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飛俠原型的悲劇命運,他們和彼得·潘一樣,永遠無法變老

小飛俠彼得·潘是蘇格蘭作家和劇作家詹姆斯·馬修·巴利創造出來的童話形象,他是一個又聰明,又淘氣的小男孩,會飛,而且永遠長不大。

小飛俠原型的悲劇命運,他們和彼得·潘一樣,永遠無法變老

彼得·潘的故事已經流傳了一個多世紀,人們喜歡彼得·潘,但並沒有多少人知道是什麼啟發了巴利的靈感,創造出了這個經典形象。

小飛俠原型的悲劇命運,他們和彼得·潘一樣,永遠無法變老

詹姆斯·馬修·巴利

彼得·潘故事的背後,有五個男孩,他們是五兄弟,姓勒韋林-戴維斯,名字分別是喬治,傑克,彼得,邁克爾和尼科。

小飛俠原型的悲劇命運,他們和彼得·潘一樣,永遠無法變老

五兄弟和父親在一起

1897年,詹姆斯·馬修·巴利在倫敦肯辛頓花園散步時,偶然認識了5歲的喬治,4歲的傑克和他們尚在襁褓裡的小弟弟彼得。巴利很喜歡這幾個小男孩,他與男孩們的父親亞瑟和母親西爾維婭成為了朋友,兩家人的關係越來越親近,經常在一起度假。

孩子們也喜歡聽吉姆叔叔(吉姆是詹姆斯的暱稱)講故事,這些故事後來都成為了彼得·潘故事的素材。巴利從孩子們身上得到了很多關於彼得·潘的靈感,喬治和邁克爾與他的關係最好,也給了他最多的靈感。

1907年,亞瑟不幸死於骨癌。巴利擔負起了照顧戴維斯一家的責任,不但為西爾維婭和孩子們提供經濟支持,還成為了男孩們的監護人。三年後,西爾維婭也因癌症去世,巴利承擔起照顧孩子們的全部責任。

小飛俠原型的悲劇命運,他們和彼得·潘一樣,永遠無法變老

五兄弟的父親亞瑟·勒韋林-戴維斯


小飛俠原型的悲劇命運,他們和彼得·潘一樣,永遠無法變老

五兄弟的母親西爾維婭·勒韋林-戴維斯

巴利非常富有,他為男孩們提供了住房,教育和財政上的支持,一直到他們能夠獨立。

然而,勒韋林-戴維斯家的悲劇仍在繼續,喬治和邁克爾都像彼得·潘一樣,永遠也無法變老。

喬治

喬治是早期版本《彼得·潘》靈感的重要來源,那時候他10歲。在巴利的資助下,喬治就讀於伊頓公學和劍橋三一學院,加入了大學戲劇協會的業餘戲劇俱樂部。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自願擔任英國陸軍軍官,為國王的皇家步槍隊服務。1915年3月,在一次行動中,他頭部中彈,死時年僅21歲。

傑克

傑克和巴利的關係不如其他兄弟親近,他是五兄弟中唯一沒有接受伊頓教育的,就讀於皇家海軍學院,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皇家海軍服役。

1959年,傑克死於肺病,享年65歲。

彼得

因為名字的關係,彼得·勒韋林-戴維斯被人們認定為“真正的彼得·潘”,不論走到哪裡都被稱為彼得·潘,他很討厭這一點。因為不喜歡自己的名字和彼得·潘有關係,彼得花費精力整理了勒韋林-戴維斯家以前的信件,把巴利和邁克爾之間的很多書信都毀掉了。

在軍隊服役幾年以後,彼得成為了一個圖書出版商。1926年,他用巴利的資金成立了彼得·戴維斯有限公司。

巴利去世後不久,彼得染上了酗酒的惡習。他的三個兒子從他妻子那裡遺傳了亨廷頓舞蹈症,彼得本人和家人的健康問題都對他的情緒造成了影響。

1960年4月5日,63歲的彼得臥軌自殺。他的新聞登上了報紙頭條,標題是“彼得·潘的死亡飛躍”和“從未長大的男孩死了”。他的名字仍舊和彼得·潘緊緊聯繫在了一起。

1995年1月,彼得的一個兒子魯思文告訴媒體說:

“我的父親並不真正喜歡巴利。他對自己沒有錢而必須接受巴利經濟支持這個事實感到憤恨。可是,當巴利的遺囑中沒有他的名字時,他又感到非常生氣和極度失望。這種憤怒跟了他一輩子。他開始酗酒,死的時候,幾乎一無所有。我認為導致他自殺的最後一件事是他把所有的錢都用來買醉,他的生活已經毀了。”

邁克爾

喬治的死讓邁克爾和巴利的關係更加密切。邁克爾是巴利最喜歡的孩子,個性敏感又感情豐富,對彼得·潘的創作影響最大。

小飛俠原型的悲劇命運,他們和彼得·潘一樣,永遠無法變老

邁克爾·勒韋林-戴維斯

1921年,20歲的邁克爾就讀於牛津大學。5月19日,邁克爾與同學魯珀特·巴克斯頓一起溺水身亡。

邁克爾不會游泳,他的死亡被裁定為事故。但熟悉邁克爾和魯珀特關係的人都認為他們是協議自殺,二人很可能是戀人關係,為情所困。(協議自殺在英國是殺人罪,指為了實施自殺協議而實施的殺人,協議自殺倖存的一方要負刑事責任。)

一位關鍵目擊者證實,在迅速下降之前,邁克爾和魯珀特的頭“親密地靠近”,兩人看起來好像“沒有掙扎” 。

同年12月,巴利在寫給朋友的信中說,“現在整個世界都不同了。邁克爾幾乎是我的世界,他的死在某種程度上也殺了我。”

小飛俠原型的悲劇命運,他們和彼得·潘一樣,永遠無法變老

邁克爾·勒韋林-戴維斯

尼科

五兄弟中最小的尼科,對彼得·潘的故事沒有太多影響力。他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加入了彼得的出版公司。幾十年後,他對一個電影導演講述了巴利與勒韋林-戴維斯家的故事。

尼科於1980年去世,享年77歲。

後記

巴利於1937年6月19日因肺炎去世,享年77歲。他把彼得·潘的版權留給了倫敦大奧蒙德街兒童醫院,這是全球範圍內為數不多的一家可以為患有罕見,複雜或多種疾病的兒童進行診治的醫院,許多患兒都從巴利的遺產中受益。

小飛俠原型的悲劇命運,他們和彼得·潘一樣,永遠無法變老

詹姆斯·馬修·巴利

20世紀初《彼得·潘》系列作品出現的時候,恰逢社會上對童年文化十分痴迷,所以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當時上層和中產階級的人們偏執地認為,男孩子們變得越來越“軟弱”,失去了陽剛之氣。一些作家出版了鼓勵男孩子保留“野性”的書籍。《彼得·潘》則委婉地對“野性”說法進行了反對,試圖說明成年人的陽剛之氣並不是童年“野性”的自然發展結果,童年裡最寶貴的是童心,一顆至純至善的真心。

彼得·潘象徵著永恆的童年,快樂純真,可是人終究要長大,會失去童心,剩下只是成人的煩雜之心和世俗的紛擾。彼得·潘的故事之所以經久不衰,正是因為它讓人感覺既快樂又悲傷,既美好又無奈。


小飛俠原型的悲劇命運,他們和彼得·潘一樣,永遠無法變老


我是夭之沃沃,希望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您的關注,評論和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