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的人覺得一女毀三代,你怎麼看?

用戶4489481001992


你說得對。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第一所學校就是自己的家庭,家庭是兒童在成長過程中一個繞不開的起步階段,也是關鍵的階段。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對兒童的人格影響極深。

一個孩子關係著三代人的生活。一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女人,特別是母愛的滋養。

一個有智慧的女人,是父母的依靠,愛人的助手,孩子的港灣。

那一年,農民李殿華抱回一個正在出天花的棄嬰 。李殿華雖身在鄉下,略懂些醫道,幾番調治後居然治癒了。女孩病雖好了,但臉上卻留下了稀稀落落的白麻點,這對女孩來說是個不小的缺陷。女孩在李家長大,為報答李老太爺的養育之恩,她什麼髒活累活搶著幹。善良的李家的四少爺李文安被姑娘的勤勞所感到,與姑娘結為夫婦。

李氏雖然是一位沒有文化的農村婦女,但勤勞能幹、性情剛烈,遇事很有見識,有一種“豁出去”的男兒氣概。這個苦命而又幸運的女人以她非凡的才幹回報了李家,在丈夫苦讀學業、外出趕考以及在外做官的幾十年裡,李氏苦苦支撐起這個大家庭。一切開銷都是依靠李氏在家種地,這個勤勞的女人在家裡撫養子女的同時,對長輩和親友也是非常尊重。

李氏不僅吃苦耐勞,潑辣能幹,遇事有“豁出去”的氣概,而且有很高的智慧。丈夫在家時要伺候丈夫讀書備考,在外時要叮囑丈夫秉公做官,還要負責打理家中一切。李氏雖是農家婦女,但是,家裡家外、待人接物,有禮有節,井井有條。她為李家生了六男二女。每當丈夫和兒輩遇有升遷,別人總是喜笑顏開時,她卻不然,她總是不露喜色,反而沉靜地時時以盈滿為戒。

這就是清末李鴻章的母親:老大翰章官至兩湖總督,老二鴻章為兩廣總督。

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可敬可愛的母親,她們也許沒有美貌,沒有財富,自己微薄之力給孩子溫暖。

我們村上有一戶人家。女主人是幾乎不識字的文盲,家裡有三個孩子,兩兒一女。大兒子上學的時候,每次寫完一本作業。把兒子的作業貼在牆上,有人來她就誇,看我的兒子作業寫的多好呀!她哪裡知道,兒子的作業有多應付、有多少錯字?兒子不忍欺瞞母親,功課越來越好,成了村裡第一個大學生。二兒子上學的時候他用同樣的辦法,加上大哥的帶領,兒子也吃上了商品糧(考上了招工)。到女兒長大的時候,她沒有聽從家人將女兒留在身邊的勸阻,依然讓女兒也上了大學。這在上世紀80年代是很難得的。

一個母親不一定能給孩子富足的生活,但給了孩子生活的能力和勇氣,像肥沃的土地給了樹根巨大的能量,讓孩子不懼風雨。

現在的小夫妻似乎缺了些耐心。一言不合都離婚。留下少爹沒孃的孩子,少了母愛的孩子一生都是殘缺的,有多少孩子成了父母的翻版,母愛的缺失成了他們幾輩人的痛。

願所有的的孩子都被母親傾心以待。



雲裳談心


福幾代,毀幾代,未來是黑的誰也看不見,推理是可以的,我認為婚姻不是兒戲,寧缺毋濫。在此我認為男人女人都很關鍵,當然女人是非多,而且最接地氣,所以女人影響很深,不敢說幾代當代還是可以的,家庭出身,教育程度,社會影響都決定一個女人在成家後的直接效應,女人不是生兒育女的工具,不是伺候家人的保姆,不是是非不斷的惹事精,不是水性楊花的狐狸精,好女人大有人在,壞女人遍地開花,說實在的誰又能真正區分好與壞的定義,怎麼說怎麼有理,怎麼做怎麼對,因為很多人都在追逐所謂的流行風,做的人多了就沒有人再去確認對錯,本來天下最偉大的愛是母愛,你看看這樣的愛還有多少?好女人老有所養,子有所教,家庭和睦,思想端正,過好過賴都有正確的心態,壞女人自己不行還不自知,輕則感情不好重則家破人亡,人啊不能試婚,咱們可以沒有本事,卻不可以不是人,也許只此一生,不要作,血濃於水父母為大,子孫為長


一笑時天


一個“極品”女人何止毀三代,如果到老都不思悔改,“光榮傳統”可能要輩輩相傳了!

一個女人的三觀怎麼樣,人品很重要。人品如果不好,時不時地給家裡的另一半,戴上一頂有色的帽子,首先毀了她的丈夫,孩子也可能會被帶到“溝裡”去,是非不分,三觀不正,如果孫子還讓這種女人帶,三輩人全毀了!

遇到這樣的女人,最好趕快離開,越早越好,如果想著她改過自新,有點難,狗改不了吃屎,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這種人本身就是特別自私狹隘的人,他們如果知道羞恥就不會去那樣做了!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人,怎麼會去想著改正錯誤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