汽車品牌歷史被挖掘出來,重新包裝,重新用於推銷其電氣化的未來;而那些已經去世幾十年的人的名字被用來出售電動汽車,就好像他們是今天的天使投資者一樣。

巴蒂斯塔·法里納(Battista Farina)在意大利都靈市設立了一家偉大的米蘭設計公司,他後來把品牌改成了大家耳熟能詳的賓尼法利納。品牌旗下包括著名的Cisitalia 202 GT雙門跑車和法拉利。1966年巴蒂斯塔去世後,這家設計公司在他兒子和孫子手中繼續發展壯大。2015年,印度企業集團馬恆達集團(Mahindra Group)收購了賓尼法利納,以推動自家的汽車製造項目。

當時,馬恆達還授權該公司以汽車品牌賓尼法利納製造一款電動超級跑車。這一成果首次在日內瓦車展中亮相,這輛概念車擁有1847馬力和1696磅英尺的扭矩。製造商表示,這輛電動概念車可以在11.8秒內加速至180英里每小時,能夠達到每小時218英里的最高速度。他們叫它“巴蒂斯塔”。

賓尼法利納首席執行官西爾維奧·皮埃特羅·安哥里(Silvio Pietro Angori)表示:“現代汽車公司迴歸過去,是為了尋找合理合法性。”“我不是設計師,我是商人。我可以告訴你一個品牌是由一個公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所做的最好事情組成的。有些卻沒有。因此,要找到合理合法性,他們必須回到過去,而這不一定是他們自己的過去。”

當然,如果你想鍾情於歷史,這是有幫助的。電動汽車初創企業Piech Automotive首次亮相的影響最大。皮耶希是大眾集團前董事長、創始人費迪南德·皮耶希(Ferdinand Piech)之子安東·皮耶希(Anton Piech)與人聯合創辦的。皮耶希現在在奧地利過著平靜、不被打擾的隱居生活。但這個名字在德國消費者中仍具有相當的影響力。這至少是一個反直覺的遊戲,一種品牌智慧。

安東的公司總部設在瑞士,計劃打造高性能零排放的GT旅行車我。其推出的第一款車名為Mark Zero,看起來就像是披著燕尾服的阿斯頓馬丁(Aston Martin)。

傳統汽車製造商也發現,隨著電動汽車成為主流,一切舊的東西都可以重新成為新的,可以再次出售。英國品牌拉格達(Lagonda)盛行於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曾是一家豪華賽車企業,此前已經宣告破產,多年來被阿斯頓馬丁扔在角落裡。現在拉格達又回來了,以超級豪華電動汽車的概念重出江湖。其在日內瓦車展首次亮相的是一輛玻璃材質的全地形概念車,預計新款拉格達豪華多功能車將於2022年投產。

圖示:阿斯頓馬丁展出的拉格達豪華多功能電動概念車

在法國汽車製造商標緻的展臺上,他們打出了“未來無趣”的宣傳語。其展出的電動Legend概念車,是70年代504雙門轎跑的一種迴歸,讓人想起那個年代的電藍色絲絨內飾。這一概念車於去年在巴黎車展首次亮相。

本田和雪鐵龍這兩家在資源匱乏環境中誕生的公司,也都回到了各自本源,為未來的電動汽車尋找靈感。雪鐵龍的Ami One概念車比汽車更小,被雪鐵龍形容為“四輪車”,它直接借鑑了小型車2CV的遺風。

日內瓦車展一瞥,過氣品牌預借電動概念涅槃重生

雪鐵龍推出的Ami One概念車

上世紀70年代初的石油危機催生了本田思域微型汽車。這也是本田電動原型車的直接靈感來源。這款原型車的續航里程約為125英里,30分鐘內可快速充電80%,預計將於2020年初投放歐洲市場。

美國汽車文化中另一個深刻印記是邁耶斯·曼克斯·沙丘車(Meyers Manx dune buggy),這是布魯斯·邁耶斯(Bruce Meyers)在20世紀60年代設計的現實版“風火輪”。邁耶斯·曼克斯(Meyers Manx)是大眾I.D. Buggy的靈感來源,這款車本週在日內瓦車展首次亮相。就像曼克斯一樣,這輛電動概念車建立在大眾甲殼蟲的氣冷後置發動機底盤之上的,而I.D. Buggy的複合車身搭載大眾的模塊化電動驅動矩陣MEB平臺。“尺寸、電池和驅動器都是可擴展的,”大眾品牌技術開發董事弗蘭克·威爾施(Frank Welsch)表示。“這使我們能夠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提供不同的配置。I.D. Buggy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