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喜歡聽民謠?什麼感受?

月彎彎21719


“民謠是一個人的樂隊,搖滾是一群人的民謠”。

不知道你有沒有同感。

我算是比較早聽民謠的人,那時候對民謠的認知還僅僅是“一種很酷很自我的獨立音樂”。

在民謠還沒火到無病呻吟的時候,我知道了陳粒,知道了宋冬野,知道了很多不為人知的民謠歌手。

然後,聽李志聽周雲蓬,覺得自己在同齡人裡很了不起。

因為周圍的人都聽不懂,他們只會重複我已經循環了不知道多少遍的周杰倫五月天。

民謠對我來說,像是一個可以逃避的烏托邦。

我知道那不現實。

聽民謠不能帶給自己任何幫助,只能暫時放任一下自己。

回到民謠最初的定義上來。

民謠民謠,就是民間歌謠。

每個國家都有民謠的存在,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把民謠發展成這樣。

有人在知乎上統計過中國民謠的種類。真的是數都數不完。有的分類連我都沒有聽說過。

民謠這個詞本身不具備任何含義,它可以是任何一種音樂形態。

但不是有了“遠方”“姑娘”“陌生人”加幾個吉他掃弦那就是民謠了。

假如你聽的是這樣的民謠,那可就真的讓人感覺太無趣了。

那樣的你,崇拜的只是民謠披在外面那一層看似華麗的“文藝腔調”。

民謠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不是陌生人請給我一支蘭州,那都只是表面。

也沒有聽了一首歌就能讀懂人生的操作。

比如,今年大火的《消愁》,屬於蘇聯風情的民謠歌曲,歌詞被很多人說滄桑。

可是,難道真的聽了這首歌就真的能看透人生了嗎?

還不是一樣的庸庸碌碌。

借用陳昇的歌詞來說,“寫歌的人假正經,聽歌的人太深情”。

“假正經”就不要以為是什麼“人生經驗”了。

你看看《消愁》的詞,“月光”“明天”“過往”都是虛指,實際上一點內容都沒有。

妥妥的汪峰風格。


光影向上


為什麼喜歡民謠,其實理由無非就是年輕人壓力大渴望詩與遠方那一套說辭,但這個觀點已經很老套了。而且我覺得題主這個問題比較主觀,據我分析,民謠受眾市場正在走下坡路,或者說,相較於其他音樂類型,聽眾還是比較少的。


關於民謠,受眾市場最大的時期大致是2013-2017年這一時期,宋冬野、趙雷、馬頔、花粥、堯十三、陳粒熟為人知,《安和橋》、《成都》、《南山南》、《走馬》等民謠歌曲誰都能夠唱出幾句。


但是娛樂至死的年代,沒有誰會一直沉浸在一種單一的文化之中,會審美疲勞,就像那些前兩年紅極一時的網紅如今無人問津一個道理。當今社會我們所主張所奉行的是多元文化,在音樂領域,不是說聽民謠的人多了還是少了,總體上看是多的,但是相較於其他音樂類型,民謠音樂的受眾市場還是比較小。


先來看我幾張圖表分析(注:數據收集於6月16日上午,僅供參考)


以網易雲音樂為例,我分析了電音榜、ACG榜、民謠榜、說唱榜、搖滾榜、古風榜的播放量及其他數據,其他音樂類型沒有放置其中比較,因為像流行音樂還是佔據音樂市場的top1,沒有可比性。






網易雲榜單是每週五更新,所以它的播放量都是在某一個時段的,電音和說唱播放量2億、ACG播放量5382萬,而民謠僅為740萬,第二個千萬的逗號都沒有夠著,所以當我製作圖表分析時,民謠在條形圖上幾乎看不見,如下圖:







而把民謠、古風、搖滾的播放量加起來為137萬,在圖表中僅能看到一點數據:



我不知道,大家看到這裡會是什麼心情,但是我想說明的是,不是民謠不受人喜歡,而是它在前幾年的時間裡真的很火,只是互聯網的特性、以及人的喜好、文化特點等等因素綜合一起,我們會選擇更加多元的音樂。

民謠音樂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一把吉他把故事娓娓道來,很少有躁動的情愫,而且它的情感表達和歌詞意象方面都比較侷限,所表達的往往是一些感傷或者安靜的情緒,所使用的意象也多是"姑娘"、"時光"、"理想"等意象,說實在的,聽多了真的會比較疲勞,在編曲上往往也多為吉他、箱鼓、口琴、貝司、架子鼓等元素,很少有新的嘗試。在這哲學裡我們都知道事物是不斷髮展、不斷創新的,適者生存,所以當民謠保持原有的創作風格的時候,就比較難給人新鮮感,但是你說,那就給民謠加一些新潮的元素啊?如果是這樣的話民謠就不再是民謠,曲風不倫不類,所以很多東西很難一概而論,如果編的好自然會很成功。


為什什麼電子音樂、說唱類的受眾更廣?試想一下,在地鐵裡、商場裡這麼吵,你耳機裡播放民謠能夠聽清楚嗎?反而是這些喧鬧的歌曲更加適合。再者,人的心情都是不定的,什麼心情聽什麼歌,難道什麼時候都聽安安靜靜的歌嗎?做不到的。


其實關於說唱音樂和電子音樂在短時間內能夠異軍突起,佔據音樂市場半壁江山,其實還可再長篇大論,但是限於篇幅的原因就不做過多分析。但是至於民謠音樂,我曾經也特別喜歡,甚至我十分感激民謠音樂曾經帶給我的溫暖,也是民謠音樂讓我開始學吉他,結識了很多熱愛音樂的朋友。


如今,我依然喜歡民謠音樂,但是我更偏向於聽多元曲風的音樂。因為那些民謠熟悉的旋律足夠刻骨銘心,是我青春記憶裡的一部分,我無需時時提起,但是當我聽到它的時候那些旋律我依然可以脫口而出,那些年的那些故事我也依然記得。


一旻Emin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愛好,根據不同的經歷也有不同的情感,所以喜歡的音樂不一樣,但是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熱門的音樂,而民謠或者山歌的話,他比較傳統,接地氣,唱起來又朗朗上口,而它的形式還有歌詞內容都是多變的,並不拘泥於固定的,除了平時唱歌來消遣,也可以通過唱歌表達或者溝通。

我現在是唱歌的初學者,我最近是唱山歌,我是聽到好聽的山歌就會把伴奏給留下來,然後自己編詞,寫詞的時候,就是根據自己的所想表達自己的心情或者生活感悟,這樣的山歌很貼切很接地氣,也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我認為這樣更適合大家,大家也更容易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