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最後一題真像有的人說的是給上清華、北大的同學準備的嘛?

-安小彡-


我2001年參加高考,物理從頭到尾,沒有一題有難度,當年的物理標準分754,然並卵,依然無緣清華[淚奔][淚奔]


牽掛24352409


為學霸、學神們量身定做的,普通學生可以先略過,有時間再挑戰一下,尤其是第一個小問題,一般都不會太難。

不一定是為考取“清北復交浙科南”的學生準備的,但是,如果目標是這7間985裡面的牛校(清華、北大)或其他5所名校,這壓軸題就必須做好(正確率在80%以上),除非其他科目的成績高到能填補這個窟窿,否則一般都沒什麼戲!

一張高考物理試卷,基礎題、中檔題一般佔80%+,在規定的時間內(理綜物理作答必須是60分鐘~65分鐘)把這兩部分答好,物理都可以打88分或以上了(按總分110計算)。

比如,我們廣東用的2019年全國Ⅰ卷(湖南湖北,河南河北,江西山西,山東廣東,安徽福建都在用,真題見圖。):

① 選擇題(48分)佔有42分的力學、電磁學內容,剩下的6分是第一題原子物理的“氫原子能級”。

② 必考題(47分)全部都是力學和電磁學的知識。

③ 其餘的15分為熱學板塊的“理想氣體”(選做題)。

全卷統計下來,基礎題、中檔題共90分,約佔總分值的81.8%,其中的實驗題和選做題要儘可能多拿點分,因為這兩種題裡面的“彎彎繞”不多,出題人設置的思維障礙較少(就是有也比較容易越過去的)。

廣州考生選做選修3-3教材的題,本卷選做題的第二個小題,是瓶裝氬氣的充氣問題,本質上是氣體的變質量問題,換作以前,用克拉珀龍方程,一步就可以解決了。但是,現行的人教版物理選修3-3教材已經沒有收錄這個方程了,所以,只能另想他法。

怎麼破?

關鍵是要解決究竟有多少立方米的氬氣充進了爐腔內,只要畫出簡圖來分析就一目瞭然了。

至於第25道題也就是壓軸題的第一個小問,為求物塊B的質量,根據兩個守恆:動量守恆、機械能守恆,一個守恆生成一個方程,列出兩個方程後,聯立求解就搞定了,一點兒也不難。

每次高考後常常有學生跟我們說,老師,如果再給半個小時的時間就好了,很多題就都能解出來……想得美!哪裡有這種好事?要知道,任何限時考試考查的就是對知識和技能的熟練掌握程度,高考當然也不例外,光是會還不夠,還得快!當然,這裡說的是穩中求快,只有速度而沒有準確度的答題,再快也惘然,最後必將徒勞無功而返。

語文課本上“庖丁解牛”和“賣油翁”的故事,當中蘊含的道理大家都曉得的。

所以,高考物理複習花大力氣、下狠工夫夯實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又快又好地答完基礎和中檔這兩部分的題才是取得高分的王道,不能捨本逐末,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聞達布衣,在廣州任教,二十幾年的中、高考物理複習、研究經驗,傾心指導學生填報志願,喜歡就關注我,我們一起聊聊教育的那些煩心事、開心事……


物理小師


不知道這句話你是聽誰說的,看似有道理,其實有些武斷。

儘管大部分情況下,物理最後一道大題是壓軸題,拿滿分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但並不是每年都是。有的年份,最後一道題就是一道經典的電磁感應或者經典的複合場的問題。不涉及現代科技,也不涉及複雜的背景知識。這個時候,只要基礎知識牢固,都是有突破的可能的。

即便最後一道題壓軸壓實了,確實挺難,也並不一定不能突破。有的時候難度體現在高起點上,但高起點的題目往往落點低。只要把題目中的背景知識吃透,也有可能有突破。所以,遇到看似傻大難的最後一道題目的時候,不要著急忙慌去放棄,怎麼也得讀一遍題再決定要不要投入時間。

即便是放棄,也別全放棄,往往第一問或者前兩問比較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