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四海:夜間摸到敵軍陣地前沿

肖四海:夜間摸到敵軍陣地前沿

“這幾天《國家記憶》正在播放《抗美援朝 保家衛國》,我每集都看。看著裡面志願軍戰士們雄赳赳氣昂昂的身影,我感到特別自豪,也特別感慨,因為我也是他們中的一員,片子講的就是我們那時候的事。”10月20日,93歲的抗美援朝老戰士肖四海打開記憶的閘門,向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講述起那些戰火紛飛的往事。

肖四海,山西武鄉人,1927年出生,1947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隨部隊先後參加襄樊戰役、渡江戰役等戰役,歷任六縱直屬加強營通訊員、12軍加強營2連班長等職,1951年10月赴朝作戰。

“那時我們坐車到邊境附近,然後徒步跨過鴨綠江去朝鮮,白天根本無法行軍,美軍飛機不停地穿梭,沿路扔下炸彈,只能晚上摸黑走。”肖四海說,當時由於後勤保障比較落後,戰士們長時間吃不上青菜,營養跟不上,許多戰士患上了夜盲症,夜間行軍時為了防止部隊走散,只能在揹包上繫上白毛巾引路。就這樣,一面躲避著敵機轟炸,一面趁著夜色急行軍,肖四海和戰友們連走了五六個晚上,最終抵達了前線陣地。

肖四海所在部隊負責駐守401陣地,就在上甘嶺東邊不遠,主要任務是堅守陣地。當時,對面以美國為首的聯軍所在陣地地勢較高,每天早、中、晚都用大炮向我方陣地多輪轟炸,敵軍飛機也不斷掠過陣地低空轟炸。長期轟炸讓肖四海的聽力受損嚴重。

“真正上了戰場就什麼都不考慮了,我們都不會害怕,就想把陣地守好,鉚著勁跟美國鬼子幹!”一次,敵軍投下的一顆炸彈在肖四海潛伏位置附近爆炸,擊出的彈片擦著他的頭頂飛過,瞬間頭部就被鮮血染紅,彈片再偏離絲毫就會導致他重傷甚至可能犧牲,但他沒有半分猶豫,簡單止血包紮後依然堅守在陣地上。

肖四海當時擔任副排長,主要負責偵察工作,他經常帶著戰士夜間摸到敵軍陣地前沿,近距離偵察敵軍兵力部署、工事構築等情況。為防止志願軍夜間滲透,美軍在陣地前沿拉上了鐵絲網,再把吃完的空罐頭盒系在鐵絲網上。肖四海和戰友們經常摸到敵軍陣地跟前,將細繩系在鐵絲網上,再退回到隱蔽的地方,遠遠拉動繩子,當罐頭盒叮噹響起,美軍便立即用機槍四處掃射。一通掃射卻打不到人,這既消耗了敵軍的彈藥,也讓前線美軍時刻處在神經緊繃狀態之中。

“2班班長是安徽亳州人,大個,就在我跟前犧牲了,才20歲啊。”說到這,肖四海情緒有些低落。他說,偵察的時候既要躲避敵人的崗哨、子彈,還要特別小心埋下的地雷。一次他帶著幾個班長偵察時,2班班長不慎踩到了地雷,腿被炸飛,當場壯烈犧牲。肖四海幾人忍著悲痛,悄悄將遺體抬了回來,心中對美軍的仇恨又增添了一筆。

前線陣地條件異常艱苦,作戰部隊供給的多為幹黃豆、幹豆角、幹南瓜條,偶爾能吃上一點青蘿蔔就算是改善了伙食,想吃上大白菜對戰士們來說都是奢談。進戰場前,戰士們每人領到了幾塊壓縮餅乾,但主要用於衝鋒作戰、後勤完全無法供給時食用。炊事部隊在前線後方兩三里的地方做飯,一到送飯時間敵機便出動轟炸、掃射封鎖,前線戰士們經常兩三天吃不上熱的,戰士們實在餓得不行時就咬上一點點壓縮餅乾,渴了便挖點積雪或喝幾口山洞裡的存水。

“上甘嶺戰場太慘烈了,那時我趁著敵軍暫停進攻的間隙悄悄去陣地上看過,山上的石頭都被炸成了粉!我當時就想,15軍都頂成了這樣,哪天他們撤下換我們去,我們也一定要頂住!”肖四海如是說。

上甘嶺戰役結束不久,上甘嶺、401等前線陣地都調整換防,肖四海隨部隊前往朝鮮東部海岸修築工事以防敵軍登陸,直至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定》簽訂後才回國,並迅速投身新中國的建設中。(記者 吳巍 廖凌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