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操讓徐庶勸劉備投降時,徐庶不回去,三國會發生什麼變化?

釣魚鈴當


您好,我是做互聯網產品的,喜歡研究歷史,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曹操派徐庶去勸劉備投降,徐庶如果選擇不回去,那三國曆史我覺得會有很大的變化,具體有哪些變化我會列舉出來,從我的角度來分析一下。

一、徐庶選擇留下來,劉備就會多一個出謀劃策的人才,可以為劉備行軍打仗提供有力支持,這樣也能讓諸葛亮有精力去治理國家,發展經濟,保持一個富足和穩定的後方,為軍事行動提供強大的保障。

二、劉備聽龐統建議去取西川,可以選擇帶徐庶一起去或者讓徐庶和諸葛亮一起鎮守荊州。如果徐庶隨劉備攻打西川,那即使龐統戰死沙場,那徐庶依然可以輔佐劉備拿下西川,不需要諸葛亮再帶著張飛,趙雲來支援,這樣荊州是很安全的。如果徐庶沒和劉備攻取西川,而是和諸葛亮防衛荊州,那龐統戰死,諸葛亮和徐庶去一個人即可,荊州依然很安全。

三、從西川的重要性來說,諸葛亮去西川的可能更大,那徐庶很可能是輔佐關羽鎮守荊州,徐庶剛投奔劉備就連敗曹軍,大破曹仁的八門金鎖陣,關羽對徐庶一直是非常敬重的,換句話說,徐庶的建議關羽都會聽從。關羽如還是要發動襄樊戰役的話,有徐庶在成功的可能性很大,而荊州守將的選擇上徐庶也會給出建議。後邊識破東吳的計謀,應對背盟偷襲也會早做準備。關羽敗亡,丟失荊州的慘烈結局應該可以避免。

四、在確保荊州無虞的情況下,後面的夷陵之戰

也不會發生,蜀國的實力不會被削弱,而徐庶的存在是確保荊州安全的關鍵。只有這樣劉備統一天下的理想才有實現的可能。

所以如果徐庶留下來,會對後面的事件產生連鎖反應,荊州大概率不會丟失,蜀國實力會越來越強,待天下有變,劉備帶著諸葛亮,關羽帶著徐庶按照隆中對的決策,合擊曹魏,興復漢室指日可待。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有不同意見隨時討論,謝謝。


羅賓說歷史


我是麥初齊,優質文化領域創作者,歡迎關注我。

就算徐庶不回去,三國也是不會發生變化的,頂多就是三分天下的時間延遲一點罷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01 徐庶為何不留下,真的怕天下人恥笑?

《三國演義》中曹操在接受劉表次子劉琮的投降之後派徐庶當說客勸降劉備,實際上不但不勸還給劉備出謀劃策,在劉備希望他留下的時候他說了一句恐被人恥笑?這實際上是徐庶在曹營已經任職了,雖說他可以身在曹營心在漢,但是不可抹除是曹操的人了,若留在劉備居中就違背了“忠臣不事二主”的美德了。


徐庶在離開劉備之前就推薦了諸葛亮作為軍師,此次前來發現諸葛亮已經在了,自己的位置上已經有更好的人了,而且也知道諸葛亮之才在他之上,他留下來也沒有啥意義了,所以走吧,曹操還不知道自己的決心還可以善待自己。

02 家中老母因其而死,實乃曹操所謂

徐庶本想跟著劉備,因為劉備為漢室宗親且有匡扶漢室的志向,如此大才之人怎麼會被一封家書就騙去了曹營,奈何是孝子,聽說母親身體有病就寢食難安,腦子裡一片漿糊。所以就辭行劉備,訴說自己已經不堪使用了。

事已至此,若是在劉備這裡也是做不了謀士的,後來母親死後他對曹操也是有所記恨的,在曹營中也許可以做個適當的內應,通風報信還是可以的。

03 劉備的為人謙恭,不忍同室操戈

對於奪取西川本來機會是有的,但是劉備優柔寡斷的性格耽誤了龐統的計策,並非是落鳳坡讓劉備失去一個謀士,就算是徐庶在也是不行的,錯不在謀士在劉備。而龐統之死諸葛亮也早有預測,是其貪功冒進基於在劉備面前立功以顯示自己的才華。

換句話說讓徐庶留守荊州一件好事,可以幫助關羽來守住荊州,諸葛亮和龐統去西川兩虎相爭又有什麼結果也未可知。回顧荊州被呂蒙拿下,實際上就是很簡單的計策,只是蜀國內部有軌而且檢查不力造成的,遲早會有這麼一出的,也許會晚一點罷了。

再說到,關羽死後劉備舉兵伐吳毫無兵法可言,此刻關羽已經沒了徐庶還能在?出現重大紕漏,難道身邊一個謀士不帶,怎麼可能!但失敗了的原因是在於劉備的復仇心切以及剛愎自用,一句“朕也頗懂兵法”就註定了失敗,和謀士無關,徐庶在也沒有用,皇帝說了算。

04 漢室氣數已盡,就該晉朝登場

三國時期都是以匡扶漢室為己任,後來劉備、曹操和孫權都自立為王,而且三創始人都沒有當幾天皇帝,稱帝后要麼老死、要麼病死都給了後一代。諸葛亮七次出祁山都沒有戰果,不是軍隊不行,戰術不行,就是氣數已盡。否則,這麼努力都沒有起色呢?

綜上所述,徐庶留下不留下頂多是多一個謀士,多一個人做分析決策僅此而已,對歷史發展無傷大雅。


個人淺見,歡迎各位老師討論點評。

圖/來源網絡


麥初齊


首先來說,歷史沒有假設。

當時的情況,徐庶因為曹操以徐母作為威脅,離開劉備,轉奔曹操,徐母知道兒子居然迎漢賊為主,羞愧自殺。因此,徐庶發誓,不為曹操獻一策,可以說徐庶也算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典型了,曹操本來不想讓徐庶去勸降,很怕出現捲包會的尷尬境地,而此時是荀彧進諫,徐元直為人忠勇,斷不會做這過河拆橋之事,這才有了徐庶去勸降劉備而又復返的故事。

那麼,如果徐庶沒有回去,而留在了劉備陣營,會發生什麼呢,我有以下幾個猜測。

1.天下歸曹:這個結局我認為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是最小,我們知道,赤壁之戰是三分天下的一個契機,如果當時曹操打贏了赤壁之戰,孫劉政權將直接土崩瓦解,天下勢力,只剩下西涼馬騰、漢中張魯和益州劉璋,按照正確的歷史走向,公元211年,西涼軍團被曹操滅掉,西涼都是戰將,而無謀略之臣,被曹操打敗是板上釘釘的事,公元217年,曹操挺進陽平關,滅張魯,張魯與劉璋有殺母之仇,斷然不會援助張魯,張魯被滅也是板上釘釘之事,最後一個劉璋,按照正常歷史推進,劉備入蜀,劉璋最後投降出城,假設赤壁之戰勝利,現在天下已盡歸曹操,只剩一益州,我想,不會過多頑抗的。回過頭來,我門說赤壁之戰這個轉捩點,如果徐庶歸了劉備,孫劉聯盟還是要結的,但是一個關鍵劇情恐怕是不能觸發,連環計,是的,鳳雛的連環計,能成功,靠的是一個人,徐庶,曹操本來很搖擺,擔心戰船行動不便,而徐庶則為鳳雛作保,擔保連環計的可行,這才讓曹操下定決心綁上戰船,最就被火燒殲滅。但是赤壁之戰的成功有很多因素,這只是其中一個,也許天命所歸,曹操此戰必敗,所以這種可能性我認為最小。

2.天下歸漢:這個結局比起歸曹有了很大的可能性,在於,蜀漢跌落的時機,我們知道,公元219年,二爺水淹七軍,威震華北,嚇得曹操都要遷都了,只是這時候呂蒙從背後突襲,荊州丟失,之後劉備報仇被一把火燒沒,蜀漢從此國力大減。那麼我們要想想,能不能避免這個事情當然發生。

我的回答是,可以。

關二爺駐守荊州,是因為鳳雛死於落鳳坡,劉備身邊沒了謀士,召集諸葛亮進蜀,荊州便交給了關羽處理,如果這時候徐庶在的話,關二爺前線接著打樊城,後線徐庶防備東吳,絕對可以逼得曹操遷都,此時劉備漢中進軍,關羽襄樊進軍,直接可以打爆曹操,但是風險在於,定天下,非不可簡單而語,只能說會給曹操一個很大的大吉,但未必傷之根本,後續發展,不是很好預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