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學會把握說話的時機

許多人有一個共同的毛病,即在不必要的場合中,把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話題在一次機會中全部談完,等到需要他再開口的時候,他已無話可說了。

孔子在《論語·季氏篇》中說:“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不見顏色而言,謂之瞽。”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不該說話的時候,叫做急躁:應該說話的時候不說,叫做隱瞞;不看對方的臉色變化,便信口開河,叫做閉著眼睛瞎說。這就說明我們在說話時,務必要把握好時機。

要學會把握說話的時機


通常,一個具有高明說話技巧的人,應該能夠很快的發現聽眾所感興趣的話題。同時能夠說的適時適地,恰到好處。也就是說他能把聽眾想要聽的事情,在他們想要聽的時間內,以適當的方式說出來,這才是一種無與倫比的才能。如果不顧及說話對象的心態,不注意周邊的環境氣氛,或者是不該說話時卻急於強說,都有可能引起對方的誤解,甚至反感。

要學會把握說話的時機


有一位留美的計算機博士。畢業後想在美國找一份理想的工作,由於他要求太高。結果好多家公司都不錄用他,思來想去,他決定收起所有的學位證明,以一種“最低身份”求職。等到合適的時機再講學歷曬出來。

不久他就被一家公司聘為程序錄入員,這對她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但是她人幹得一絲不苟。不久,老闆發現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錯誤,非一般的程序錄入員可比。這時她對老闆說:“我有本科證”於是,老闆給他換了個與大學畢業生對口的工作。

過了一段時間,老闆發現他時常能提出許多獨到的有價值的建議。遠比一般的大學生要高明。這時他又對老闆說:“我有碩士證。”老闆隨後又提升了她。

再過了一段時間,老闆覺得她還是比別人優秀,就約她詳談,此時她又對老闆說:“我有博士證。”由於老闆對她的水平已有了全面的認識,就毫不猶豫地重用了她。

可見,我們說話要懂得把握說話時機。要想把握好說話時機,必須有耐性,不應急躁。否則你所有的希望都會化為泡影。但你也不該一味的等待,什麼事也不做,而是應該為關鍵時刻的到來做一切準備。要把握好時機,你得有很強的觀察力,觀察別人的表情,洞察他人的意思和想法,也得觀察整體的談話氣氛。

因此,要想取得好的說話效果,除了會說之外,還要與說話的環境相吻合、相協調。例如你想辭掉一個員工,一定要選擇好對話的時機。這不僅是為對方著想,也是為自己考慮。試想,如果你在國慶前一天請某位員工夾起皮包走人,此時辦公室其他人都準備回家過黃金週,而這位員工卻在與其他員工談得唾沫橫飛時被你一臉嚴肅地叫到辦公室,然後你給他澆一盆冷水......如果是你,你會怎樣?

因此,說話時適當地把握時機也是邁向成功之途不可缺少的要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