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價格跌!跌!跌!種植戶該如何應對?

杉木價格跌!跌!跌!種植戶該如何應對?


夏秋之際,山區農村農活逐漸減少,往年都是農戶申報採伐最活躍的季節,畢竟單純的農業收入遠遠不能解決家庭支出。但今年卻一反常態,至今未見農戶提交申請,很是納悶。帶著疑問,走訪了幾位林業大戶,瞭解事出反常的原因。

經瞭解,當下不是農戶不想申請砍伐,而是杉木價格再度殺跌,最好的杉木送至縣內貨場也就750元左右一噸,而且收購的木材加工廠寥寥無幾,還不支付現金,多為欠賬收購,甚至很多木材加工廠直接選擇了關門,你說杉木還能砍麼?

一席話讓基層林業頗感意外,經濟環境本就不好,又受疫情洪災影響,消費顯著疲軟,杉木價格下跌很正常,卻不料下滑的如此厲害。那麼,在這種背景下,種植杉木的農戶該如何應對呢?


杉木價格跌!跌!跌!種植戶該如何應對?


首先,必須挺住,減少採伐,避免杉木價格出現“踩踏”事件,繼續深跌

在目前全球經濟蕭條,又遭受新冠疫情影響,國內洪澇災害肆掠的大背景下,市場消費疲軟是正常現象。而杉木木材主要用於建築、裝潢、傢俱等消費行業,在消費市場萎縮的前提下,杉木必然出現存貨增多,產品積壓的現象,由此引發滯銷、跌價、無人收購等,都是最正常的市場反應。

往往這時候最擔心的是新的杉木產品源源不斷的湧入市場,那麼勢必會引發杉木產品極度過剩,為減少庫存,盤活資金,經營者會降價拋售,杉木價格難免會出現“踩踏”事件,誘發杉木價格再度深跌,陷入新的惡性循環的怪圈,對下游產業而言,必將造成木材加工企業虧損,對上游產業來說,則會嚴重打擊農民種植杉木積極性。

由此,很多木材加工企業選擇關門,停止經營是正確的選擇,同時,農戶停止杉木採伐,減少杉木木材交易市場的庫存積壓也是明智之舉。可以有效減少杉木木材的存量過剩,規避杉木價格出現再度殺跌。


杉木價格跌!跌!跌!種植戶該如何應對?


其次,生產經營不能丟,撫育管理要加強,靜待經濟復甦,杉木價格回升

眾所周知,木材產品屬於不可再生資源,而且週期長,一棵樹從栽種到砍伐,少則十幾年,多則上百年,因此,木材永遠屬於珍貴的稀缺資源,同時由於森林具有經濟和生態的雙重價值,各國都在不斷限制森林的無序砍伐,以此保護生態環境,絕不能僅僅因為一時受經濟疲軟影響導致木材滯銷,而全盤否定木材資源的珍稀價值。

相反,當股價跌透的時候,反而是抄底的好時機。所以,農民朋友絕不能氣餒,這時候的杉木種植不能丟,生產經營要繼續,而且還要加強撫育管理,培育更多、更好的優質木材,靜待全球經濟回暖,靜待杉木價格復甦,靜待那個收穫的季節到來!


杉木價格跌!跌!跌!種植戶該如何應對?


最後,“內循環經濟”的啟動,會刺激國內消費增長,國產木材會迎來機遇

值得欣慰的是,近日我國已經給出了未來經濟發展新方向,那就是“一個以國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互促的雙循環發展格局正在形成”。“內循環經濟”顧名思義就是讓國內供給與需求之間形成產業循環,簡單的說就是企業的原材料選購、產品的加工、產品的銷售均在國內完成,這種通過在國內進行分工合作,完成交易的經濟體系就是“內循環經濟”。

我國是個森林資源匱乏的國家,每年消費的木材一半以上來自國外,試想,如果將這一半進口木材份額給國內,會出現怎麼樣的境況?或許,在不經意間,國產木材的春天已經來臨!杉木價格的回升還會遠嗎?

當然,政策的調整和市場消費氛圍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時間,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1~2年內,隨著“內循環經濟”格局形成,內需回暖,木材產業內循環發力,木材消耗必然增加,杉木等國產木材價格回升是水到渠成之事。您認為有道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