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西遊記》中唐僧當時回頭看女兒國國王,到底在想什麼?

火木華馨


非常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個人感覺這是個可以發揮腦洞的問題,那就比比誰的腦洞大嘿嘿嘿!

唐僧想什麼我們不知道,但是不妨礙我們去想,我就以各個職業分析一下,以下沒有詆譭《西遊記》的意思,純屬娛樂行為。

1.以和尚職業開腦洞

和尚回頭看了看女兒國心裡想:阿彌陀佛,人非草木皆有情,我和尚也是有情人,只怪自己入錯行,今生可怕無緣了,下輩子一定不做和尚了,阿彌陀佛!

2.編劇假如是唐僧

唐僧心裡一萬個草泥馬,怎麼寫出個女兒國啊!我是一萬個想留下呀!可是這怎麼可以啊!如果留下來,接著怎麼編呀!我可是任重道遠啊!留下來不就劇終了麼?算了算了,還是走吧!

3.導演假如是唐僧

唐僧回頭那一刻估計心裡把編劇罵了一百萬遍了,你個損出,要編你就好好編嘛!幹嘛整這麼一出,而且都是大美女,你讓我怎麼辦。走吧捨不得,不走吧也不行,這是世界上最難的選擇了。

總而言之,不管唐僧回頭想什麼,都是不可能回去了。既然回不去那就安安心心的上路吧!想什麼都是瞎想,說你呢!哈哈😃


陝北貝勒爺


唐僧師徒四人在去往西天大雷音寺求取真經的路上,途徑西涼女兒國,女兒國的國王對唐三藏可謂是一見鍾情。有意讓唐三藏留於女兒國,奈何唐三藏身處佛門之中,早已放下兒女情長,一心只為求取真經解救大唐百姓走出苦難。


唐三藏在女兒國簽署完通關文碟踏上西去的路途時,回頭看女兒國國王那一幕,到底在想什麼?

唐三藏的到來,徹底打開了女兒國國王塵封已久的兒女情長之心。她貴為女王飽享榮華富貴,可從未體驗過人間普通男女之間的兒女情長,有著英俊外表的唐三藏讓她知道了什麼是一見鍾情,也讓她對男女之情產生了無限嚮往,無奈唐三藏身為出家之人,早已一心向佛,四大皆空捨棄了塵念,哪怕是女王用國王的寶座來讓他留下,唐三藏都未曾有一點的動搖之心。

眼含淚花送別唐三藏離去時,從她那不捨的眼神中就可以看到,女王對唐三的是動了真情,只是她的御弟哥哥身負使命,卻無法與她長相廝守。


雖然唐三藏塵念已絕,無緣消受人間富貴,註定無法與女王雙宿雙飛,但他有一顆慈善的心,他也明白是他的到來讓西涼女王飽受情感的困擾,還有悟空假意同意他和女王的婚事來騙取女王為通關文碟蓋上寶印,這都會讓他愧對於女王。

離別總是充滿了傷感,女王陛下那柔情似水的目光,多多少少會讓唐三藏有些不捨,當臨走時女王的一聲“御弟哥哥”又燃起了唐三藏的留戀之情,但又不能辜負了唐王的囑託,為了大唐無數百姓,只能捨棄心中塵念。

所以他只是回頭看了看女王,可能是出於愧疚,也可能是出於不捨。但為了自己使命,他只能選擇離開。


雪花影薦


在86版《西遊記》中,唐僧師徒經過女兒國,八戒因喝了子母河的水,不得不留宿女兒國,女兒國國王一眼相中唐僧願已國相托婚,相信大家都看過不少次,劇情我就不做詳細贅述了。在這一集中,師徒四人不除妖不捉怪,卻是最難過的一關。

九九八十一難,有八十難都是孫悟空的,只有這一難才是給唐僧的,他可以騙過任何人,唯獨騙不了自己,其他關有各路大神相助,只要唐僧一心向佛就能度過,也就是這一關只能看唐僧自己了。他是那樣猶疑,那雙眼中轉瞬即逝的深情款款……而他又決然策馬,一去不回。八十一難裡最兇險的此難,只在一念之間。

這一集電視劇和原著是有差別的,原著中唐僧下的馬來打手一恭,在當時的社會這一切都是俗家禮儀,當初拜別唐王御哥時也不過如此,打手一恭之禮表明此刻唐僧己把自已當一凡夫俗子才行凡人之禮,正所謂金錢漸欲迷人眼,酒氣財色動人心,當跳上馬雙手合十的那一刻才是令世人敬佩的開始。

其實唐僧並不是心甘情願的去西天取經,原著裡是佛祖要傳經,託給觀音,觀音套路唐帝,大臣們沒人吭聲,唐王剛剛贈了唐僧袈裟禪杖,沒辦法,這才說“臣願效犬馬之勞,為陛下取回真經因此唐帝選中了唐僧去取經。還有四聖試禪心的時候唐僧也不想去了,並不像電視劇裡說的那樣堅定,黎山老母假扮的老母親問他時,他只是不作答,後來又問幾個徒弟的意思!

唐僧在女兒國動了真情,但是幕後人不能讓他留下。唐僧是膽小怕事,怕人怪罪的一個人,雖然對女兒國王心動了,但是害怕上面怪罪,所以只能忍痛走。原著中唐僧從女兒國離開時有個細節。唐僧要走,向國王行禮,行的是拱手禮,拱手是俗家禮儀,僧人應該是雙手合十。這拱手二字,明明白白地寫清了唐玄奘的心思。

而電視劇為什麼要用回頭一望這個橋段呢?楊潔導演解釋過,之前副導演讓唐僧騎馬要注意安全,注意馬頭方向,這一回眸就是要讓唐僧的方向要和馬頭方向一致,表現出他不是一個人,是有人有馬,馬和人都要有七情六慾,但是又不能太過,所以就有了唐僧這個鏡頭,情就在那一瞬間因為馬頭由起到滅。

這一動作襯托出唐僧也是凡胎,也是有七情六慾的,只是他選擇了不同的境界。這樣才能戲劇化 才能讓觀眾從情感上得到慰藉與共鳴,假如劇情是唐僧騎著馬頭也不回絕塵而去那觀眾心裡我想也是惋惜的。

在這點上電視劇比小說更好,小說是明清時期寫的,那時候程朱理學盛行,所謂滅人慾,存天命,小說很大程度上為了迎合封建說教思想,很多地方表現得中規中矩,藝術性大打折扣。這一回頭又是一個新的開始,堅持信仰,不負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