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是枝裕和代表作《海街日記》:父母無法選擇,但愛可以

豆瓣8.7,是枝裕和代表作《海街日記》:父母無法選擇,但愛可以

文 / 半隻木魚


近段時間,女星王鷗頻上熱搜,大家都很好奇,為何長相美豔的她,37歲卻仍單身。原來,她極度的不自信,雖然相信愛情的美好,卻也不期待它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那她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

原來,在她三歲時,父母就離異了,且都拋下了他。自此,她便開始了寄人籬下的生活,沒有過多的愛護,更別提寵溺。這也難怪面對愛情,她會如此悲觀。

但即便如此,當父親去世時,她仍感慨未能來得及盡孝。可見,從小缺乏父愛的她,對父親雖有怨恨,卻依然渴望。

“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曾提出一個理論:

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但這種影響是完全不可逆的嗎?我們是否還能做些什麼,去減少影響。

關於這一點,電影《海街日記》給了我們些許答案。


豆瓣8.7,是枝裕和代表作《海街日記》:父母無法選擇,但愛可以

《海街日記》改編自吉田秋生的同名漫畫,由日本大師級導演是枝裕和執導。他本人最擅長的就是刻畫生活日常,探討家庭倫理關係的破碎與修復,甚至是重建,這部電影也不例外。

故事發生在日本鎌倉,一座古老的海邊小鎮上。香田家的三姐妹,同居在一處日式舊屋裡,那是外婆留給她們的遺產。她們的父親早在15年前,就與情人遠走高飛。隨後,母親遠嫁北海道,轉身把她們丟給了外婆。外婆去世後,三姐妹一直相依為命。

豆瓣8.7,是枝裕和代表作《海街日記》:父母無法選擇,但愛可以

直至某天,她們應邀參加一場葬禮,原來,出走多年的父親去世了。在葬禮上,三姐妹第一次見到了淺野鈴,那個情人的女兒。此時,她的母親早已離世,父親的第三任妻子帶著兒子,與其生活在一起。

或許是與生俱來的血脈親情,又或許是少女早慧懂事的眼神,大姐在臨上火車時,邀請鈴去鎌倉,與她們同住。當鈴大聲說出:“我去!”的那一剎那,一段屬於四姐妹的同居之旅也隨即開啟。


豆瓣8.7,是枝裕和代表作《海街日記》:父母無法選擇,但愛可以

富有責任心的大姐幸,卻愛上了有婦之夫

大清早,二姐佳乃接到一個電話,是大姐幸擔心她一夜未歸,督促她回家吃早飯。還有一天晚上,佳乃牽著小情人的手回家,在門口笑著對他說:“這裡就像是女生宿舍,大姐就是我們的舍監。”就連她們的姨外婆都曾說幸,一味地照顧姐妹,自己的終身大事卻一拖再拖。

電影至此,一個極負責任心,處處以姐妹為先的大姐形象,躍然於銀幕之上。

結果,鏡頭一轉,幸特意買了菜,去一名男子家裡做飯,如同情侶般吃飯,聊天。席間,幸提起約會安排,男子卻說抱歉,因為他的岳母當天有事找。這時,大家才發現,原來幸愛上了有婦之夫,且成了其情人。


豆瓣8.7,是枝裕和代表作《海街日記》:父母無法選擇,但愛可以

明明幸是最痛恨父母感情破裂,說走就走的人,尤其是父親的婚內出軌,對她的傷害極大。但她愛上的人,與父親又有什麼區別呢?同樣的對女人富於同情心,對感情懦弱而猶疑不定。

其實,幸看似堅強,內心卻極度缺乏愛與安全感,因此,很容易對年長的,並主動給予關愛的男性產生依賴,以彌補其一直渴望的父愛。或許,當初她對鈴的同情,也是對自己的某種安慰,迴避自己也是第三者的事實。

但是,面對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光是逃避,妥協,尋找避風港是沒有用的,只有讓自己真正的成長起來,認清事實,勇敢面對。


豆瓣8.7,是枝裕和代表作《海街日記》:父母無法選擇,但愛可以

貌似成熟的二姐佳乃,戀愛卻不求負責

佳乃與小男友一夜風流,被大姐的電話吵醒後,準備回家。臨出門時,她特意給了小男友一些錢,親了親他說,“隨時都可以還,不著急。”這時,大家一下子就感覺,佳乃遲早要被這個小男友欺騙,最後也確實如此。

其實,長相成熟,身材曼妙的佳乃,內心卻住著一個孩子。孩提時的她,眼睜睜看著父母雙雙丟棄了自己,內心不是不怨的。但是,在她長大後,卻還是成了和媽媽一樣任性自我的女子。

從她丟三落四的日常習慣中,就可看出這是一個自由散漫的人,對生活無目標無規劃,對事業更是無追求,只圖舒適。


豆瓣8.7,是枝裕和代表作《海街日記》:父母無法選擇,但愛可以

尋找戀人時,對男性從無正確認知的她,潛意識裡只愛父親的對立面,即那種毫無責任心,靠騙女人錢過活的小年輕。但是,這種關係對佳乃來說卻很舒適,彼此沒有束縛,更不用提責任。

雖然,佳乃每次被騙被甩後,總是喝得民酊大醉,又哭又鬧,但醒後又是新的一天,就像從未傷心過一樣。

或許,佳乃是在潛意識裡,抗拒父親對自己的影響吧。但這種只圖一時享樂的戀愛,終歸不是長久之計,要想體會真正的快樂,那種愛與被愛的快樂,還是需要成為更好的自己,並等待那個適合的人出現。


豆瓣8.7,是枝裕和代表作《海街日記》:父母無法選擇,但愛可以

樸素溫暖的三姐千佳,只愛成熟冒險男

三妹千佳一出場,就是一副陽光的森系打扮,光是看她燦爛的笑容,都能感受到她的單純與溫暖。而她的男友卻是一副街頭打扮,長相平平,且年長她許多。因此,大姐對他並不十分滿意。

但在千佳看來,擁有冒險精神的男友善良而堅毅,且與她志趣相投,可以相約一起看足球比賽,一起釣魚,一起過安定溫馨的家庭生活。


豆瓣8.7,是枝裕和代表作《海街日記》:父母無法選擇,但愛可以

或許是父母離家的時候,千佳還小,因此,她對父母並無過多怨恨。而且,外婆與姐姐們給了她足夠的愛與幸福感,使得她對父親的形象,反而有點好奇與理想化。

這點,在她從四妹鈴的口中得知,父親與她一樣喜愛釣魚時,發自內心的笑容中可以看出。

也許,潛意識裡,她理想中的父親,正是男友的形象,同樣的熱愛運動,熱愛生命。這樣看來,能與自己崇拜的男子在一起,千佳一定是真實地幸福著的。


豆瓣8.7,是枝裕和代表作《海街日記》:父母無法選擇,但愛可以

早慧敏感的四妹,渴望被聆聽被治癒

與三姐妹相對的,同父異母的四妹鈴,她的童年其實是幸福的,感受過父母雙方的愛與呵護。而且,父親留給她的所有記憶,印象中都是美好的,是她一直想要追尋的。

只是,當其母親去世後,父親再娶,她才漸漸地在青春期變得早熟敏感。

因此,在父親的葬禮上,她顯得侷促而不安,是三姐妹的出現,拯救了她。但同時,她又總記起,是母親破壞了別人的家庭。為此,她剛到鎌倉時,一直小心翼翼地觀察著三姐妹,想要儘快地融入進去。


豆瓣8.7,是枝裕和代表作《海街日記》:父母無法選擇,但愛可以

好在,三姐妹對這個突然出現的妹妹,也很愛護與體貼,尤其是大姐,時不時地叮囑她,隨時都可與之說說心裡話。因此,鈴也慢慢地卸下了心房,變得更加真誠自然。

尤其是後來,她進了學校,入了社團,結識了新朋友,年輕人間的溫情,很快就沖淡了新生活的陌生感。

而男孩風太更是用親身經歷開導女孩,聆聽女孩真實的想法,陪女孩一起尋找關於父親的記憶,這一切,一點一滴地融化了女孩敏感的心靈。

少年人的愛情正在悄悄萌芽,懵懂而美好。


豆瓣8.7,是枝裕和代表作《海街日記》:父母無法選擇,但愛可以

父母無法選擇,但愛可以

其實,我們不難看出,影片中四姐妹的愛情觀,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父親的影響。因為,父親是女兒第一位親密接觸的異性。

從小有父親疼愛的女性,長大後容易愛上與父親相似的人。反之,從小缺乏父愛的女性,長大後雖想擺脫父親的影響,卻又不自覺地靠近與父親相似的人。

總而言之,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必須面對他們的影響。

但對此,我們真的什麼也做不了嗎?

我想也不是的,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用心去感悟生活,去體會身邊人的關愛,也是可以尋找到安全感與自信的。對於愛與被愛,我們也會更有尊嚴,更懂得什麼是愛,也更值得被愛。


豆瓣8.7,是枝裕和代表作《海街日記》:父母無法選擇,但愛可以

就像大姐幸,出於自身的責任感,也出於家人們對她的愛,最終放棄有婦之夫的邀約,結束糾結的情感,繼續與姐妹們生活在一起。

二姐佳乃也在轉換職場跑道後,遇到了工作認真,溫柔負責的同事,明白了什麼樣的男人,才是真正值得自己去愛去選擇的。

而三姐千佳的男友也放棄了與友人繼續冒險,與千佳相約一起釣魚,過她喜歡的平淡卻溫馨的生活。

四妹鈴也最終接受了風太的告白,並開始享受姐妹們的同居生活。

這同父異母的四姐妹,不正是通過彼此間最深的羈絆與牽掛,終是彌補了內心的缺憾,同自己,同父母,也同過去進行了和解,邁向嶄新的生活嗎?


豆瓣8.7,是枝裕和代表作《海街日記》:父母無法選擇,但愛可以

影片最後,從小照拂三姐妹的飯館老闆娘去世了,在醫院的臨終關懷病房,是幸最後照顧她並送走她的。

友人說她曾躺在病床上,望著窗外的櫻花感慨道:“雖然即將離世,但依然能看到美好的東西也是開心的。”一句話道盡人生不易,但只要心存善念,依舊是美好的。

就像我們選擇不了父母,卻可以選擇我們對待愛與被愛的態度,將真正的幸福牢牢掌握在手中。(圖源自網絡,侵刪)

作者簡介:半隻木魚,偽文藝女青年,不正經中透著點理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