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麗絲夢遊仙境綜合徵:當童話與現實聯會,它可能沒有那麼美好

愛麗絲夢遊仙境綜合徵:當童話與現實聯會,它可能沒有那麼美好

普通人擁有超能力後變成巨人或小矮人的情節是很多童話與動畫作品的慣用橋段之一,比如使用變身器變成奧特超人,這也是小孩子眾多天馬行空的想象之一。

而在現實中艾姆斯房間利用背景導致的視錯覺,小小地滿足了人們的幻想。

愛麗絲夢遊仙境綜合徵:當童話與現實聯會,它可能沒有那麼美好

艾姆斯房間

但是對有些孩子甚至成年人來說,身體或者外界環境中的物體的變大或縮小並非新鮮事,反而使他們苦受困擾。

有些時候他們會感覺到眼前的物體或者身體的一部分突然間放大或者縮小,或是正在慢慢離你遠去。有時也會產生時間過得飛快,周圍聲音十分的嘈雜的假象。

愛麗絲夢遊仙境綜合徵:當童話與現實聯會,它可能沒有那麼美好

這就像很多人在感冒發燒時會出現的幻覺,常常會被看作是當事人的胡思亂想。事實上這也可能是一種導致感知扭曲的神經心理疾病,我們現在稱之為“愛麗絲夢遊仙境綜合徵(Alice in Wonderland syndrome,AIWS)”。沒錯,就是迪士尼裡的愛麗絲,改編自1865年出版的兒童文學作品《愛麗絲夢遊仙境》。

在故事裡愛麗絲夢見自己跟著一隻白兔掉進了一個奇怪的世界。在這裡,喝一口水就能縮得如同老鼠大小,吃一塊蛋糕又會變成巨人,同一個蘑菇吃右邊就變矮,吃其左邊則又長高。她還遇見了搞怪的雙胞胎兄弟、癲狂無比的瘋帽匠和三月兔,由此引出了不少的笑話和奇遇。

愛麗絲夢遊仙境綜合徵:當童話與現實聯會,它可能沒有那麼美好

影片中變小的愛麗絲通過兔子洞進入奇幻世界

不少人都曾幻想過能夠像愛麗絲一樣進入一個美妙的仙境,甚至有人耗費幾年時間試圖去打造一個類似的花園,現在看來並非完全的異想天開。

對於愛麗絲夢遊仙境綜合徵患者來說,那個“仙境”裡沒有城堡與長有笑臉的花朵,也沒有瘋帽子和三月兔,只有不符合平常尺寸的一切。

很難想象這樣美麗的名字背後隱藏著一種神秘的疾病。有人曾描述在某次發病時,覺得自己的舌頭腫得像牛舌,房間裡離他最遠的牆開始慢慢後退,最後變成一個小小白色正方形在遠處漂浮。當回過頭看手中的書時,發現書上的字被放大了很多。

而最先將兩者聯繫在一起的是英國神經學家約翰·託德(John Todd)。1955年,他在發表於加拿大醫學會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中,首次將其命名為“愛麗絲夢遊仙境綜合徵”。

託德在文章中提到的五名成年人和一名青少年都曾經歷過身體或外部環境發生不合理變化的幻覺,其中一些人在回憶時提到這是一種“

身體在封閉的空間裡膨脹或收縮或分裂成兩半”的感覺。

事實上託德有關這一名字的靈感來源於病人,而且不是自己的病人——他是在引用卡羅·w·李普曼(Caro W. Lippman)1952年發表的論文時創造了這一術語。

李普曼記錄了7名患者的“幻覺”,他的第一位病人表示當她凝視鏡中的自己時,感覺自己“大約有1英尺高”。

愛麗絲夢遊仙境綜合徵:當童話與現實聯會,它可能沒有那麼美好

而第六個病人說:“我的頭就像一個氣球,我把它從天花板上拉下來,累壞了。

另外還有兩名患者,他們有時會感到自己的身體變得又短又寬。其中一位患者將這種感覺稱為“特威丹(Tweedledum)或特威帝(Tweedledee)般的感覺”。而特威丹和特威帝是《愛麗絲夢遊仙境》的續集《愛麗絲鏡中奇緣》中描繪的矮小的孿生兄弟。

愛麗絲夢遊仙境綜合徵:當童話與現實聯會,它可能沒有那麼美好

特威丹和特威帝

這讓託德想到這些病人的經歷與忽大忽小的愛麗絲相近,他們的病人像愛麗絲一樣經歷了身體尺寸的變化以及奇怪的感官扭曲。於是託德沿用了童話情節,將這些症狀集合命名為“愛麗絲夢遊仙境綜合徵(AIWS)”。

AIWS患者對事物大小的感知存在一定的扭曲,會產生視物顯小症(micropsia)與視物顯大症(macropsia)等症狀,即有的時候他們看到的外部物體或者自己身體部位比正常尺寸更小或者大,這也是愛麗絲夢遊仙境綜合徵最常見的症狀。

除此之外患者的距離感知也會出現錯誤,出現視物顯遠症(teleopsia)以及近前幻視(pelopsia)。例如,一條走廊可能看起來很長,或者地面看起來太近。而有時他們可能會經歷“視覺斷裂”,眼前會出現馬賽克的視覺效果。

在某些情況下,AIWS患者的觸覺和聽覺也可能會被扭曲。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正在沉入地板或穿過牆壁。患者還經常由於聲音感知障礙而產生偏執,他們聽到的聲音會更大、更輕、更近或者更遠。這種情況會讓人很迷惑,有時還會讓人害怕。

一個17歲的男孩這樣描述他奇怪的症狀:“突然間,物體變得又小又遠,有的物體變得又大又近。我覺得自己越來越矮,越來越小,我看到人的大小不超過我的食指。有時我還能看到窗簾或電視機上下晃動,或看到我的腿或胳膊擺動。我可以聽到人們的聲音很響,很近,很模糊,很遙遠。我總是意識到我自己和我的環境的無形變化。”

愛麗絲夢遊仙境綜合徵:當童話與現實聯會,它可能沒有那麼美好

受愛麗絲夢遊仙境綜合徵影響的人有的時候還會失去時間感,有時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對時間和空間感覺的失調進而會導致速度感的扭曲。例如,一個人在現實中緩慢地前進,但在患者看來,就好像一個人在移動的人行道上不受控制地奔跑。

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了愛麗絲夢遊仙境綜合徵呢?託德注意到這些病人並沒有腦瘤、視力受損或精神疾病——這些疾病可能導致類似的症狀。患者都能清晰地思考,也能夠區分幻覺和現實,只是他們的感知被扭曲了。

李普曼和託德通過對病人的病史研究發現,這些幻覺可能與偏頭痛、癲癇,或者這些疾病的組合有關。早在1913年,德裔猶太神經學家赫爾曼·奧本海姆(Hermann Oppenheim)就注意到他的一位患有偏頭痛的病人表現出了這種症狀。

有趣的是包括李普曼在內的許多研究人員懷疑《愛麗絲夢遊仙境》的作者路易斯·卡羅爾(Lewis Carroll)曾受偏頭痛的影響,而且產生過這樣的幻覺,寫於是下了這一個大受歡迎的童話故事。

愛麗絲夢遊仙境綜合徵:當童話與現實聯會,它可能沒有那麼美好

路易斯·卡羅爾

1856年,卡羅爾曾向著名的眼科醫生威廉·鮑曼(William Bowman)諮詢右眼視力障礙的問題。他在日記也記錄了自己1856年有關“膽汁性頭痛”和視覺障礙的經歷。而在9年後,他完成了《愛麗絲夢遊仙境》。

另一個與AIWS相似的虛構情節可以從喬納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的小說《格列佛遊記》中找到,書中的主人公格列佛最終來到了一個小人國所在的島上。因此,愛麗絲夢遊仙境綜合徵中的“視物顯小症”有時被稱為“小人國視幻覺(Lilliputian hallucination)”。

可見像愛麗絲夢遊仙境綜合徵這類精神疾病確實可以給一些創作者靈感。有人認為20世紀德國藝術家凱綏·珂勒惠支(Kaethe Kollwitz)也曾受此病的影響,她被認為是20世紀早期最重要的平面藝術家,同時也是反抗壓迫的象徵。

於是珂勒惠支的藝術風格從寫實的自然主義轉向了通過扭曲意象來表達情感的表現主義。

愛麗絲夢遊仙境綜合徵:當童話與現實聯會,它可能沒有那麼美好

凱綏·珂勒惠支

在日記中,珂勒惠支描述了她童年時期感覺遭受扭曲時的情境。她抱怨說,有些時候,物體似乎在變大或者變小,自己好像也變小了,這令人恐懼。有的時候她也會覺得自己是在一個沒有空氣的房間裡,或者感覺自己在下沉或消失。

所以很多人推測困擾她的可能是愛麗絲夢遊仙境綜合徵,並且在她成年後可能仍遭受著折磨,不過她一直保守著這個秘密。

許多患者會保守秘密,以免被貼上精神病的標籤。

這似乎是一個合理的假設,因為珂勒惠支去世10年後愛麗絲夢遊仙境綜合徵才得到命名與廣泛的關注。

愛麗絲夢遊仙境綜合徵:當童話與現實聯會,它可能沒有那麼美好

《戰爭》系列木刻版畫 《犧牲》

這或許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她的藝術主題往往是用大手和大臉塑造的。在她的視覺藝術中呈現的失真可能與藝術家故意強調的感覺關係不大,而更多地與她的感性經驗有關。

然而對大多數人來說愛麗絲夢遊仙境綜合徵會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患者每天會經歷很多次這樣的“幻覺”,而且在日落之後更為頻發。

大多數患者描述他們的症狀持續在10秒到10分鐘之間,在整個幻覺過程中有些人會變得驚恐、害怕和驚慌失措,受影響的人甚至可能因此傷害自己或周圍的人。

雖然愛麗絲夢遊仙境綜合徵能夠影響所有年齡段的人,但它普遍發生在幼年時期,而且大多數患者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擺脫這些症狀。可能因為這些症狀通常無害,且會自行消失,患者不用服藥,也無需手術治療,很少會有家長因為孩子“天馬行空”的幻想而帶他去看病,所以一直以來並沒有引起很大關注。

有趣的是很多研究表明患有愛麗絲夢遊仙境綜合徵的小孩的父母,有一方在幼兒時期往往也有類似的症狀,表現出一定的家族遺傳的特徵。

不過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還沒有找到這種非常罕見的大腦疾病的確切病因,它和很多疾病都有著一些關係,比如最早發現的偏頭痛、癲癇等病症,也有研究表明它和一種可以引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EB(Epstein-Barr)病毒腦炎有關。

所以目前也沒有十分有效的治療方案,只能等它自然消失。

作為全球十大罕見怪病之一,愛麗絲夢遊仙境綜合徵或許比我們想象的更為常見。一項針對日本3224名青少年的研究表明,男孩中發生視物顯大症和視物顯小症的比例分別為6.5%和7.3%。

我們知道這兩種症狀都屬於愛麗絲夢遊仙境綜合徵的表現,當然有些神經疾病也會引起這樣的症狀。在缺乏完善的診斷標準的情況下,有時需要通過排除法來確定患者是否為愛麗絲夢遊仙境綜合徵。

雖然愛麗絲夢遊仙境綜合徵存在了很長時間,但它仍然是一個謎團。不過就像費城兒童醫院兒科神經眼科醫生格蘭特·T·劉(Grant T. Liu)和神經學家歐文·皮克雷爾(Owen Pickrell)所認為的那樣,醫學界對它會越來越感興趣。

無論是為了探究這一個神秘的病症,還是為了找尋它與其他疾病的關係,其中部分人肯定是被“愛麗絲夢遊仙境綜合徵”這個名字吸引來的。

如果當初用複雜晦澀難懂的詞來命名的話,可能就沒那麼多人對這病感興趣了。

”劉甚至這樣認為。

這並非沒有道理。不過即使以童話命名,它仍舊屬於一種病症,都需要以科學的態度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


愛麗絲夢遊仙境綜合徵:當童話與現實聯會,它可能沒有那麼美好

What is Alice in Wonderland Syndrome? Wise GEEK.

Edward J. Fine. Chapter 8 - The Alice in Wonderland Syndrome. Progress in Brain Research.,2013, 206:p.143-156.

Ashish. What Is Alice In Wonderland Syndrome? Science ABC. 2015.10.30.

Sandy Bauers. Curiouser and curiouser: Life with Alice in Wonderland syndrome. 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 2016.3.13.

Biogr J M . Kaethe Kollwitz (1867–1945): the artist who may have suffered from Alice in Wonderland[J]. Journal of Medical Biography, 2009, 17(2):p.106-110.

Alice in Wonderland syndrome. Wikipedia.

愛麗絲夢遊仙境綜合徵:當童話與現實聯會,它可能沒有那麼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