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地方農村對小麥實行免耕播種,免耕播種有什麼利弊?

豫鄉文旅


小麥免耕播種,是我們北方旱作區利用自然降水蓄水,防止夏末秋初高溫蒸發水分,從而達到保墒效果的一種小麥播種方式,特別是小型旋耕機的迅速發展和便捷利用,更給多種作物的播種如冬油菜、胡麻、穀子、糜子等小籽粒種植,帶來了施肥、撒種、播種等旋耕播種同步進行的耕、播一體化種植方式,在保證土壤墒情的情況下,又減少了很多工作量。



免耕播種最大的好處:就是在小麥適期播種時,由於先前未深耕翻地,土壤水分蒸發散失小,土壤溼度較大墒情好,播下的種子會萌發早出土快,利於促根發苗,免耕播種方式還可防止在小麥適播期內,因乾旱少雨而帶來的無法播種或播種過遲過晚等現象,從而可起到提墒促苗作用,同時又能保證小麥的適播時間,再著免耕旋播一體化播種,還可減少部分費用和工作量。

免耕播種的最大弊端:雖然免耕播種有它一定的好處,但弊病也會隨之而來。

①,土壤板結:免耕播種,首先會引起土壤逐慚板結,耕作層逐漸變淺,疏鬆土壤空間上升,作物根系生長空間通透性變差,從而抑制根系發達,吸收能力降低,影響作物正常生長髮育。


②,病蟲害增加:因為小麥免耕播種,減少了中間深耕伏曬這一環節,從上茬作物播種收穫至秋播小麥,近一年的土壤環境未變化,病蟲的生活環境未破壞,更會使病菌、蟲卵數量積累,從而給麥田增加了病蟲基數,會倒致小麥病蟲害增加,小麥長勢弱,抗性低,產量降。

③,雜草增多、土壤肥力下降:播前深耕翻地,可使上層土壤和深層土壤混和養分均衡,改善土壤的性狀,促進微生物的活動,加速有機物的分解和土中病殘體的腐爛,而免耕播種減去深耕,不但土壤環境無法改變,卻給雜草橫行留足了生長生存空間,致使待種田雜草叢生,吸肥吸水,土壤營養下降,地力降低,加之免耕造成的土壤板結、病蟲害等,倒給小麥種植帶來多重影響。


所以,基層農人建議,免耕播種小麥不是上策之舉,除在確實沒辦法的情況下,可進行一年半載種植,如果時間過長,勢必會對作物產量帶來嚴重影響,最好播前還是做好深翻伏曬工作,消滅土壤病蟲、改善土壤環境,疏鬆通透性,為促進小麥健康生長奠定基礎。


基層農人


免耕播種小麥是真對地多,一時忙不過來但效果不理想。因為沒有深耕地肉薄不易紮根,天旱不利發芽既使發芽也容易洩苗。出苗也不整齊產量低下,不過地多忙不過來播種下去總有點收,地放在那裡閒著總比沒種好多少也點收入,在農村這種人還是比較勤勞的。不過深耕的地肯定好但要花很多工,當然產量要比沒耕地產量高這是必須的,最好要翻耕對來年種作物也有利。如果不耕地土壤板結對來年作物有影響。根據我個人看法,大家朋友還有什麼好決議謝留言!


專長古玩


小麥採用免耕法播種,是從八十年代起逐步推廣的一種新型小麥播種法,筆者採用此法播種了多年,認為效果很好,產量與土地翻耕法播種無異。下面我談一下采用免耕法播種小麥的優點與應該注意的事項。

一、我們處在淺丘陵地區,土壤為黃泥土,小麥播種的時間是在“霜降”節前後。而到了秋季小麥播種的季節,往往天公不作美,秋雨綿綿,給翻耕土地播種小麥帶來困難。特別是前期作物為水稻田,稻穀收了過後天一直下雨,沒法翻耕土地。有的農戶為了不耽誤農時,就採用撒播的方法播種,將複合肥也撒在土面上,然後將稻草覆蓋在上面。麥苗從稻草縫中長出,以後施追肥,小麥同樣高產。

採用免耕法播種小麥,小麥的產量與品質與土地翻耕法播種的小麥無異,其主要原因是一一小麥屬於淺根性的農作物,且根系十分發達,強有力的根系能穿越土壤微小的縫隙,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及營養物質。因其本身系淺根性的農作物,強大的根系能牢牢地穩固植株,不會出現倒伏的現象。

二、小麥採用免耕法播種的優點是,既可以不誤農時,適時播種,又可以保持土壤的自然結構,符合自然界植物生存的自然狀態。即使天在下雨,由於小麥種子是撒在土層之上的,也不會造成種子腐爛的現象。

三、採用免耕法播種小麥,必須注意排水降溼的工作,保證小麥免耕播種成功並獲得高產。

應根據地塊的大小和地下水位的高低,確定開排水溝的數量及深度。地勢較低的地塊,一般每隔5一10米開一條排水溝,溝寬25一30釐米,溝深30一40釐米。

四、小麥免耕的田塊,一般每隔一至二年需要深耕一次,以調整土壤結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