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花千骨》論父愛之止人蓄仁義,與子女之自止畜智

被一位小朋友反覆要求回答《花千骨》引發的一些問題,問題的根源是她走不出小說渲染的迷妄。其實,親子之愛與夫婦之愛是不同的。所以不管由誰演白子畫,顏值如何,沒有這種迷妄的讀者都不會陷入“錯愛”的。而霍建華演過的角色很多,師生畸戀並不是他擅長的表演(該演員的兩性觀念目前來看很正常),粉絲也不會出於偶像崇拜而喜歡他飾演的這個不怎麼出色的角色。

剛才讀到一則僱主投訴保姆的微頭條,內容大意是單親母親帶4歲孤兒到僱主家做住家保姆,而失去父教的女兒不僅與主家的兒子爭吵打鬧,還表現出私自取用主家化妝品、到超市挑最貴的零食卻要主家付錢等一系列不良行為。主家是不關心失去父親的小女孩如何成長的,她只歸咎於保姆不負責任、不會做人而解僱了女孩的母親。母親當場狠揍孩子並向僱主道歉,卻無補於事,她們母女又再失去經濟來源陷於無依無靠的困境了。

但是,這個微頭條觸發了我對父愛與父教的思考。雖然我不知道《花千骨》的作者出於怎樣的心理創作出如此迷妄的以“戀父情結”為主線的虐戀,但她確實傳染了一撥讀者。如果你們的心結不解開,成年後的婚戀輕則不能與異性順利溝通,重則被壞人利用而墮入人生的死循環。待醜惡現實撕破面具露出猙獰的臉目時,你們也許已恨錯難返了。

作為一個正常家庭長大的女兒,相對於和母親的關係,我跟父親的關係比較親密一點,本能地覺得傳承父系基因更多一點所以親近父親與他的兄弟姐妹。異性間的親子關係由崇拜、依賴、學習、超越與批判,表現出從親與疏、服從與抗爭的不同階段與過程。一如劇中白子畫從救命到收留到傳承再到嚴守道德底線,這個過程,他表現了完美的父愛與父教,並無迷妄。

但是,叛逆期的花千骨辜負了他的好意。少女混浠了親子之愛與異性之愛,由於作者的想象,父教的力量逐漸被子女的反叛打破,最後演變成悲劇。

在上述微頭條案例裡的小女孩,為什麼公然挑戰主人家的小男孩,與他爭奪成人們的愛,並且肆無忌憚地破壞及不問自取主人家的財物呢?那正因為父教的缺失,所謂的“養不教父之過”。嚴厲的慈父用規則約束子女,目的在於保護他們,使他們在成長中學會尊重社會規範與自我管理。只有先尊重別人,才能交換別人的尊重。

在這個實際事例中,失去父愛的小女孩明顯地分不清什麼行為是冒犯別人,給自身帶來危險的。萬一,她的母親也不能為她負責,這種魯莽的後果是最終歸咎於自身的。如果,被解僱的母親沒有在錢用完以前找到新的工作,兩母女的生活就都成問題了。而且下一個僱主,未必肯讓她母親帶著她生活在主人家,無論如何都會失去母親的照顧了。與其這樣,還不如學會尊重規則,尊重別人,別去指望子虛烏有的“蠻荒之力”呢!

至於夫婦之愛與父女之愛的區別,鑑於你的年齡還不好理解,還是且待下回分解吧!如果你不是缺失父愛的單親少女,請尊重並敬愛你的父親。我在父親葬禮上發自內心的傾訴是:“謝謝您在此生能作我的父親,庇護多年,大恩難報,願此去安好!”那一刻心裡有燈照亮心靈,崎嶇人生路,若無父愛同行,我是無法從他的“止人蓄仁義”裡學會“自止蓄智”的。

父親的陪伴和教育,使任性的女兒學會恪守規範,謹慎地對待社會規則,從而減少風險損失和人際摩擦。成人不易,賽道上更多的是勤學苦練之後的實力比拼,並沒有小說裡突如其來的“洪荒之力”。

而父愛,不容冒犯,不能以情色加以渲染與想象,這種意識是非常危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