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文憑只是學費的收據 丨 職場案例

馬雲:文憑只是學費的收據 丨 職場案例


12月3日,馬雲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邀請,出席了在巴黎舉行的世界教育論壇,並在論壇上發表演講。


馬雲在演講中說,自己曾問過來自中國的高中生,你們的興趣和目標是什麼?結果他們絕大多數人都回答不知道,只想去大學,但去大學要幹什麼也不知道。


馬雲:文憑只是學費的收據 丨 職場案例


有很多人來諮詢我,“大大,我大學畢業後該做什麼工作?”,“楊大大,我大四了,是考研還是找工作?”,“大大,我今年大二了,大學三年該怎麼規劃呀?”


我一般都是反問他們,“你們想做什麼?你們對什麼感興趣?”


他們都是說,“我不知道啊,我在迷茫。”


每次碰到這些類似的回答,我都很頭痛。提出問題的人自己都沒想清楚,或者根本就沒想過,別人又怎麼可能想得清楚。


幫提問的人澄清問題,梳理他們背景,又太難了,因為我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就有限制。


馬雲:文憑只是學費的收據 丨 職場案例


我曾經看過一篇二本大學文憑畢業卻成功應聘寶潔公司的人的文章。


他說,他知道自己的大學不好,但是為了在大學畢業時能找到好工作,所以大三、大四兩年時間都在不停找實習工作,增加工作經驗。


他也不知道自己以後能幹什麼,喜歡做什麼,就來者不挑,什麼都做。但就是通過十幾份不同的實習工作(為此掛過科),他知道了他自己最喜歡市場營銷這個崗位。


在學校裡批發過商品,策劃過活動,與不同行業的人打交道,這些實習經歷讓他能在寶潔HR、業務部門負責人面前侃侃而談。


最後,他拿到了學校那一屆畢業生中唯一的寶潔公司名額(寶潔慣例:二本學校只招1人)。


馬雲:文憑只是學費的收據 丨 職場案例


通過這個故事,我只想告訴你們一個道理:如果不知道自己的興趣,那就做些事情,儘快找到自己喜歡做什麼。


蓋洛普優勢理論稱之為“挖掘”,95後們稱之為“探索”,蘇格拉底稱之為“認識”,我稱之為“發現”。


發現自己喜好,發現自己潛質,發現自己使命。


馬雲:文憑只是學費的收據 丨 職場案例


演講談到名校文憑時,馬雲稱那只是學費的收據而已。而真正的文憑是自己為自已的生活奮鬥(做事)得來的,並在自己六七十歲的時候得到證明。


你認同他說的這句話嗎?


THE END

- 晚 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